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631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新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研究摘要:“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我国未来改革和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改革仍然存在停滞的风险,所以改革永远都要不断的调整和创新。如何紧密围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将是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重点。从创新与发展的视角,就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顶层设计、内生力量、城镇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宏观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顶层设计;内生力量;二元经济;城镇化;国有资产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4 一、引 言 在“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这既为我国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平衡教育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医疗体系,健全养老制度,满足住房需求。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进一步指出:虽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我们仍将坚定改革的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为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级政府应结合自身特点,紧密围绕决定的要求,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寻找经济发展的

3、新动力。本文拟从创新与发展的视角,就经济转型背景下顶层设计、内生力量、城镇化和国有企业改革四个方面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顶层设计改革路线 李克强总理曾用“骑自行车”理论来比喻中国经济,指出“中国的改革就像是骑自行车,如果停下来就会摔倒,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保持稳定” 。 “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来自内生力量,但是如果方向错误了,一切都将前功尽弃。方向的把握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我国才能不再畏惧深水区的改革,勇往直前。对于顶层设计而言,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主动拓宽发展思路 以往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局限于产业的引进

4、与提升,忽视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现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往往远大于产业的引进与复制性的增长。所以各级政府在做顶层设计规划区域内经济发展路径时,应主动拓宽发展思路,重视人才的引进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位常委集体赴中关村调研学习的过程中指出:必须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各地区须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做好人才的引进、利用和培养工作,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比如,中国的博士后培养机制经过 30 多年的不断建设

5、与完善,已经为我国培养出 8 万多名优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人才。此外,一大批退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专家,受限于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退休后缺乏余热发挥机制,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若政府重新整合人力资源,统筹安排,为博士后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各领域中,而对于退休的专家学者,可以创造“老专家创业”平台,探索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而言,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的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严重阻碍了我国

6、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为逐渐摆脱二元经济的束缚,政府在制度设计时,需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注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区域间的分配,促进经济均衡、平稳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设计出高效利用物质资源的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有限物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此外,政府应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所需人才,充分利用优秀人力资源服务当地社会。就社会资源而言,政府可以适当发掘商会、同乡会等社会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当地支柱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在充分利用好物质、人力与社会资本的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顶层设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

7、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尤其是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面都要统筹布局。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三)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并重 过去我们政府过于注重经济总量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各级政府在顶层设计经济政策时,应权衡二者作用,协调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和谐发展。 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远超英国。但当时英国已初步完成工业化,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劳动,其经济结构优于中国以农业与手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人力资本结构方面,当时的英国已经普及了中小学教育,兴办了众多优秀的大学,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

8、员。此时的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仍以农民为主,缺乏熟悉近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由于在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方面的双重差距,拥有人口及经济总量优势的中国仍然败于英国之下。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而言,调整经济结构应是未来经济改革的重点。如果错过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一味地通过扩大投资拉动经济,我国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及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低下的严重后果,阻碍经济的进一步腾飞。目前政府应该通过顶层设计,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技术创新领域,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在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并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我国才能过渡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内生力量调节市场 厉以宁教授曾指出内生力量是体制内

9、所具有的机制作用,而改革是为了形成具有新的内生力量的体制和机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内生力量主要指收入分配、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机制作用。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历经 30 余年,但内生力量仍然不够足,依靠宏观调控的外生力量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内生力量将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在完善内生力量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大力调动民间积极性 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一次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虽然各界存在较大争议,但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调动民间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改革中、参与到分配中、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才是未来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根本。对于

10、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土地确权与农村房产“三权三证”的颁发,即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在宅基地上所盖的房屋的房产权,以及与三权对应的三证,如此才能确保农民能够真正在土地市场中获得议价权,享受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三中全会的决定虽然支持农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允许合作社股份的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转让模式的探索,但是改革力度仍然未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中国林业用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农业用地的前面,值得未来农业用地制度改革借鉴。 自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随着分林到户工作的完成,为激活林业经济、突破林权流转制度的局

11、限,各地积极探索林权流转的创新模式,涌现出了以浙江的林权股份合作社为代表的多种新型林权流转与经营模式,不仅保障了林农权益,调动了林农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林农增收,而且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实现了部分地区林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经营。 (二)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健全内生力量的重要因素。未来的政府既不应该是小政府,也不应是大政府或强政府,而应该是有效率的政府。这就要求政府实现从“非可即禁”向“非禁即可”的理念转变,履行政府职责,服务社会。 未来政府的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平衡公共支出分配、增加社会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投资机制等方面,同时各级政府必须做到决定中所要求的, “简政

