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识别及驱动模式探究摘要:文章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检索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与人才聚集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内容分析提取出涵盖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人才载体、智力需求和政策制度 5 个类别、总共 31 个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从中识别出 15 个关键影响要素,其中以生活保障要素的作用最为关键;並进一步根据对各影响因素比重特性的聚类分析,划分出主流型、中间型和弱势型三类人才聚集驱动模式。研究结论可为区域人才聚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驱动模式;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000-4149(2013)04-0078-11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增强区域科技研发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实力具有关键作用。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聚焦于人才竞争,有效吸引、聚集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各国、各地区纷纷加强相关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聚集相关人才。从国际来看,美国自二战后,凭借其超前的人才理念和优越的资金、技术和移民政策等条件,创办了如硅谷、波士顿 128 号公路科技工业园和北卡罗来纳三角科学园等先进工业园区,吸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长期保持着科技领先地位;日本从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环绕日本列岛兴建一批高新技术研
3、究和生产制造密集的“技术城” ,如著名的关西多核心科学城,将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来大量聚集科技人才。从国内来看,人才强国战略早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要加快区域人才一体化开发进程,引导各类人才合理布局,反映出国家对区域人才聚集战略的重视。现如今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行的“人才优势聚集区” ,如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和无锡科技园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使人才高效聚集,发挥出人才集群的效能优势,进而在促进产业聚集、开展对外贸易、发展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
4、显著成绩。可见,人才聚集逐渐成为了区域乃至国家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区域人才聚集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引进急需人才、合理配置区域人才结构和引发人才聚集积极效应,仍是区域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域人才聚集是受某些因素影响,从而引起人才从各个不同区域流向某一特定区域的一种人才资源流动的特殊行为。因此,改善人才聚集现状的关键是明确区域人才聚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的驱动人才聚集的模式。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研究问题具有的较高学术研究和实践推广价值,将应用内容分析法归纳识别我国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划分区域人才聚集驱动模式,以此揭示影
5、响因素推动区域人才聚集的规律,旨在为我国区域人才聚集战略提供有益指导。 二、相关研究回顾 产业集群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时常伴随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学者意识到有效识别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和人才聚集的驱动模式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不同视角下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目前尚无对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统一的划分,加之研究者背景和视角的不同,导致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影响因素的外部和内部作用,本文将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整理为区域环境、人才结构层次和人才意愿三个分析视角。 (1)基于区域环境视角的影响因素。研
6、究表明,区域环境对人才聚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如牛冲槐等人提出人才聚集环境是影响人才聚集效应的关键因素,並分析了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组织环境、科技创新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孙其军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影响北京 CBD 地区人才聚集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内部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其次是人才市场环境和经济总体环境。 (2)基于结构层次视角的影响因素。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可划分为不同层次。在区域层次,帕里维奥斯(Palivos)等人认为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公共资源供应、内
