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259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快速发展的小城市余杭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摘要:加快规范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空间需求急剧增加的客观要求,要科学地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与引导,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理顺和优化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合理的开发秩序、健康的市场机制、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新城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为例,深入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空间 利用 开发 交通 中图分类号: C913.32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地下空间定义 从世界建设发展更看,19 世纪是造桥的世纪

2、 ,20 世纪是城市地上建筑发展的世纪,而 21 世纪则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世纪。在今后的 30 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科学合理开发建设的高潮期。所谓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地表以下,通过人工开挖或自然形成的空间;而人类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对其进行有有目的的开发改造,从而生成的地下空间。如地铁、地下轨道、地下通道 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人防、地下仓储、地下工场等。 在 20 世纪 9O 年代以前,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大多为单一式的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及人防地下室等,建设资金以政府筹措为主,并由政府部门地下空间进行管理。在进入市场经济转型期后,地下空间开发资金的来源,已经由政府单独出资

3、开始转向多种共同参与。而其功能也逐步从单一地由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向公共服务和地下商业开发并举的时代。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及全国多地地铁的兴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 余杭简介及(临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临平新城,是杭州市“一主三副六大组团”的副城之一,同时也是杭州接轨上海经济辐射的前沿和交通门户。未来的临平新城,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杭州市“城市东扩” 、 “决战东部”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依托地铁一号线的人气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集金融、商务、居住、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余杭区乃至杭州市的城市名片。临平新城整体功能定位、便

4、捷交通的优势是其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将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引领因素。 地铁一号线是联系杭州主城区和三座副城的的快速客运骨干交通线,总体呈“Y”字形岔线运营,在九堡东站分成临平线和下沙线两条支线。其中余杭段南起德胜路,东至东湖路,西至杭海路、沪杭高速公路及星河南路,北至世纪大道,南北长约 10.65km,包括地铁临平南站、乔司站、翁梅站、高铁站、南苑站及临平站六个站点,其中前三个站点为高架车站,后三个站点为地下车站。地铁一号线沿迎宾路纵向穿越规划区域,规划区域内布置 3 处地下站点,是规划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集中区域,也是重要开发节点。 (二)临平新城地下空间建设现状 现状

5、地下空间包括已建地下空间、在建地下空间和已批未建地下空间,总面积约为 26 万。 已建地下空间主要集中在时代广场周边,面积约为 3.5 万。在建地下空间包括在建的第一人民医院、大美公寓、美莱国际中心、开元名都酒店等,开发地下空间面积约为 18 万。地铁一号线临平站、南苑站以及高铁站结合周边地块将形成较大的地下空间。已批未建地下空间主要位于宏程大厦、永顺大厦、天健大厦等项目地块,开发面积约为 4.5 万。 余杭(临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规模 临平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不系统,孤立的开发造成地下空间互不联系,使用效率低下。相邻地块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出现深浅不一,规

6、模差异较大等问题。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之间、地下空间相互之间不连通,功能不协调,形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一个个“孤岛” ,呈现出点状分布的显著特点,这种散乱的分布格局为地下空间的高效率使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为今后大规模的开发造成较大障碍。 地下空间的布局分布不均衡 从地下空间的分布来看,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临平城区目前意见,在建的地下空间集中在时代广场、华鼎房产、人民医院、地铁站点等区块。但在地铁站点周边,特别是高铁站周边,并未规划大型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从实际使用需求来看,这些交通枢纽节点周边,正是人流、车流高度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地下空间利用需求最高的节点。 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够

7、复合 临平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单一,从目前已建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来看,主要是以市政管线、商业功能和地下停车等功能为主,其他如地下交通、旅游、体育、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较为滞后。 余杭(临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对策及方法 (一)地下交通设施发展策略 地下交通设施包括地下动态交通设施和地下静态交通设施。地下动态交通主要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行交通、换乘交通及地下人行交通;地下静态交通主要为地下停车, 包括社会停车及配建停车。 (1)动态交通规划分为二个部分: 首先是轨道交通规划。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在 2012 年 10 月将建成。在临平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已建 3 处站点,分别是临平站

8、、南苑站及高铁站。地铁站点服务半径 400m 范围内划为重点建设区,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建设区域;地铁站点半径 400 以外,800 米以内,划为次要建设区,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次要建设区域。根据交通换乘方式与需求的不同,结合地下空间功能布局,将轨道站点与与未来地下空间进行适当的连通,合理组织竖向和平面步行换乘流线,实现不同地下功能的衔接和不同交通方式的转换。 其次是地下车行交通规划。临平新城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系统较完善,路网密度及路幅宽度能够满足其交通通行需求。高铁余杭站及周边地区承担了交通换乘、旅客接送等职责,随着高速铁路的停靠会呈现短暂的车流和人流高峰,对周边交通产生极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在地下

9、开辟专门的通道,将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分离,减轻高峰时段车流和人流对地面交通系统的压力,实现地上地下交通的一体化。规划在高铁余杭站北侧站前路设置 1 条地下道路,位于地下一层,长约 1220m,宽 23m,双孔双向 4 车道布置。车流实现交通地下化,地上人流能够连贯行进,不被来往的车辆所阻隔。 (2)静态交通规划: 首先是地下停车场的规划。经计算,本次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地下机动车停车位 76120 个,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 175422 个,地下停车总面积约为 233.4 万。除了住宅、办公楼等配建的地下停车场外,还考虑设置社会停车场。地下社会停车场主要以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公共用地的地下空

10、间为主,并结合其他重要的交通换乘点综合布置。本次规划共设置地下社会停车场 10 处,地下空间开发量为 15.5 万。 其次是地下停车场的连通组织。地下停车连通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场之间相连通,达到停车共享化。考虑到停车管理的难度,本规划不建议对居住配建停车场之间的连通,而对商业配建停车场、社会停车场进行连通。 (二)地下商业服务设施 城市商业多集中在公共活动中心区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区或者交通枢纽附近,商业开发的同时会吸引大量的客流,通过地下商业开发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的状况,在不扩大和少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

11、率,节约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昂的地价和开发建设的矛盾,同时可以增大地面的绿地面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是地面商业的地下延伸部分或是为地下交通服务的配套商业设施。地下商业一般与地面上的商业设施结合布置,另外也可以结合广场、绿地、道路等布置。 本次规划结合地上商业、绿地、地上道路,共设置 4 处地下商业街分别为林荫地下商业街、迎宾路地下商业街、时代广场地下商业街和临东路地下商业街。 (三)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地下综合管沟规划 地下综合管沟应综合协调各工程管线的规划和建设, 使其真正实现集约化敷设, 达到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

12、目的。同时应积极与道路建设项目进行整合, 做到协调规划、同步施工,保证正常的人行车行交通。 结合地面控规中的市政工程规划,考虑到其他如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人防工程规划的要求等因素,规划地下缆线综合管沟试点工程 1 处,位于迎宾路西侧街头绿地下,长约 3km,埋深约 1.5m,建议结合迎宾路地下步行街同时建设。可以一次收容电力和电信缆线,将迎宾路架空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电缆收容至埋地的管道。 (2)地下市政站场规划 地下市政站点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地下雨水贮留设施、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圾中转站等。本次规划将部分市政设施地下化,地下供水系统、地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地下回收系统与地下步行街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系统。 七、结语 目前,中国正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城市化速度向前发展,基于不合理城市空间结构上城市的无序蔓延也日益严重。规划管理者们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城市中十分有限的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避免在城市建设中造成土地浪费和交通拥堵,从而在宏观上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