1、冲突情境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与干预对策摘 要 青少年暴力行为是目前我国教育、社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暴力行为综合认知模型能很好的解释冲突情境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可以由此出发,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层面提出青少年暴力行为干预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暴力行为 发生机制 干预策略 青少年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G11JB003) 。 作者简介:祝阳君、张林,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李丹,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处。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057-02 目前,青少年暴力事件受
2、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也成为心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80%以上,并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动向: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一个显著特点是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向,迫切要求独立同社会交往。而事实上,他们还缺乏这种独立活动、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者辨别是非能力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情绪上具有不稳定性和强烈的冲动性,承受力与调节能力不足;意志具有两极性,在坚持正确行动的方向上意志力薄弱,在实施具有反社
3、会倾向的活动上却意志力顽固,同时自制力差,反复性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着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预防青少年暴力冲突发生,已成为广大民众最关注,也是政府管理中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面临冲突情境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继而提出相应的社会干预管理策略。 一、冲突情境下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 目前,暴力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试图从认知加工角度来解释冲突情境下个体暴力行为出现的原因。 (一)一般攻击模型 Bushman 等人整合了前人理论,提出了一般攻击模型。豍该模型描述了
4、攻击行为的发生过程,指出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唤醒三条路径对个体当前的攻击准备状态产生影响,唤起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思考、解释和决策过程。不断暴露于某些攻击情境中(如冲突情境)会促进青少年形成攻击性人格。攻击性结构的建立和自动化以及脱敏作用促使个体人格改变,可能导致与老师、家长和以前同伴的交往减少,结交一些富有攻击性的新同伴,新的同伴交往和新的观念产生的新人格变量与环境变量对个体攻击性倾向产生新一轮的影响,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暴力扩大圈” 。 GAM 模型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人格特质或刺激情境下个体的攻击性行为特征,揭示了个体对情境信息的关注及其人格特质可对其攻击性
5、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综合认知模型 Wilkowski 等人总结多个理论,提出并完善了综合认知模型。豎综合认知模型包括三个核心认知加工过程:敌意解释、反思注意和努力控制豏。敌意解释指把某个情境、事件等刺激线索解释为对自己有敌意的情境;反思注意过程指对心境及其诱因、结果、相关自我评价的重复性加工和持久性注意;努力控制过程是个体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通过抑制优势反应来完成次要反应,从而察觉错误、保持计划任务的执行,而个体认知加工的结果会进一步加剧(实线)或缓解(虚线)其对冲突情境刺激的行为反应(见图 1) 。 具体地说,在遇到冲突情境时,一些人很容易对这个模糊情境进行自动化的敌意性解释,这使他
6、们有选择地持续注意这个敌意诱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愤怒感,并反复进行这个过程。但由于人具有主动调节的能力,可能并不会任由上述加工过程发展下去,而是运用努力控制能力去干预这些过程。如果个体能进行很好的自我控制,对当前情境进行重新评价和调节,矫正敌意性解释,就能减弱反思注意对于愤怒情绪的放大作用。在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容易愤怒,不仅因为他们更容易形成敌意解释、更容易对敌意解释进行反思注意,还由于他们较少采用自我调节的认知加工,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青少年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完成,不能很好地矫正敌意性解释,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也不足,更容易做出暴力行为。 综合
7、认知模型为我们深入理解暴力行为尤其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该理论通过对认知、人格、情绪、行为多方面因素的探讨,对于揭示社会冲突情境下个体暴力的发生机制具有更好的说服力。 二、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与建议 从综合认知模型可以看到,敌意解释、反思注意、执行控制力以及愤怒情绪对暴力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分别通过对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 (一)认知干预策略:提高辩证性思维能力 个体对情境线索的敌意性解释是导致暴力行为发生的首要环节。通过改变个体对情境的解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个体的攻击性倾向。张晓燕和高定国发现启动辩证思维后个
