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643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人性化的角度初探如何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摘要: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关注度日趋增加的交通方式,在人性化设计的呼吁声中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道路使用者的视野出发,初步探寻了优化城市慢行道路空间的几项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市慢行道路空间 人性化 使用者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道路是伴随交通而产生的,最初为满足步行与行车需求,时至今日,已逐渐发展为多种功能活动集合的城市带型空间,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风貌。主要服务于步行和自行车的慢行道路,作为城市道路的一种,同时承担着城市交通基本的运输功能和一定程度上的休闲娱乐功能,在城市生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

2、的角色。 1 确立慢行道路空间的合理地位 城市完整的交通体系中既要有快速交通承担长距离运输,又需要慢行交通解决末端抵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每一次的出行中缺一不可,这种“有快有慢,快慢结合”的格局是城市交通良性发展以及倡导绿色交通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慢行道路空间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然而,城市中慢行道的设置一直以来都是出于道路规定中的要求,在用地紧缺的情况下则优先考虑机动车道的使用,非机动车道与步行车道往往空间不足且占道情况凸显,甚至在城市更新道路扩宽该项决策中,采取率先将原有步行道压缩,以腾出更多机动车道空间的办法。慢行交通得不到应有的

3、认知与认可,长此以往,城市建设者逐渐将慢行道路空间置于被动地位。 正因为对慢行交通缺乏重视、缺少关注,我国的慢行交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且进程步履维艰,普遍地方均是出于常规而设置的步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慢行道路空间的发展潜力远不止此。从 1885 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汽车,整个世界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发展,到 70 年代后法国巴黎率先制定并实施公共交通政策,国外发达城市及其交通 100多年的发展史大致见证了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三个阶段,扶持鼓励个人交通、限制个人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此为鉴,着力倡导公共交通,发挥慢行交通效力,是大势所趋,亦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为发挥城市慢行道路空间优势,首

4、先即要确立其合理地位,为慢行交通“正名” ,方能进一步“正责任” 。笔者认为,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频出,全国各地涌现出各异的交通理念,试图以不同途径来解决令人堪忧的城市交通问题。在此关键时刻,倘若能正视慢行作为人类最基本最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本着倡导慢行出行、引导慢行交通的初衷,并从人性化的角度设计慢行空间,辅以一定的考量标准,整体定位、统一规划、全面建设,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切实缓解低效、耗能等等交通问题,并对现代交通产生重大影响。 2 关注慢行道路空间设计的关键问题 慢行道路空间从属于公共空间的范畴,面向城市公众开放,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作为公共空间这一属性,诚如

5、阿尔伯特丁拉特里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言, “如果设计师再忽视人的行为因素,这位设计师将被认为是无知的,这个设计也是毫无意义的” ,即“设计必须为人(Design must be for people) ”的理念。基于对城市慢行交通的正确看待,笔者认为,在随之的设计环节中应关注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2.1 倾听使用者的需求 设计者与使用者本应是默契的互动关系,但在以往的规划实践中将工作重心放在研习既有作品上的例子屡见不鲜,想当然的用经验主义指导设计,诸如步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形式,不同城市间大同小异,且不说使用起来效果如何。 众所周知,城市建设往往是城市居民在生活中诉求的直接投影,规划

6、师应更多的倾听使用者的需求,这在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慢行道路的使用者从使用目的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目的明确,通行其间完成从甲地到乙地的空间位移,另一类则目的不强,穿行其间以游览休憩为主。这两类群体的需求各有侧重,这就要求该空间在设计时既需强调通达又要强调美观,具体在道路设置中既要有基本的步行道非机动车道,又要结合设置观光道或者街头绿地等。与此同时,使用者所在地域、年龄划分等等因素都会对空间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通过对不同人群疲劳间歇期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步行者还是骑行者,其移动状态都有一个临界距离或临界时间,即在一定距离内或时间中,行人处于持续前进状态,超出临界值后不同人

7、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疲惫感,这将影响慢行道路空间的具体设计,包括总体路线路型设计、自行车休憩站点设置、步行逗留区分布等方面。 “北方多酒肆,南方多茶馆” ,城市居民各有所需各有所求,深谙这些异同才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迎合市民需求和喜好的慢行道路空间。 2.2 预见使用者的行为 如果说倾听使用者的需求是设计之初的必修功课,那么预见使用者的行为则是应用之后的效果保障。 众所周知,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而行为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 ,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慢行道路空间设计的重要条件。对设计者来说,他的职责并非去预言某个设计将决定什么样的行为,而是在进行设计之前预言那些已经

8、被确定了的行为,这些行为倾向笼统地称做“习惯” 。当设计者设身处地的体验使用者的种种习惯后,再将获得的印象加以汇总整理,结合上述使用者的需求,有选择的融入设计工作中,引导人们按照设计有序行动。 就城市慢行道路空间而言,应预见到使用期间人们的安全行为,更应留意人们的不安全行为,换句话说,既需大力倡导符合规范的行为也要尽可能阻止或避免逾越规定的举止。例如在敷设人行道时,倘若与非机动车道毗邻,则应使两者存在一定高差,泾渭分明,然而在有些地方却将两者设置为同一高度,因此问题也接踵而来:行人与非机动车都很容易走到相邻区域,交叉使用带来相互干扰,不安全也不便利;原本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单独宽度均不满足停车

9、尺寸要求,两个区域一但连成一体,则极易成为停车场,方便少数人不便多数人。上述情况在各个城市并非罕见,有些是设计的纰漏,有些却是城市更新道路修缮后的结果,但无论是何原因,在设计施工之前倘若能带有一点预见性,就都不该出现这种状况。 除此之外,我们可预见到的使用者的行为多种多样,年长者不擅走有高低起伏或铺装带有凹凸纹路的地方,儿童则喜爱变化多彩的空间,上班族常就近选择更有抄近路的习惯,沿路休闲者却认为曲则生景,诸如此类等等方面,只有当设计者将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作为设计宗旨,才能更好的诠释城市慢行道路空间的意义。 3 结语 邹德慈先生曾说过, “慢行交通是一种重要的、适合中、短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

10、应采取措施予以发展” ,而面对亟待改善的慢行道路现状以及尚未发掘的慢行交通潜力,作为规划师的我们如坐针毡,一个兼具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城市,应创造为民共享为民所益的公共空间。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规划建设出赋予地方特色的慢行道路空间,使其发挥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陆锡明,朱洪.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简介.城市交通.2003(3). 2姚晓文.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张航,万军.2010 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1:65-69. 4毛斐.慢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J.四川建筑,2012,32(5):14-16. 5王玉娜.人本位的慢行交通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 (10):64-66. 6高瑆.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1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