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适用范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0802) ,全日制专业学位(机械工程) (085201) ,全日制专业学位(车辆工程) (085234)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本专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崇尚科学、追求卓越、治学严谨、作风踏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引领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方向、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和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具有国际竞争潜能的机械行业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该专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
2、,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里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技术人才和博士生的后备人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领域(085201):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机械工程领域相关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机械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机械工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车辆工程领域(085234):本专业培养铁道机车车辆及汽车工程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
3、专门人才。要求掌握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汽车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博士研究生】通晓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本学科相关的问题。能够综合应用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机械设计、制造、控制和生产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
4、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研究及科学研究问题;能够对大型工程系统和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且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对复杂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具有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和集成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领域(085201):1. 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某一研究方向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3. 具备良好的机械工程专业素质
5、,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制造、控制、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中的科学研究素质。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或提出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措施实现技术进步等问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车辆工程领域(085234):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对铁道机车车辆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或汽车的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具备从事相关专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该领域技术创新的专业素质。四、学制【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4 年,硕博连读生在取得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 4 年,直博生
6、的学制为 5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均为 6 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五、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 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4车辆工程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六、课程设置学期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内容偏重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543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理论 32 2 考试第一外国语 应用 48 3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论 16 1 考试5431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理
7、论 16 1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 并重 32 2 考试51921001 科技论文写作 应用 16 1 考查公共课53021001 信息检索 应用 16 1 考查54012001 数值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理论 48 3 考试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54012004 应用模糊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54012005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 理论 48 3 考试54012006 矩阵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51212001 弹性力学 理论 48 3 考试51212002 塑性力学 理论 48 3 考试5
8、1212003 有限元方法 理论 48 3 考试公共基础课51232001 振动理论及应用 并重 48 3 考试50233001 优化设计与机械创新 并重 32 2 考试50233002 机器人学 (英文) 并重 32 2 考试50233003 计算几何及曲面造型 并重 32 2 考试50233004 汽车声振舒适性理论与方法 并重 32 2 考试50233005 汽车系统动力学 并重 32 2 考试50233006 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 并重 32 2 考试专业基础课50233007 铁道机车车辆强度设计方法 并重 32 2 考试50224001 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 应用 32 2 考试502
9、24002 金属材料性能 应用 32 2 考试50224003 高等机械设计 应用 32 2 考试50224005 汽车 CAE 技术 应用 32 2 考试50224006 列车通信网络 应用 32 2 考试50224007 工程设计数字技术 应用 32 2 考试50224008 液压元件与系统仿真 应用 32 2 考试50234001 先进制造技术(英文) 并重 32 2 考试5级课程中级课程专业课5023400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3 智能化数字监测与控制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4 微机系统设计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5 高等机械
10、 CAD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6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7 现代液压流体解析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8 电液伺服系统设计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09 电液比例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0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1 列车运行监控技术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3 高速动车组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4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5 城市轨道
11、车辆电气与信息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6 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7 数控装置及伺服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8 摩擦学动力学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19 摩擦与磨损原理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0 摩擦学分析测试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1 汽车现代设计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2 基于 Web 的虚拟设计与装配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3 面向机械工程的计算智能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4 工程软件设计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50234025 计算机图形学
12、 并重 32 2 考试50225001 先进制造综合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50225002 机电测控技术综合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50225003 摩擦磨损综合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50225004 机械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50225005 起重与工程机械综合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实验课50225006 汽车工程综合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公共基础课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6级课程高级课程专60233001 可靠性工程 并重 48 3 考试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
13、后面填“”。60233002 现代制造技术基础理论 并重 48 3 考试60233003 机器学习(英文) 并重 48 3 考试60233004 摩擦学前沿 (英文) 并重 48 3 考试业基础课60233005 摩擦与润滑理论 (英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01 非线性机械动力系统及其控制(英文)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02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并重 48 3 考查60234003 制造技术前沿(专题讲座) 并重 32 2 考查60234004 机械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 并重 32 2 考查60234005 CAD/CAE/CAM 一体化工程 并重 48 3 考查6023400