8、体的攻击性行为倾向显著降低。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在社会认知方面具有重视关系、调和矛盾、折衷解决冲突的特点。当个体对冲突性情境在解释和归因时采用辩证性思维方式,更多考虑情境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减少敌意性归因和感知偏差。强化辩证思维这种调和矛盾的认知方式和提高个体顾全大局的思维行动能力,可以进一步调节个体的社会认知、价值观、态度和信念,从而有效降低其攻击性倾向,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提高青少年群体的辩证思维能力是降低青少年暴力、攻击性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辩证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培养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教育训练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可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性,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锻
9、炼、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进行批判性阅读、开设创新性实验等。 (二)情绪干预策略:加强情绪管理与调节能力 从个体对情境的感知到做出暴力行为,情绪一直伴随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情绪失调是产生攻击与暴力的原因之一,个体越是对负性情绪调节不完善,越是具有攻击与暴力的危险。情绪失调分为两种,一是调节不足,即难以抑制冲动行为;一是过度调节,即过度使用调节策略防止情绪体验产生,包括避免接近某些人、事、地方或者持续性地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行为。而与攻击性最密切的基本情绪是愤怒。愤怒情绪调节不良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增加,经常出现愤怒情绪的个体在挑衅下更易发生攻击行为。豑 因此,对愤怒等负面情绪进行管理和调节,提
10、高情绪管理与调节能力,也是降低青少年攻击与暴力行为发生的措施之一。我们可以从情绪调节出发,引导、训练是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情绪调节,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良好管理。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包括自我放松、注意力转移、自我指导训练、压力应对训练等等。学校、社区可以开设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和讲座,普及情绪调节、情绪管理方法。父母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照料者和陪伴者,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因而,家长也要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逐步形成情绪调控能力。 (三)行为干预策略:增强执行控制能力 根据综合认知模型,还可
11、以通过增强“努力控制”能力来减轻愤怒情绪体验或直接降低攻击性行为倾向,即增强执行控制能力。增强执行控制能力有两种方法:短期方法是补充个体糖分;长期方法就是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练习(SCT) 。Thomas 等人首先对短期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给实验组被试葡萄糖的补充和消耗有助于减少挑衅情境下的攻击性行为。豒例如,受到挑衅后,喝加糖饮料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有效抑制攻击的冲动的能力。之后他们对 SCT 法进行了研究,要求被试在两周的时间里运用非优势手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如开门、拿东西) 。结果发现,训练组的愤怒情绪显著低于控制组,并且攻击性行为也显著低于比控制组。这两项研究都说明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减
12、少个体在敌对情境下的攻击性。 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强执行控制能力来进一步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的概率。比如在紧急冲突情境下,个体通过补充自身糖分(如喝糖饮料)来暂时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或者进行长期训练来提高自控能力,坚持进行某项活动,例如坚持晨跑、坚持每天记账等等。可以从简单容易的事情开始,慢慢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意志力,增强自控能力。 三、结语 层出不穷的青少年暴力冲突案件是对当前“维持社会稳定”问题复杂性的最新注脚。而暴力行为机制的综合认知模型清晰完整地阐述了在冲突性社会情境时,个体产生攻击行为的内部机制和发生过程。根据这一模型,我们讨论了采用情绪、认知、行为干预策略来降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倾向可
13、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家庭、学校、社会管理措施与建议。尽管任重而道远,青少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是可以控制和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心理层面的干预策略与宏观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从而减少青少年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更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注释: Anderson C.A.,Bushman B.J.,Humanaggression,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53.2002. Wilkowski,B.,Robinson,M.,Thecognitive basis of trait anger and reactive agg
14、ression: An integrative analysi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2008,2011. 杨丽珠,杜文轩,沈悦.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1(9). 张晓燕,高定国.辩证思维降低攻击性倾向.心理学报.2011(1). Shirin Valizadeh, Rahman Berdi,The effectiveness of anger management skills training on reduction of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5,2010. Thomas F. Denson, von Hippel,Glucose consumption decreases impulsive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provocation in aggressive individua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