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643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全球民调看“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相对性【内容提要】 “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是世纪之交出现的关于国际权势转移的两种相对应的论调。传统的评价标准是通过衡量中美硬实力和软实力指标,最终确定两国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格局的主导力。但这一评估体系始终难以获得一致认可。而通过考察全球民众的感知和反应无疑对理解这样的权势转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判断的依据。根据近 10 年的全球民调数据, “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变化,也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公众更加认可中国的经济崛起,在其他事务中,美国依旧是主导地位。而中国在实现崛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公共外交等多重手段提高国际公众的信任

2、度,通过赢得国际舆论支持以减少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安全担忧。 【关键词】中国崛起 美国衰落 权势转移 相对性 全球民调 【作者简介】翟石磊,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4)01-0085-18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 “中国崛起”就已经成为国外政界、学界和舆论界议论的热门话题。同时,国际社会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共出现了大约五次较有影响力的“美国霸权衰落”论。 那么,中国是否真的已经崛起?美国是否真的开始衰退?总体来看,美国衰落

3、论主要来自美国内部,这与美国传统的危机和忧患意识紧密相关。而为中国崛起唱赞歌的主要声音同样来自美国。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论调。从学术界研究成果来看,中美权势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热点。那么,国际权势是否开始由美国向中国转移?这样的转移能否通过和平方式实现?鉴于传统的研究视角大都锁定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因素上,而侧重软实力分析的约瑟夫奈重点考察文化软实力和制度软实力等因素,对于全球公众舆论的考察相对较少。本研究选择分析全球民众对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论调的认知,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这一争论提供补充性的佐证。 之所以选择从公众舆论角度分析中美权势转移问题,是考虑到公众舆论对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是学界的聚焦之一。

4、舆论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意见呈现,反映的是公众意见和言论,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整体形态却又反映着一种客观的问题。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际主流民调机构:世界舆论调查项目(World Public Opinion)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及英国广播公司(BBC World Service)等。这些机构在国际民调领域享有盛誉和威望,其调查范围覆盖全球,其调查样本、问卷设计等也经历了长期的国际市场的考验。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机构大都属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因此,不可

5、避免的要注意其国家意识形态偏好性以及可能隐含在调查中的思维定势和可能的偏见。这些成为本研究需要注意和反思的问题。但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具有如此国际视野和业务能力的民调机构和智库,故而西方民调数据不仅作为本研究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最直接体现西方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影响力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本研究也有其具体的特定意义。 一、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多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 全球民调结果显示,2011 年和 2012 年期间,中国的积极影响力在持续上升,而美国则略微下降,欧盟的积极影响力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如图 1 所示) 。 虽然国际公众并不确信中国是否已经或最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中

6、国经济对亚洲和美国的强大影响力。民调数据显示,仅有 50%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最终和美国等同,另有38%认为该局面不可能出现。但是中国公众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区域影响力,而美国则具有全球影响力。 那么,在全球公众看来,中国是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呢?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于 2009 年在全球 18 个国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4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已经或最终将取代美国的国际地位;有 44%的受访者则认为这样的取代永远不会出现。该机构在 2011 年发布的民调数据则显示:有 47%的民众认为中国已经或最终会取代美国的国际地位;有 36%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取代不会出现。 从皮尤全球民调来看,西

7、方公众更认为中国已经或最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而发展中国家也有近一半的公众认为这一局面已经或最终会出现。 从民调数据分析,中国崛起更多的是经济的崛起,是未来世界局势发展的大方向。讨论中国崛起更多的是讨论一种未来,而不是现状。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最有影响力国家排名中,美国获得 9.1 的综合评分,其次是英国(7.0) ,中国位列第三,综合得分为 6.8。 美国全球影响力依旧处于绝对的主导性地位。当然,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大国国际影响力也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展一直不明朗。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持续至本世纪初, “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

8、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显著,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国际舆论中一直存在对中国崛起后的国际影响力的预测。相关民调数据显示,2008 年和 2010 年美国国际影响力指数高于中国,但至 2020 年,中美国际影响力指数将相差无几(美国为 8.0,中国为 7.8) 。而在未来 50 年内,有 3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依旧为世界主导力量;而有 40%的受访者认为另有大国将与美国实力相当,并驾齐驱;2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会被另一个大国所超越。 也就说,中美国际影响力倾向于逐步接近,最终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国家。 另一份同

