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工程,其设计、施工和验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和验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和规范。本文将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为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智能化或智能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提升建筑性能,以实现高品质建筑环境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应用技术。由于建筑
2、智能化总是在不断地发展,至今还没有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统一定义。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 1 一、建筑智能化的涵义及目标 智能型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与渗透,它很好地体现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建筑
3、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和今后大中型甚至相当多中小型建筑物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型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安防、防火、楼宇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筑主题的多功能化和更人性化,以及建筑物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高效能化。智能型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舒适、运营高效、信息化、整体功能强大,要做到整体功能强大就需要对智能化建筑中的诸环节、诸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将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通信、办公、安防、消防智能化子系统和建筑物整个网络系统有机集成在一起,使各子系统高度相互关联,同时又能统一、协调地高效率运行,使建筑整体上成为具有高性能价格比、高度信息化的实体2。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
4、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智能化施工具有各种信息点数多、分布面积较广、应用功能变化大、各种信号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等特点;而且工程中还有与其他专业如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等的管线与槽道的平行或交叉等问题,与土建结构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问题。 (一)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2、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各类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3、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5、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二)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1、机房应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铺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2、供电应为两路电源,并在末端自动切换。重要的设备配置 UPS 供电,UPS 配置方式可根据智能化系统的规模大小和设备分布情况,采取UPS 分散供电方式或 UPS 集中供电方式。 3、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
6、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3。 (三)缆线连接和统一色标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要使其充分发挥灵活性和通用性,就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整体考虑,从工程实施(包括设计中明确规定和要求以及安装施工中具体实施)到今后日常运行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它主要由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来决定,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条理清楚、统一标准和明显区别的识别标志(又称识别标记)、内容全面,便于查考和简单明了的记录方式。因此,科学管理系统是完整的设施,它是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
7、范围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除布线系统本身各个主要布线部件(包括缆线、设备和连接硬件等)外,还应包括安装的辅助设施,如暗敷管路、槽道(桥架)、电缆竖井、设备间、交接间和其它安装空间等,这里主要介绍布线部件的内容4。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预埋管道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占整个安装工作量的一半以上,预埋管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工作量。因此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五点: 在智能化施工前根据施工经验若发现某些重要部位需多预埋管道多预留洞口而在设计中又未体现的,应尽量建议设计增加预埋管道和多预留洞口,以便将来线缆增加和功能扩展时使用。预埋管道预留洞口所费无几
8、,却可以节省将来扩容时因原有可扩展性考虑不足而带来的高昂费用。如:进户总线管,因扩展性需要,或因强弱电由不同设计单位设计没有充分配合造成电源管的遗漏,可建议设计时多预留管道或扩大管道等级;一些竖井穿楼板过梁处,可建议设计时对有些大管道可放大一级或多预留洞口,以便施工。 与土建专业配合施工时,应注意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在不影响土建结构下,可走捷径的走捷径,可避开结构薄弱处的尽量避开。如一些穿主梁处,各种专业管道都由此通过,对结构应力影响较大,可建议设计考虑使用转接箱或地面线槽等办法处理;卫生间、厨房的防水部位,可能要经常敲开楼板检查处理,预埋管道时应尽量避开这些部位,如果图纸设计标注从此通
9、过,我们可建议设计绕道,虽多预埋一些管道,多穿一些线缆,但后期安装就省事许多;管道在地下室应穿过止水层,应在混凝土浇捣前就及时将管道预埋,当土建做止水层时就同步配合做好相关工序,以免今后安装时破坏止水层5。 与其他专业如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管道平行或交叉施工时,应注意互相屏蔽,防水防潮等问题;智能化管道应尽量与其他管道按规范要求保持一定间距,并尽量在上方,还要兼顾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15ram的要求。 管道预埋完后应注意将管道口进行封堵保护,管道弯曲处多及敷设长度超出规范要求或按经验预计将来拉线有困难的,中问可给予加设过线盒或预留拉线;还必须特别考虑到管道弯曲半径要求,一般规范要求须不小于 6-
10、lOd。 不管是什么样原因引起的现场实际管道预埋与原设计图纸不一样,应在施工后及时标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否则若发生堵塞、有设计变更或竣工后维护,则可能到处开肠破肚地找管,费时费劲又可能影响结构强度与美观;有时甚至找不到管道,须重新打混凝土去埋设管道或只得明敷等办法,此时花的代价就更高了。 结论 总之,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关键在于首先建立一个开放性程度高的楼宇自控系统;在此基础上,还要前瞻性地处理好现有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为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留足承载空间;将相关联的技术和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后应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要对其开放性有较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揭建亮. 浅析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1:90-92. 2 王娜. 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1:24-27. 3 杨岁波.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4,01:114. 4 陈建.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J. 城市建筑,2013,14:109+116. 5 王维平,曾杰. 试论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的合同管理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