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分析摘 要: 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进行了的定量研究并不多。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 300 名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四个参与阻碍因子:认知阻碍因子、到达性阻碍因子、人际阻碍因子和自我阻碍因子;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受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将被调查对象分为四类阻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阻碍因素;河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
2、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9203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多元化。有人选择参加学生会,为同学服务;有人选择参加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人选择参加实习联盟,为自己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等等。在众多的选择中,进行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选择。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已建立超过 43 万个志愿者组织、19 万个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超过 5000 万人。青年志愿者正逐渐成为中国志愿者的主体
3、力量。志愿服务主要包括社会公益服务,社区公益服务,植绿护绿,创卫创模服务,爱心捐助,教育扶贫服务,双拥服务,文化服务等,并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社会各界正在感召更多的青年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参与或进行志愿服务,比如时间问题、精力问题、性格问题、以前的经历等等。这些因素从诸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从而影响其最终的决策。尽管对志愿者的研究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志愿者服务动机与态度方面的研究,与参与阻碍因素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阻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调查对象进行分
4、类,提出针对性建议。这对以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志愿服务 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国外的志愿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英国著名学者迈克?赫德森认为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或更早的宗教慈善性活动。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起源于 18 世纪的英国。从志愿者的产生至今,国外的志愿服务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而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始于年 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 年,共青团中央成立
5、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包括高校在内的各行各业蓬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2.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阻碍研究 阻碍因素指的是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因素。包括阻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实现的因素,消减活动频率、强度或持续性的因素,以及那些降低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或满意程度的因素。由于目前国内外少有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阻碍因素
6、,因此,本文参考其他研究领域进行验证。在张同庙,刘廷扬所写的南台湾地区大学生服务学习态度、阻碍与成效互动关系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学生服务学习的阻碍因素与学习成效各层面之间具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存在,成负向的互动关系。在乔光辉所写的在韩中国留学生和韩国大学生休闲阻碍因素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出时间因素对休闲行为的制约最为显著,依次是心理因素、伴侣因素、设施和安全因素,最后是到达性因素。Crawford&Godbey 将影响个体休闲喜好与休闲参与的阻碍因素分为个人内在阻碍、人际间阻碍以及结构性阻碍 3 种。个人内在阻碍与个人心态、人格特质有关,例如挫折、信仰、自我能力的认知等;人际间阻碍来自人际互动与人格特质
7、间关系所产生的结果,例如个人无法找到同伴一起参与活动等;结构性阻碍因素是指活动参与的中介因素,例如交通、活动设施等。本研究依据文献及目前现况,将服务学习阻碍因素量表分为认知、到达性、人际和自我四个因素进行研究,并根据四个因素对被调查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将被调查对象分为四类,而后提出相关建议。 3 研究问卷设计及处理方法 3.1 问卷设计 综合之前文献的研究并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特点,调查问卷共由 3部分组成:(1)针对大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参与特征,设计 7 个选项,分别采用类别尺度对年级、性别、政治面貌、学科门类、了解渠道、参与意愿和参与原因进行调查。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阻碍,设计了
8、 4 个层面(认知阻碍因素、到达性阻碍因素、人际阻碍因素和自我阻碍因素) ,共计 15 个问项,此部分采用李克特 5 点式量表尺度来测定(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 (3)针对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看法,设计 2 个问项,主要从“不足之处” 、 “再次参与意愿”两个方面进行测评。3.2 数据处理方式 本项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并采用 SPSS19.0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调查在河南省开封市进行,以河南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 2013 年 11 月 5 日至 11月 30 日在河南大学发放,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问卷 294 份,排除
9、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为 291 份,有效回收率为 97%。 本文的研究使用频率基础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频率基础统计方法,得出调查样本的一般特性;因子分析揭示了阻碍因素的类别;聚类分析按照物以类聚的原则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 3.3 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特征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的统计学特征如表 1 所示,通过频率分析可以发现,在性别方面,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男生 72 人(24.7%) ,女生 219人(75.3%) ,符合被调查学校的男女比例实际情况;在年级方面,以一年级和四年级为主,共有 185 人(63.6%) ,其次是二年级 85 人(29.2
10、%) ,最后是三年级 21 人(7.2%) ;在学科性质方面,文科类和经管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共有 238 人(81.8%) ,其次是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共有37 人(12.7%) ,而理工类和医学类所占比重最小,共有 16 人(5.5%) ;在有无证书方面,没有志愿者证书的学生略多,共 154 人(52.9%) ,有志愿者证书的有 137 人(47.1%) ;在参与原因方面,处于自身兴趣原因的所占比重最大,共有 240 人(82.5%) ,其他原因所占比例较小,共计17.5%;了解渠道方面,大多数学生是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到的志愿服务,共有 205 人(70.4%) ,其次是通过朋友了解的
11、,共 24 人(8.2%) ,通过班干部、老师和其他渠道了解的共计 62 人(21.3%) 。 4 实证研究分析 4.1 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子分析 为了得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的概括性表述,使用的是因子分析法。首先进行样本适合度检验,参与阻碍因素通过统计软件SPSS19.0 因子分析后得出:KMO 值为 0.802,Bartlett 卡方值为1804.010,自由度为 105(p0.01) ,Sig.值为.000,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结果,删除载荷小于 0.5 和公因子方差小于 0.5的描述项,最后共有 15 项参与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主