7、外部规模经济、政府政策和薪酬水平。在产业层次,胡蓓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产业人才吸引与聚集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宏观区域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微观上的企业管理水平、工作特性与薪酬,而区域文化环境、产业集群特性、企业声誉与实力等因素不直接影响人才吸引力。在组织层次,泰勒(Taylor)等人提出 5 个企业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市场机会、企业家能力和观念、消费者观念、供应者和潜在的竞争优势。 (3)基于人才意愿视角的影响因素。人才聚集按照人才意愿可分为被动聚集和主动聚集。被动聚集主要受地方或中央政府各种政策及市场机制的影响。如张敏等人通过对人才聚集效应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认为区域人才规模、区域
8、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三大关键成功要素。主动聚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吸引力、个人偏好、个人长远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如宋鸿等人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人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影响区域人才聚集的两个关键因素。周均旭等人指出产业集群人才聚集程度由集群人才吸引力和集群内人才根植意愿决定,並认为区域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区域内人才的互动交流是影响人才聚集的关键要素。 2.区域人才聚集驱动模式研究 区域人才聚集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比重相互作用,导致区域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人才聚集驱动模式。孙健等人按照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在人才聚集过程中作用的强弱程度,将人才聚集驱动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市场
9、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和计划型人才驱动模式,在每种模式中比重最高的影响因素为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人才规划,並对应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阐述了如何选择聚集驱动模式。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第一,目前缺少系统的区域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分类体系,並且学术界在探究区域人才聚集的过程中尚有诸多有待解决和深化之处,尤其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问卷、访谈等形式並不适合分析区域宏观层面的问题;第二,区域人才聚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区域和发展阶段的属性差异会形成不同的驱动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驱动模式的类型和特性。 三、研究方法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聚集成为各地主流媒体报道的热点。新闻报道是各地人才聚集实践中
10、最新、最权威的素材,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反映区域人才聚集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将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有关人才聚集的全部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对象,借助文本分析软件 Nvivo 9.0,通过编辑、编码、统计构念频数等一系列的分析工作得出准确数据,确保研究结论具有统计显著性和一定普适性。 内容分析法主要以各种文献为分析对象,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並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作出定量分析和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是一种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处理文件资料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是对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最为合适的方法之一。 1.素材数据提取 本文选用中国知
11、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章主题中有“人才聚集”或“人才集聚”为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共获得新闻报道 591 条,涉及时间段为 2000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在检索获得的 591 条报道中首先需要剔除与研究主题相关性不强以及相互重复的信息,随后逐一阅读剩余报道以便从中提取与人才聚集直接相关的报道信息。经过多次的阅读和比较,最终提取了 565 条与人才聚集相关的报道,其发表年份分布如表 1 所示。 2.分析单元确定 分析单元是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用来计算编码统计频数的最基本单位。文字内容的分析单元可以是特定词语、符号或句子、段落,具体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性质
12、是选择分析单元的标准。在本文中,因所要分析的是报纸中的新闻报道,用词达意没有学术研究那样严格,因此,选取段落作为分析单元,用以统计构念的频数。 3.初始类目构建 由于缺少全面分析我国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因此,本文编码开始时並未形成明确的影响因素编码标准,仅按照区域归纳各自的影响因素。在编码过程中,通过不断对照已有研究成果,逐步划分影响因素的类目和操作定义。 四、研究过程 因需要探索明确类目结构,将首先开展探索性内容分析,编制详细的编码表,之后,对照编码表进行结构性内容分析。从表 1 中可见,各地对人才聚集的相关报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 2006 年和 2010 年是两次飞跃,反映
