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851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进程,也是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较强的动态演进过程,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阶段目标,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

2、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在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后,实现了农业恢复性生产,完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以追求数量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供给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现代化由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内涵扩大、延伸到了经营管理现代化,即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农业经济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这一阶段以扩大市场供应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3、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体系为主要目标。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已经全面展开,整个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也在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这个时期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又扩展到六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到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民生活消费领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当代农业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农业科技化(信息化)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

4、) 、集约化、多功能化(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而其中,农业科技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 二、牡丹江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从财政投入看,市级尚未设立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县级农业科技专项资金仅为几十万元,只能维持推广机构运转,无法保障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工作经费。黑龙江省级科技投入以粮食生产为主,牡丹江市粮食总产低,获得的相关政策性资金少,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2.设施建设滞后。从水利建设看,牡丹江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21.65 万亩,占耕地面积 13.81%,远低于全国 48.7%、全省

5、27.2%的水平;从农机装备看,牡丹江市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仅为 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8 个百分点,存在运输机械多、其他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农机多、大型农机少等问题,导致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偏低。 3.人才支撑乏力。基层推广机构人才不足,目前全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仅有 189 人,每个乡镇平均 4 人左右,人均承担指导面积 5.29万亩,难以做到高精度、高频率推广;农村实用人才不足,大量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4.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在牡丹江市 145 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建有专门研

6、发机构的仅有 8 户,科技研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1%的仅有 24 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层次浅。 三、加快牡丹江市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推进水利化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科技强农的重要支撑。一是强化工程节水措施。加快建设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间节水工程;发展节水灌溉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等灌溉技术。二是大力推广农艺节水技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育耐旱品种、适水种植,减少作物耗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逐步减小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度。三是推广控制灌溉技术,以改革水稻灌溉制度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水稻“浅、湿、干”

7、模式的控制灌溉技术,力争将水稻田间耗水量从 600 立方米降低到 350400 立方米。2.加快推进农机化建设。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也是加快科技强农、提高拉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加大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育苗移栽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结合山区半山区农业特点,利用省级扶持农机化、合作化政策,重点围绕水田集中连片区域,加快组建一批水田农机合作社;围绕玉米、大豆主产区,加快组建一批中型农机合作社;围绕烟、甜菜、甜叶菊等经济作物产区,组建一批小型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科技生产、集约

8、经营创造条件。 3.加快推进集约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技术要素的集约配置,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才能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层次。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含量,在加快引导各类生产企业开展质量认证体系的基础上,以食用菌、畜牧、林下经济为重点,采取外引内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生物制品生产、高端食品开发等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培育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复合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构建科技密集型、精深加工型、循环配套型农产品开发链条,做大集群经济。 4.加快推进合作化建设。合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是加速科技强农步伐的必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一是打造场县共建载体。

9、借助农垦现代农业科技优势,促进农垦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向地方延伸。二是打造局县共建载体。依托森工林下经济发展科技优势,以科技为纽带,加紧谋划、生成一批林下经济开发项目,通过共建园区、集中示范的形式,带动地方林下经济科技水平提升。三是打造农民联合与合作载体。采取龙头创建、科技大户领建、科技项目带动等方式,鼓励农民组建各类科技合作社,为农业科技推广搭建平台、开辟渠道。 5.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尺度。一是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通过整合农业、质检等部门技术力量,聘请科研院所等措施,加快制定修订符合牡丹江实际的农业各个产业生产技术标准。二是加快标准

10、化示范区建设。按照集成示范与重点推广相结合的方针,实施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定向投放,加快各类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区建设,初步形成四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载体,引领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 6.加快推进品牌化建设。品牌是农业科技的表现形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更是科技增效增收的实现载体。一是依靠科技培育品牌。依托牡丹江市生态优、特色产业强的比较优势,在挖掘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通过定向推广专用技术、专用品种,进一步提高区域优势农产品品质,开发其技术特质、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质,全面释放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潜力,培育新的地域特色产品。二是依靠科技整合品牌。在推进同类

11、产品统一冠名、地域品牌统一标注的过程中,通过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相关科研院所和专业品牌包装团队等方式,组织开展品牌科技评估和产品科技开发论证,确保行业主导品牌和重点地域品牌的科技化发展发展取向,以科技化提升农业品牌优势,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利用动漫、影视植入、名人代言等形式,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方位开展品牌推介,力争用五年时间,将牡丹江米业优势产品品牌和菌业地域优势品牌推向全国。 7.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重点是加快拓展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科技服务功能。依托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全力建成牡丹江市农业信息服务“123 框架” ,即 1 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 2 大支撑体系,培训教育、农村社区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富农 3 大工程,构建集互联网、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卫星、无线、广播于一体的新型信息服务虚拟网络环境,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为加快科技强农步伐提供可靠平台。 (作者单位: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