9、样主题的多国民调数据也显示了类似的趋势。在美国,有4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未来 50 年依旧是全球领导力量,而有 39%的受访者认为将出现和美国并驾齐驱的国家;另外的 16%公众认为美国将被另一个国家超越;在韩国,有高达 51%的受访者认为将有国家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国际力量;在印度持这一态度的比例为 30%;在中国有 33%的受访者持此态度。而对于未来美国依旧是全球主导力量的调查显示,韩国有31%,印度有 28%,中国有 23%的受访者持此态度。而对于第三个可能性:美国在未来 50 年将被另一个国家超越,韩国有 17%受访者认可此观点,印度 23%和中国的 27%的受访者认可此观点。 综合民

10、调数据可以看出(表 1) ,针对当下中美影响力指数调查方面,美国公众认为美国依旧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家(8.5) ,中国的影响力位列第三(6.4) ,调查认为美国的现实影响力指数略高于其应该具有的影响力指数(8.2) ,而中国的现实影响力指数则大大高于中国应该具有的影响力指数(4.6) 。在调查未来 10 年中美国际影响力方面,美国影响力指数下降至 8.0,而中国则上升至 6.8。但美国全球影响力依旧明显领先于中国。有相关民调报告也显示,在全球影响力方面,中国无一超越美国,只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中美影响力差距偏小,但幅度也在 1-18%之间。 皮尤全球态度(2006 年)调查结果显示,印度、美国

11、、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受访者普遍认为未来 10 年到 50 年不会出现撼动美国独大地位的国家。 然而 2011 年民调结果却显示:虽然当前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不会全面超越美国,但中国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会存在分化的倾向:中国越来越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大国,而美国则被视为全球军事大国(图2) 。 一份 2009 年民调报告显示,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有过半的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事务的领导者; 2010 年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未来 10 年将接近美国,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在 2013 年,认为中国具有积极国际影响力的比例出现明显下滑,与20

12、10 年的数据出现极大反差。在受调查的 21 个国家中,41%的人认为中国具有积极影响力,而另有 39%的人持相反态度。与 2012 年数据相比,持有积极和消极态度的比例有 8 个百分点的调整。经过多年的整合,今天国际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出分裂状态。在包括欧盟在内的 17 个参评国家中,中国的积极影响力排名第 9,比 2012 年下降了 4 个名次。而认为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消极意义的公众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二、对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的后果认知:亚太视角 根据一份 2007 年的民调报告,国际公众对中国成长为与美国平分秋色的经济体持有相对分裂的态度。在墨西哥、阿根廷、亚美尼亚、乌克兰、泰国、印度等

13、发展中国家,有 1/3 的受访者持积极态度;而在美国、法国、以色列和菲律宾等国受访者认为不好也不坏。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是坏事件的最高比例为 33%,分别出现在墨西哥和美国。 如果说中国崛起是一种历史趋势的话,那么中国崛起是不是一种威胁?一项在美国开展的跨度为 20 年(19902010 年)的国际民调显示:从 1994 年到 2002 年,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是个威胁,而 2004 年出现大幅度下滑,跌至 33%。到 2010 年,有 43%的受访者依旧持“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图 3) 。 尽管从地缘政治角度讲,讨论中国崛起或美国衰落的影响有其全球意义,但最直接也最为主要的影响仍

14、是这两个国家所处的亚太地区。因此,分析亚太地区公众对中美两国权势转移的后果的认知具有很直接的现实意义。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 2008 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7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未来有可能成为军事威胁,日本和韩国持此观点的人均为74%,而印尼持此态度的公众比例则为 47%。对于美国是否成为军事威胁的民调显示:大多数中国(76%)和印尼(83%)受访者持有此类态度,而日本(43%)和韩国(49%)的民众比例均不超过一半。 2011 年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西欧国家如法国、葡萄牙、波兰、

15、意大利等更倾向于将中国经济发展视为对本国的威胁,而德国、英国、瑞典、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荷兰等国则视中国经济发展为本国的机遇。当然,民调报告也显示美国人将中国经济崛起视为威胁(63%人持消极态度,31%的人持积极态度) 。欧洲人与美国人针对中国是否作为一个军事威胁力量存在也有明显分歧。总体来看,有 62%的欧洲人并不认为中国的军事发展是威胁,49%的美国人也持有如此认知。但是,对比以往的调查数据,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的欧洲人比例略有上升。 既然中国经济崛起已经成为国际舆论的一种共识,那么中国是否会通过崛起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呢?总体上来判断,国际公众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全球影

16、响力的国家,但是无论当前还是未来 10 年、20 年、甚至 50 年,中国都不具备完全取代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实力。在地区和国家类型分布上,中国周边邻国普遍认为中国不会取代美国,而发达国家以及部分非洲、拉美国家则更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具有取代美国的实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自身大都不认为中国在未来半个世纪内会取代美国。具体来看,中国在经济实力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外资引进方面名列前茅。军事实力、软实力等方面,中国依旧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未来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民调中均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皮尤全球态度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

