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项法会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501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事项法会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事项法会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事项法会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事项法会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事项法会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事项法会计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成熟、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事项法会计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与价值法会计相比,事项法会计的缺点正在不断地被克服。同时,作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事项法会计日益显示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与新会计准则的融合性上,使得事项法相对于价值法而言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事项法会计 价值法会计 1969 年乔治?H?索特在美国会计评论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研究的事项法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事项法研究的新观点,与当时美国会计学会绝大多数成员以及外界占统治地位的会计派别所坚持的会计价值法相左。20 世纪 80 年代后,基于事项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迅猛

2、发展,事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与其相适应并协调发展,将其付诸于实践的尝试开始出现。80 年代末以来,事项会计理论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受会计实证思想的影响,有关学者将事项法与证券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检验其信息含量,形成事项研究方法,但该研究方法与事项法会计并非同一范畴。 一、价值法与事项法的比较 (一)价值法会计的缺点 索特在其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价值法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由于会计数据具有多种用途,所以不可能认定对范围广泛的可能用途而言取得最佳输入值。 (2)对每一具体用途,不同使用者利用范围广泛的各种决策模型,其差异无法被详述、定义或确定,使得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均无法提出理论上正确

3、的决策模型。 (3)价值理论具有不必要的限制,往往由于部分事项不影响收益或净资产价值,而将如租赁和承诺等排除在会计范围之外,从而阻碍了利用更为复杂的技术构建更精巧的时滞模型的可能。 (4)价值理论往往无法解释会计学中的许多新发展。例如,收益理论不能为目前的损益表中所采用的销售收入合计、销售成本合计等分项合计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也无助于解释资金表的主张;在对为多元化企业集团和其他许多新问题提供帮助方面也无济于事。 (二)价值法与事项法的比较 就会计目标而言,价值法假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可知的,财务会计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共同需要;会计目标是提供最佳收益和资本价值。而事项法认为地位不同的使用

4、者、相同使用者的不同决策模型,所需要信息各不相同;会计目标是提供原始的事项信息,而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信息在于自身决策。 就数据汇总程度而言,价值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加入大量的主观判断和加总计算;管理当局可能通过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失真。而事项法将事项展示给使用者,由使用者自己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就计量属性而言,价值法为保证收益和价值数据的内在一致性,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事项法对于同一事项,不同的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的不同角度,可有多个计量属性。不同的属性,反映事项的各方面特征,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就事项特征的披露而言,价值法

5、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方面信息,对非价值信息不予披露。另外,价值法主要关注净收益和企业价值,一些暂时不影响收益和价值的事项,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而事项法运用多种计量属性,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和非价值方面的信息,对一些暂时不影响收益和价值的事项也予以充分披露。就会计信息可比性程度而言,价值法下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由于历史、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原因,而在世界各国各地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会计数据对同一使用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判断,从而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事项法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列示,使用者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相似事项进行处理,对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对单

6、个使用者而言,事项法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 就对会计报表的认识而言,价值法认为资产负债表是一种价值报表或财务报表,反映会计主体在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损益表反映会计主体在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会计主体在会计期间由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动信息。而事项法认为资产负债表是间接反映会计主体从开始至今的事项的报表,这种间接反映是将各种事项的影响在各种账户中加总并结出余额,使用者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得出所需事项的信息。损益表反映企业的经营事项或活动,关心的重点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身而非最后的收益数字,损益表的编制应遵循经营性规则,对每一类事项的反映均应为对未来同类事项进行预测提

7、供方便。现金流量表是关于筹资和投资事项的报表,重点在于筹资和投资事项是否应报告,而非事项是否影响现金流量,对于特定的企业或特定的时间,不同的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可能相关或不相关。 二、事项法的缺点 事项法会计虽然具有价值法会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这主要由于事项法会计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以下缺陷。 (一)大量事项列示造成会计信息超载,增加信息处理成本 传统会计通过通用的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具有标准的格式,报告的内容经过多重浓缩后得到,因此便于使用者迅速理解。而事项法会计下提供原始或汇总程度较低的事项信息,相对于通用财务报告而言,信息量巨大,

8、特别是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使用者面对的将是庞杂的信息体。为了做出特定的决策,信息使用者必须对不同企业的相关事项信息进行提炼和对比分析,大量的事项信息可能会导致使用者无所适从,出现信息超载和信息混淆现象。 (二)事项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从有关文献来看,尚未提出如何建立事项标准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事项法会计理论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从事项法会计理论的特点来看,在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1)事项确认标准。一个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复杂多样,确定将哪些事项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具有较大难度。在这方面,传统会计强调重要性原则,但由于事项法会计的立论基础是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各

9、不相同,因此也很难确定哪些事项具有重要性,即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是决策有用的。 (2)事项披露方式。在披露事项信息时,必须根据事项的属性进行分类,而分类的标准难以确定。此外,以何种方式披露与某一事项相关的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财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标准。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根据某一企业或不同企业的同类事项信息进行重构所得到的报告格式与内容应一致,否则所得到的财务报告将缺乏可比性,因此应制定财务报告的格式标准。 (三)事项法所要求的多重计量属性难以实现 事项法会计主张采用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但要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和计量属性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成本以外的

10、计量属性来说,一方面取得成本较大,其中有些取得程序非常复杂,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可验证性较差,有的几乎无法验证,甚至不易取得令人信服的具备可验证性的资料,例如可变现净值等。 三、事项法会计代表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尽管事项法会计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优点能够代表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主要理由如下: (一)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为事项法的应用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技术支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直接存放于计算机内,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处理与反映,信息的加工、生产和传递

11、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说,由于经济环境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为事项法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事项法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多种计量属性的实施技术日益成熟并逐渐被接受 虽然多种计量属性实施起来确实困难重重,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它们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对存货、短期投资等资产的期末计价,当前一般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对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的现值计量正逐渐得到认同;对部分会计业务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得到了会计界的广泛认可等。 (三)高素质的信息使用者促使事项法快速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的素质也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会计

12、信息的使用者主要趋向于专业分析人士,有能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使用者的能力问题不应再成为事项法应用的一个障碍,并且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蔡祥.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反思与展望J.中大管理研究,2008, (1). 2.党金栋,王一中.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哲学比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2). 3.盖地,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J.会计研究,2007, (4). 4.甘道武.假定前提真实:会计实证研究的起点J.会计研究,2004, (12). 5.何昌.实证经济分析方法略论J.经济论坛,2004, (24). 6.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J.会计研究,2006, (8). 7.刘峰.实证会计的方法论基础与批评J.会计研究,1997,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