14、6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60234007 复合及混合驱动技术 并重 48 3 考查60234008 物流理论与装备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09 机械结构强度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10 铁道与城市轨道车辆技术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11 纳米摩擦学与生物摩擦学 并重 48 3 考试60234012 金属物理学 并重 48 3 考查专业课60234013 汽车噪声与振动 并重 48 3 考查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理论 32 2 考试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理论 16 1 考试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
15、析 并重 32 2 考试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 应用 32 2 考试公共课71321003 英语(二外) 应用 32 2 考试74012001 现代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74012002 可靠性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公共基础课 74032001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70234001 机电液系统分析与优化技术(英文) 并重 32 2 考查70234002 机械系统动力学 并重 32 2 考查70234003 固体力学基础 并重 48 3 考查70234004 车辆空气动力学 并重 48 3 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专业课70234005 虚拟现实技术 并重
16、 32 2 考查实践教学环节七、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不低于 16 学分)学习补修课程、低于 6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6 级以上(含 6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7 级公共课: 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 2 学分。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 9 学分(且 7 级专业课应不少于5 学分) 。7 级实践教学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 、 学术报告为必修)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硕博连读研究生】 (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学习
17、补修课程、低于 5 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 5 级中的应用课,但不计入学分,学习5 级以上(含 5 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总学分: 8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其中 7 级公共课:2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 6 学分,其中 7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 6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总学分 :14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课总学学
18、期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内容偏重 学时学分 考核方式54316100 形势与政策 理论 16 0 考查50216001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5 次) 理论 16 1 考查环节50236002 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 5 个) 并重 16 1 考查50226001 科研实践 应用 16 1 考查5级 中级实践 50226002 专业实践 应用 80 5 考查70216001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 个,每个 4 10 学时) 理论 32 2 考查7级 前沿环节 70216002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8 次,其中本人主讲 1 次) 理论 16 1 考查分:8 学。5 级实践教学环节:1
19、学分(科研实践 、 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 级实践教学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 、 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直博生】 (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学习补修课程、低于 5 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 5 级中的应用课,但不计入学分,学习5 级以上(含 5 级)其他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总学分: 8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其中 7 级公共课: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
20、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 6 学分,其中 7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 6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总学分 :14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课总学分:8 学。5 级实践教学环节:1 学分(科研实践 、 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 级实践教学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 、 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总学分不低于 26 学分)学习补修课程、低于 5 级课程不计学分,可
21、选 5 级中的应用课及 7 级课程,但不计入学分,选 5 级课程中的理论或并重课程及 6 级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5 级公共课: 6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 4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 6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总学分: 8 学分。5 级实践教学环节:2 学分(形势与政策 、 科研实践 、 学术报告必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学习补修课程、低于 5 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 7 级课程,但不计入学分,5
22、 级课程中的应用课、并重课及 6 级课程可 按课程学分计算。5 级公共课: 6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 4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 6 学分。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 6 学分。5 级实验课: 2 学分。5 级实践教学环节:6 学分(专业实践 、 前沿性技术专题必修)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博士研究生】本 着 “崇 尚 科 学 、 追 求 真 知 、 勇 于 创 新 、 锐 意 进 取 、 迎 接 挑 战 ”的 宗 旨 , 以 学 术 创 新 为 主
23、线 ,围 绕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重 大 、 复 杂 或 前 沿 科 技 问 题 , 鼓 励 自 由 探 索 , 开 展 科 学 研 究 和 学 位 论文 工 作 。 瞄 准 国 际 水 平 , 创 新 学 位 论 文 评 价 体 系 , 建 立 高 水 平 学 位 论 文 评 审 和 答 辩 机制 。 论 文工 作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选题、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1、选题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
24、展学位论文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该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2、开题报告(1)内容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开题报告必须用计算机编辑、打印。(2)开题报告的审议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 。由各学院聘请 3
25、5 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 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成绩。对“不通过” 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4)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分别于每年 6 月底和 12 月底前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26、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由学校下达的博士生业务费,只能解决部分少量器材、调研、上机、试验等费用。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1)中期考核时间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2)中期考核的组
27、织和实施。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
28、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4)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选题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2、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
29、、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实际意义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
30、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审定后确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环节和撰写工作,论文初稿经导师审定,同意提交答辩者,可向所在院(系、中心)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31、选定 2-3 位具备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的论文评阅专家,专家审阅后,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此外,对论文是否达到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的水平、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意见。如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由院(系、中心)另聘一名评阅人复审;如二名评阅人的评语否定,不能组织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分委会审批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确定答辩日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 5-7 名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两名是来自厂矿企业、工程建设、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 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及研究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定。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有效。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授予硕士学位。(5)论文形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