17、受访者普遍认为未来 10 年到 50 年中国不会撼动美国独大的地位。 皮尤全球态度的另一份民调结果也显示,虽然当前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不会全面超越美国,但中国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分化的倾向:中国越来越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大国,而美国则被视为全球军事大国。 从当前的民调来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崛起成为国际舆论场中关于中国崛起的主要关注点。皮尤的民调显示:有 40%的印度人、48%的俄罗斯人、68%的日本人和 95%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是件好事情(图 4) ,但却有高达 93%的日本人、76%的俄罗斯人和 63%的印度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崛起是件坏事情(图 5) 。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公众对一个

18、经济崛起的中国持有相对积极的欢迎态度,但是却不愿意看到中国成长为军事大国。这体现了亚洲地区大国之间缺乏信任和有效合作机制,也为美国插手亚太事务提供了机会。 从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民调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有 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具有消极意义,而韩国持有此态度的比例为 41%,美国和印度分别有 46%和 39%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崛起具有消极意义。而对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具有积极意义的态度调查中,有 91%的中国人持有此态度,韩国、美国和印度分别有 59%、47%和 46%的人持有此态度。国际公众对中国经济崛起所持的消极态度要高于积极态度,但仍不失总体平衡。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军事崛

19、起”时,中国有 6%的受访者认为这具有消极意义,而印度、韩国和美国则分别有 46%、68%和 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军事崛起具有消极意义;对中国军事崛起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中,中国为 90%,印度为 40%,韩国为 31%,而美国仅有 19%。 这也证明“中国威胁论”存在一定的“民意基础” 。 但是,伴随中国崛起而来的是“美国衰落论” 。调查发现,针对“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变得衰落”这个问题,持消极态度受访者比例分别是:印度为 42%,中国为54%;持积极看法的比例为:印度 38%,中国 34%。可见,美国经济对中印两国的影响力之大。而对于军事实力的衰落调查,38%的印度人和 52%的中国人认为这具

20、有消极意义,43%的印度受访者和 3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具有积极意义。 综合来看,美国的经济衰落不是中印两国公众所希望看到的,但是对于美国军事实力的衰落,中印公众则出现了分歧。 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调数据,总体上看,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与美国相当,甚至在美国、日本也是中国的影响力指数高于美国。亚太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领导者,也对于中国解决亚洲地区问题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是对于此局面普遍表示担忧,舒适度不高。 尽管美国过去 10 年的战略中心是中东反恐,亚太地区似乎成为了“被遗忘的”区域,但是,美国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历史“空白”而明显降低,恰恰相反,认为美国在该地区影响

21、力提升的受访者远高于持下降观点的人数。 在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推行政策有效性认知方面,美国影响力超越中国。其中,日本、韩国、印尼以及越南受访民众对美国亚太政策效率的认知高于中国。而中美两国民众均认为自己国家具有更高的影响力。 在经济影响力方面,中国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多数调查均显示,中美两国的经济影响力相差无几。其中日本受访民众更是认为中国比美国在亚太地区更有经济影响力。而中美两国受访者均认为中国更具有经济影响力。这样的结果与前文所谈及的全球公众认知形成一致的判断:即中国已经成为在经济上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在“中国担当亚洲领导者”角色的问题方面,受访公众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亚洲

22、领导者,尤其是韩国和越南,但是,几乎所有受访者同时表示对这样的局面会感到“不舒适” (除越南有 56%的受访者表示感到舒适以外) 。 关于中美两国在解决亚洲地区关键问题的角色认知方面:认为中国具有积极作用的比例(80%的中国受访者,62%的印度受访者,53%的韩国受访者和 44%的美国受访者)普遍低于美国(59%的中国受访者,66%的印度受访者,58%的韩国受访者和 77%的美国受访者) 。而最大的反差主要是中美两国公众对对方角色认知的不对称性:即相比美国公众对中国角色的认知,中国公众更加认可美国的角色(59%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美国起积极作用,29%持消极态度;而美国受访者对中国在解决亚洲地区事务角色态度中,44%的受访者持积极态度,47%的受访者持消极态度。 ) 美国 2011 年推出所谓“重返亚太”战略,是因为美国方面认为其在亚太已经“失去了十年” 。那么,亚太地区的公众是否真的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在过去的十年中削弱了?民调数据显示,认为美国在亚太影响力削弱的比例(22%)远远低于认为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保持不变(50%)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