13、出各地在实践中对聚集人才重视程度的两次巨变。因此,本文以 2006 年和 2010 年为时间截点,将 565 篇新闻报道分为三部分,根据研究需要和编码实际情况,先将 2010 年新闻报道应用于探索性研究,如未达到理论饱和度,再将 20062009 年的新闻报道应用于探索性研究,直至达到理论饱和度,剩余的新闻报道将用于结构性内容分析。本研究借鉴邱均平等人提出的内容分析基本步骤,开展编码与分析工作。 1.编码第一阶段:探索性内容分析 探索性内容分析采取单人编码形式,逐条分析 2010 年的 155 篇新闻报道,目的是探索影响因素的详细类目,用于编制编码表,且编制完成后,还需对照编码表对本阶段已有编
14、码进行调整。具体过程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1)逐篇阅读文章,提炼原始构念。利用 Nvivo 软件逐篇分析 155篇新闻报道,提取出分布在全国 29 个省级区域中共 104 个省、市、区、县、开发区等各级区域作为初始类目,以段落作为分析单元,共提取反映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的 737 个原始构念。表 2 展示了一个探索性编码案例。 (2)合並构念。利用 Nvivo 软件将不同区域的原始构念合並,尽量保证类目中构念的详尽和互斥,並确定编码的唯一名称,共得到区域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初始构念 371 个。 (3)层次化构念,形成目录结构和编码表。通过对比以往相关研究、课题组讨论和咨询专家的方式,分析 37
15、1 个初始构念,不断合並同类构念,並力图将构念层次化分类。经过三轮层次化分析,得到由 4 级目录336 个条目构成的探索性内容分析编码表和类目操作定义,具体包括一级目录个数 5 个、二级目录个数 40 个、三级目录个数 172 个和四级目录个数 119 个。 (4)达到探索性研究理论饱和度。如图 1 所示,第一阶段编码共耗时 14 天,通过统计每天新构念产生的数量,可以发现新构念的数量逐渐趋近于 0,基本达到理论饱和度,完成了探索性研究的任务,可以展开结构性内容分析。 2.编码第二阶段:结构性内容分析 为了提高编码的信度,保障编码结果的有效性,需由两位以上编码者独立进行编码。因此,在建立明确类
16、目结构之后,结构性内容分析采取了多人组成编码小组的形式,目的是:对照编码表,统计编码数据,用于数据分析;补充新构念,调整已有类目结构;丰富研究内容,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编码小组由两名博士和一名硕士组成,三人对本领域均有深入的了解。此外,为保证内容分析的科学性,三名编码者还进行了沟通研讨,对已有编码表的类目划分和操作定义形成共识。具体过程按照以下步骤开展:首先,逐篇阅读剩余报道,对照编码表编码。按照对新闻报道的划分,剩余报道可分为 20062009 年的 348 篇新闻报道和 2000-2005 年的 55 篇新闻报道两个部分。利用 Nvivo 软件,三名编码者各自逐篇阅读剩余的 403 篇新闻
17、报道,仍以省、市、区、县、开发区等各级区域作为区域类目,以段落作为分析单元,对照探索性内容分析编码表和类目操作定义,识别归纳影响因素。表 3 展示了一个结构性分析编码案例。其次,增补新构念,调整修正编码表。每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完成后,均需检验有无新构念的产生,通过不断增补新构念和删减合並原有构念,调整编码表。经过结构性内容分析进一步修正后,得到 312 个条目构成结构性内容分析编码表和类目操作定义,具体包括一级目录个数 5 个、二级目录个数 39 个、三级目录个数 173 个和四级目录个数 95 个。最后,统计频数,用于数据分析。在所有新闻报道分析完成后,利用 Nvivo 软件,统计各区域出现构
18、念的个数和编码表中条目各自所涉及的报道数量等数据,为下一阶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奠定基础。 3.编码信度及效度检验阶段 在编码分析完成后,明确界定了类目和构念,以确保类目的详尽与互斥。由于结构性内容分析采取多人编码的形式,为保障编码结果的信度,不仅要通过培训编码者来达成对初始代码内涵的一致认同,还需对照编码表中的条目检验编码者之间的交互信度。 (1)编码信度检验。三名编码者独立完成编码后,统计各自结果,根据霍尔斯蒂(Holsti)提出的编码者一致性信度计算公式检验编码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其公式为: 其中,M 为对某一构念三名编码者完全相同的分析单元数;N1、N2和 N3 分别为对某一构念三名编码者
19、各自所编的分析单元数;K 为三名编码者平均相互同意度;R 为三个编码者一致性信度。编码者一致性越高表示整个内容分析的信度也越高,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 R 值在 0.8 以上是可接受水平,0.9 以上是较高水平。根据式(1) ,计算得到一级目录的 R值在 0.85 以上,二级目录在 0.8 以上,所有 R 值均在 0.81 到 0.99 之间。因此,此次编码结果具有较好的编码信度。 (2)编码效度检验。内容效度主要通过聘请熟悉该测量内容的专家进行评定,以确定测量项目与需要测量内容范畴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内容效度评定工作常用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Ratio,简称 CVR)作为衡
20、量指标,其公式为: 其中,ne 为认为某项目很好地表示了测量内容范畴的专家人数;为专家总数。当所有专家认为内容不当时,CVR=-1.00;当认为项目合适与不合适的人数各达半数时,CVR 值为零,当所有专家认为项目内容很好时,CVR=1.00。通过整合两个阶段的编码结果,利用 Nvivo 软件共得到1785 个反映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的段落作为分析单元。为检验内容分析效度,我们聘请了四位专家参与评估,分别计算了 1785 个分析单元的CVR 值。最初结果显示,有 963 个分析单位的 CVR=1.00;535 个分析单位的 CVR=0.5;287 个分析单位的 CVR=-0.5。通过四位专家的分
21、析判断,调整编码表目录结构,並且剔除了不宜分类的 27 个单元,最终保留 1758个分析单元,CVR 值也均达到 0.5 以上。由此可见,本文中的编码结果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对编码内容信效度的检验,保证了内容分析结论的合理性,为后续的数据结果分析奠定了基础。 五、研究结果 1.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排序 通过结构性内容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的调整修正,最终确定了由 4级目录 291 个条目构成的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编码表,包括一级目录个数 5 个、二级目录个数 31 个、三级目录个数 167 个和四级目录个数 88个,统计结果如表 4 所示。由低至高逐级层次化形成编码表,低层级目录是高层级目录的具体表征,能够比较全面地涵盖我国区域人才聚集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可用编码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