12、成分提取法获得参与阻碍因素的最初结果,然后使用具有 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提取出来的公因子进行旋转。根据特征值要大于 1.0的原则,旋转得出 4 个公因子,分别解释为“认知阻碍因素” “到达性阻碍因素” “人际阻碍因素”和“自我阻碍因素” (如表 2 所示) 。这 4 个公因子累计方差为 63.485%,表明这 4 个公因子能够代替原有的 15 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描述项的 63.485%的信息。 此外,为了检验参与阻碍因子分析的效果,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子的 Cronbach 信赖系数是 0.870,表明本文研究的数据具有较好的
13、内部一致性,是可以信赖的。 4.2 基于参与阻碍因子的大学生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的阻碍结构,运用 SPSS19.0 中的 K-均值聚类,对提取出来的四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如表 3 所示) 。通过 F 值和 Sig.值可以看出,四个公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说明这种分类还是比较有效的。四种类型的具体特征如下。 I 类: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共有 123 人,他们在人际阻碍因子上的得分最高。这说明他们受同伴影响比较多,在没有人一起参与活动或要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会降低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因此这类大学生被归类为“人际阻碍型”大学生。
14、II 类: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共有 42 人,他们在认知阻碍因子上的得分最高。这说明他们由于自己对志愿服务的负面认识,如志愿服务很麻烦、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不值得去做,而降低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意愿,甚至拒绝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因此,这类大学生被归类为“认知阻碍型”大学生。 III 类: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共有 20 人,他们在自我阻碍因子上得分最高。这说明他们出于自身原因,如兴趣爱好、年龄、性别、以前的经历等因素,减少自己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意愿。具体来说,爱好独处,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会不倾向于参加集体活动;年龄较大的学生,由于要面对毕业的选择与压力,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与就业上,参加活动的意愿较低等等
15、。因此,这类大学生被归类为“自我阻碍型”大学生。IV 类:这一类大学生共有 106 人,他们在到达性阻碍因子上得分最高。这说明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阻碍主要来自于较为客观的因素,如不知道参与的途径、没有人指导、没有时间等等。他们本身可能有参与的意愿,但是由于一些不易改变的因素,阻止他们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因此,这类大学生被归类为“到达性阻碍”大学生。 5 结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活动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及财力的支持才能进行下去。而随着公民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特别是大学生加入到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但是,在
16、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因素阻碍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如本文提到的认知阻碍、到达性阻碍、人际阻碍和自我阻碍。而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遭遇的阻碍因素也是不同的。所以,本文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对不同参与阻碍型的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所受到的参与制约因素,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于人际阻碍型大学生来说,大学生受同伴的行为选择的影响较大。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自己社交能力的培养。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要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课余时间,可以采取独立性较强的单独活动来提高自己对“人际阻碍”因素的规避能力。 对于
17、认知阻碍型大学生来说,学生要多参与集体活动,全面了解公益活动对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与观念,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提高。因此,大学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提高自己对公益活动的认知水平,从而降低自己参与其中的阻碍因素。学校也可以多对志愿服务进行宣传,强调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心态、素质甚至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于自我阻碍型的大学生,他们拒绝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内在的原因。因此,学生要从自身意识到志愿服务的普遍性、多元性及积极性,了解到志愿服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自我阻碍”因素对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制约。 对于
18、到达性阻碍型的大学生,要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多与师长交流,了解更多活动参与的渠道;并且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保证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多参与课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广交友,也可以降低学习压力,使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再次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到达性阻碍”因子对其志愿服务活动的制约。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提高自己对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了解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锻炼社交、语言能力,让我们学会更多的关心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也会丰富阅历,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在自身得到来自志愿服务益处的同时,也要多向周围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让更
19、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给青年志愿者协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开辟出与不同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领域,使学生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多宣传志愿服务,使广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有正确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本研究由于受到时间、精力和经费的限制,调查对象比较单一,研究也比较简单,希望以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中展开问卷调查,得出更全面的数据,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便探索出更具指导性的志愿服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凯.大学生眼中的“志愿服务”对北京市两百余名大学生看待“志愿服务”的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 (12):4550. 2丁海虹.全国志
20、愿者人数超过 5000 万N.云南信息报,20131210. 3志愿服务项目征集类型及解释EB/OL.http:/,20111031. 4刘洪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6):5456. 5徐宝见,陈楠.基于高校大学生视角下的休闲阻碍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 (04):220224. 6乔光辉.在韩中国留学生和韩国大学生休闲阻碍因素比较研究J.学术探索,2012, (11):5557. 7张同庙,刘廷扬.南台湾地区大学生服务学习态度、阻碍与成效互动关系之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 (14):273278. 8余益兵,汪义贵.大学生志愿者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