12、放权,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即:市场能解决的事情交由市场去解决,政府就不再干预了,市场和政府都能做的事情也应该交由市场去做。政府主要办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除上述职能之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区域与民族品牌的扶持力度,增强所在区域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产业布局一直处于世界利润链条的下游。中国企业应该将“走出去”战略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逐步拓宽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培养世界知名品牌

13、,重视民营企业在振兴我国制造业发展、创造世界知名品牌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构建平等的市场平台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我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但仍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不对等地位。事实上,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相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更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时对市场形势的反应速度也远快于国有企业。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对国家利益不构成重大影响的经济领域,政府应构建一个平等的市场平台,做到决定中所要求的“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

14、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使得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的实力+民营企业的活力=激发出市场的竞争力。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战略调整、全面升级和深度改革。 四、推动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 2012 年末全国城镇化率达到 52.57%,其中,东、中、西部城镇化率分别为 56.4%、53.4%、44.9%,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近 10 年我国城镇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欧美国家 80%左右的城镇化率仍相去甚远。假设未来 20

15、年我国人口达到 15 亿,届时城镇化人口将达到 12 亿以上,以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和国外城镇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将无力承担如此重负,因此我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鼓励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手段创新 近期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未来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制定了宏观指导思想,即“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缓解城镇化资金需求与对应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将成为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而言,无法完全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所以为保障我国未来城镇化进程得到良好快速的推进,在透明规范的前提下,地方

16、政府可以探索建设地方融资平台,试点开展地方政府发债业务、金融贸易带动等创新模式,允许民营资本投资城镇化项目,建立完善的专为城镇化融资服务的信用机构等。 (二)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进程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会议认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以人口市民化将是未来衡量我国各地区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 7.1 亿城镇化人口中约有 2 亿多进城务工人员未被纳入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范围,这主要归因于我国各地区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与户籍捆绑,无法一次性满足所有人口户籍需求及公共服务需求。对此,要分区域、分类别探

17、索试点公共资源与户籍制度部分脱钩的模式,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办学位、居民基本医保指标和入户名额,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打分,按积分排名获取相应的资格,享受城市公共服务资源。 在逐步放开城乡居民身份限制时,政府需采取过渡措施以缓解财政、民调等方面的压力。针对城市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政府需施行差异化转移支付与财政分担体系,即公共服务支付有政府承担,而社会保障支出则由企业与个人承担主要责任,政府辅助的过渡体制。在该体制下,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所承担的财政、民调等方面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三)探索小城镇建设的经典模式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率仅 50%左右的现状下,房地产市场已经问

18、题重重,若未来 4 亿多的农民全部进入城市,城市如何承受所带来的相应压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农村如何实现城镇化,将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城镇化会议对我国农村所施行的小城镇模式做出了宏观性的指导,但我国地理区域性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而言,小城镇的建设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城镇化的原则,在山区、林区、丘陵、平原等地,根据其自身特点规划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以此提高我国土地使用效率,创建“生态中国” 。决定中对我国户籍制度的松绑及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是在国家宏观的层面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政府应该通过 “路网工程”和“撤村建居”,辅以适宜的产

19、业做支撑,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医疗、交通体系,建设农村新社区。 五、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以混合所有制为方向,借力民资,推动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 (一)探索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 作为国有企业监管机关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将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作为其重要使命。政府在推进改革时,需分类别对待国有资产在各产业中的地位,对于不需要国有资本控制的行业,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参股甚至全部退出的形式。在国有企业出让相应股权时,应严格执行国资处置的有关要求,通过规范的法律程序,实现对交易过程的严格

20、审计监察,谨防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升值。 (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虽然现有的多数国有企业已经被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不少还是上市公司,表面上已经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但事实上许多企业名不副实。为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引入职业经理人和经理团队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在国有企业改革用人中大胆试行二级子公司市场化选用总经理团队的模式。如:中国铝业公司在面临困难的企业试行市场化选聘子公司领导班子,由当选的总经理团队交风险抵押金的模式等,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果明显应予以推广。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在完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