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啃老族”调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762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市“啃老族”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都市“啃老族”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都市“啃老族”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都市“啃老族”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都市“啃老族”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都市“啃老族”调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啃老族”浮出水面。所谓“啃老族”指的是已经成年却靠父母养活的“待业青年” ,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在江中联委员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中指出,新失业青年增幅为 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 不断壮大的啃老族新军 记者曾听到过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谜底是:啃老族。 “啃老族”是个舶来品。它的前身叫“袋鼠族” 。最早见于法国的快报 。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水

2、少等为理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年轻人。在中国, “啃老族”是个新失业群体,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也由此带来了很多不和谐的社会问题。 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典型的啃老案例。徐家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这样有规律地拉开序幕:清晨 6 时 30 分,年届花甲的徐父第一个起床,草草地用完早餐,花 40 分钟乘坐公交车赶到一家修配厂上班。两年前老人就退休了,如今“老骥”返岗,盖因家有“太子”有工不做,要靠他养。 徐母是一名家庭主妇,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为儿子小徐准备吃的。“太子”现年 27 岁,通常一觉睡到近中午,吃完午餐后,就例行地向妈妈索要 30 元“日薪” ,呼朋引伴地召来几个青年,凑成一桌打麻将,短则半天,长则通宵

3、达旦。 徐父每月 1700 元左右的退休金,除掉每月给儿子 900 元的生活花销和赌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高中毕业的小徐一年前也曾工作过,但因嫌工作太苦太累,钱太少还要受气,在频繁地换了服务生、保安、推销员等岗位后,就没再主动找工做了。徐父也曾亲自出马帮儿子物色了一份物业电工的工作。不料儿子劈头就问:“让我干这么危险的活!”恨铁不成钢的徐父只好返岗再就业,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子。 如果说小徐是因为学历低、缺技能、怕吃苦而让自己就业屡屡碰壁的话,那些有一定学历,却主动处于失业状态的年轻人成为啃老族里的中坚力量就让人有些不解了。与传统的“4050”下岗人员不同,这个“2030”中坚力量,更适

4、宜用“不就业者”来描述。 小师从某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父母曾托了无数关系为其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适合当老板,拒绝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深圳做了一年的电器销售代表。小师始终没有完成过上百万大单,他将原因归咎于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转战到北京,因为没有本钱,他只能去应聘做销售员,凭借在深圳的工作经验,小师并没费劲儿就谋到了一份工作,单看底薪,不能算是很好,但如果每月都能完成销售任务,基本也能保证四五千元的收入。 依靠北京的一些朋友,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这份工作小师干得很不错,颇得老板赏识。但小师始终不甘心给别人打工,没干一年就辞了职,开始了在北京飘荡的日

5、子。他认为自己是在找机会。无奈房租要付,饭要吃,车要乘,只好向父母张嘴,开始说是“借” ,后来连这个“借”字也免了,但老板的梦依然遥遥无期。后来,小师带着有志难施的落寞回了家,打算在家乡继续寻找当老板的机会。多半日子里,小师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是依然随心所欲地辞职,在外面租房住的小师有时候会回家改善改善伙食,顺便向妈妈要几百元钱,妈妈也不多问,只希望有一天他能脚踏实地的工作,但她不知道还要继续支付多少个“急用”才能让儿子不再眼高手低。 一位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官员告诉记者,像小师这样有就业能力和机会却不想就业的年轻人缺乏的是责任心和自信心。对他们来说,不就业就可以逃避眼前面临的困难,但他们

6、生活得并不如意,前途未卜,生活空虚,所以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其他人要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工作时间的延长,他们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适应能力也将下降,更难适应工作的需求。 是谁造就了啃老族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登记在册的失业大军中 70%是年轻人。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也显示,中国有 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 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 “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而中国将在十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 “啃老”是谁之过?在对“啃老族”予以斥责的同时,人们

7、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 今年芳龄 22 岁的小玉是上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娇娇女”:父母都是当地城建系统的工程师,家庭总收入不菲。父亲对小玉期望很高,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从重点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洋的“金光大道” 。母亲对女儿更是“爱到骨头里”了: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言听计从。因为懒惰,小玉 18 岁便结束了学习生活。其后,小玉又花了 3 万元“蜻蜓点水”般地学了学时髦的商务英语、电脑、艺术插花等。然而一接触工作,她便以“不喜欢” 、 “不适合” 、 “不干伺候人的活”等理由推掉,如今在家赋闲了两年多,终日无所事事,只与网络为伴的小玉变得愈来愈胖。 两位工程师父母后悔地说,从小对女儿的

8、家庭教育很失败,疏忽了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孝顺、责任心等教育,孩子长大后不懂得体贴父母的苦心,一味索取不知回报。 最后,这对父母总结认为,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长期不正确的溺爱对助长孩子的懒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啃老” 、 “傍老”就是让人痛心的报复。 “啃老族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认为,家庭本应成为子女的第一大课堂,子女的勤劳、孝顺和责任感都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们传输的。而中国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也正是“啃老族”的主要组成人员,出生于 20 世纪 70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上中期的这些年轻人,从小在“捧着” 、 “抱着” 、 “举着

9、” 、 “背着” 、 “顶着”的“五着”下成长起来,养成了事事由家长做、处处有家长呵护,任性、不能完全独立、缺乏责任感的性格。 当他们步入社会后,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碰到哪怕是一点困难和挫折,很多人都会表现出不适应,从而退回到家长的“翅膀”之下。这时,家长并不是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或加以正确引导,而是一味地袒护、心疼孩子。当孩子养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经济上难以独立时,做父母的才开始担心:“我们不在了,子女怎么生活?”但又不忍心把子女放归大自然“, “让他们受那份罪” 。于是便演绎出一出出为子女做牛做马、任劳任怨, “俯首甘为子女牛”的悲剧来。 资深职业测评专家庄明科则表

10、示,除家庭教育因素外, “就业压力”也是促成“啃老族”的另一原因。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而是执着于公务员、白领金领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地区等热门区域,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旦不如意,便轻易放弃从而退回到家里。 一些大学生没有面对就业严峻形势的自信,对他们来说不就业就可以逃避眼前的困难,这使很多人产生了能在学校多呆一天是一天的想法,继续学习也就成为了他们不就业并“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要钱的最好借口。 采访中,记者在许多地方的人才市场里发现一些中年人或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焦虑的眼神和在人群中被拥挤的身影,让人看了心中

11、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们不是在为自己找工作,而是为了至今仍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的儿女们争取就业的机会。 “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多如牛毛,而工作机会则显得并不多。”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从小学开始,我就不断地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考上大学,就有好前程。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毕业后该干什么。对我来说,十几年学习生涯的惟一目的就是参加考试。 ”教育只能赋予年轻人一个方面的身份地位,而用人单位却需要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现实使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此外,工作单位要求的年龄限制、工作经验等条件也使年轻人不愿去找工作。公司也不愿招聘在家待了好几个月的“啃老族” ,因为他们已被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抛在后面了。

12、 那些日夜劳累的父母愁苦的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一个死活不肯断乳的“大”儿女,他们苦不堪言。对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子女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新的心理焦虑。 “只要他不出去惹事就好。 ”被“傍”的父母们借此自慰,但无奈的背后是不堪重负和忧心忡忡。 啃老族的出路在何方 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肯断乳的子女。在啃老族问题上,我国正在“与国际接轨” ,令人忧虑。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曾分析说, “老养小”不但影响老一代人安度晚年,也将扭曲了下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倘若“啃老族”不断扩大,这部分人不仅不能赡养父母,将来也必然缺乏教养子女的

13、能力,积重难返,进而又有损于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2005 年北京酒仙桥地区接报的家庭纠纷约有 400 起,其中“啃老”问题引发的约占了四分之一。事实上“啃老”早已不是个别社区的“社区话题” 。贺大妈 29 岁的儿子不去找工作每天只顾打游戏,为了 10 块钱甚至满大街地追着自己的妈妈打。民警告诉记者,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瘾催生啃老族引发的家庭悲剧。当事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沉迷于网络之后就干脆靠父母吃父母了,被父母拒绝后就起了报复心理。警方表示,此事已超出了普通家庭纠纷的范畴,他们正考虑以合理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惩戒。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敏锐地观察到中

14、国即将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被有关社会学家称之为“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的“啃老族” ,代表委员们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他们建议通过改变教育方式、畅通就业渠道等理性方式予以解决。 啃老现象的存在不只是子女单方面的问题,而是父母与子女共同的问题。因此,解决啃老问题,要从斩断父母的护犊情结开始。只要“共生”着,子女就无法自由呼吸,就无法真正独立,就只能是一个心理不成熟的巨婴,龟缩在父母温馨然而只能是暂时的摇篮里,形成恶性循环,贻害无穷!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啃老族” ,让他们走出游戏人生的误区,自立自强起来?记者通过调查后认为,只有两代人共同积极地进行心理自救,“啃老族”才能

15、走出误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父母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亲子观念,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真正切断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彻底消除亲子一体化心理。父母要认识到:即使亲情再浓,两代人也是彼此独立的,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义务也是有限的,能力更是有限的。子女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开创,子女的道路要他们自己走。父母观念的转变,会促使子女及时心理“断乳” ,促使子女走向独立。 孩子总是要长大成人的。子女长大成人后,父母可以还是子女情感的后盾,但绝不能继续充当子女生活的靠山。随着子女逐渐长大,父母不要总是扮演强者的角色,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角色定位,让子女意识到父母并非无所不能,而且正在变老、正在变成弱者。父母主动示弱,会加

16、速子女的心灵成长,促使子女成为强者。 观念转变了,角色调整了,接下来就需要父母狠着心给子女“断乳” ,狠着心把子女推出家门,并与子女明确约定:长大成人的他们,不管怎样都必须自食其力。这样,子女才能真正走上独立的人生。反之,家庭庇护带来的恶性循环是,子女越来越没有动力去工作,越来越甘愿靠在父母身上“啃老” 。 亲子一体化心理中,更重要的是父母缺乏独立意识。要想让子女独立,父母首先要学会独立。父母不要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应该学会照顾好自己,学会独立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果子女还要强行“啃老” ,父母就要学会说不,即明确而坚决地拒绝。这不仅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问题,更是心理策略问题。只要父母心理上有了坚决说“不”的意识,就可以促进子女学会自食其力,学会自己走人生之路。 “啃老族”的断奶是个痛苦又不得不履行的心理历程。断奶的痛苦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孩子的痛苦,必须面对现实,自食其力;一方面是父母难以割舍的“护犊”情结。在狐狸的故事里,狠心的狐狸父母把小狐狸赶出家门,去独自面对严酷的现实。狐狸说不出大道理,适者生存的理念已经深藏在它们的遗传基因里了。 作者:剑歌 侠客责任编辑:阮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