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953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研究综述摘 要 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分支,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大领域。本文首先回顾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着重对社会支持网概念和测量进行了梳理。对于社会支持网的测量存在关系强弱维度和支持类型维度两种视角,其中情感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是经常提到的测量指标。增加对农村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发展出本土化的测量模型和研究框架是今后发展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支持网 概念和测量梳理 作者简介:邱靖,山东理工大学 2013 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168-0

2、2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网的专业发展刚刚起步,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新的独立的领域。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大重要领域,主要是指由密切关系和信任程度较高的网络成员组成,并能够从中得到来自其他人的各种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 “社会网”这一概念首次被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提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社会计量学和图论为基础, “曼彻斯特学派”开始将社会网络当做一个可分析的概念来研究,主要关注个体中心网的研究,代表人物米切尔具体论述了社会网的特征,包括密度、可达性、范围、互惠性、持久性、强度、频度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

3、,新哈佛学派推动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上的成熟,以怀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致力于用数学方法建立各种社会结构模型,现在广泛应用的“块模型”就是其中的一种。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弱关系假设,并提出了测量关系强弱的维度,即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交换。边燕杰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的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人情交换实现的,并基于此提出了强关系假设。目前小世界网络理论、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为研究人类社会实体组织和未来虚拟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期探讨,网络结构分析模型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 二、社会支持网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 (一)社会支持网的概念界定 对于社会支持网的定义在学界并没有明显的分歧,其主要内容是一

4、致的。国内曾给出明确界定的有林聚任和张文宏,林聚任将社会支持网定义为:社会支持网是社会网络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可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或帮助的网络。 张文宏和阮丹青在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中将社会支持网定义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 从以上两种明确提出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简单来说社会支持网是一种能从社会交往成员中获得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网络。 (二)社会支持网的测量 如前所说,学者对社会支持网的定义是较为一致和统一,但对社会支持网络的测量则出现了不同的领域和维度。 1.社会支持网的研究领域 社会支持网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在心理学(特别是社区心理

5、学) 、社会病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都有所成就。在社会学领域,国外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结构上。康姆贝尔等通过研究北加利福尼亚社区社会支持网的规模、网络密度等特性,发现社会支持网规模与社会地位成正比,网的密度与社会地位成负相关(Cambell,1986) 。费舍尔的调查集中在关系构成上,他发现性别变量并没有使社会支持网的规模有显著差别,但亲属关系更多体现在女性的支持网中,非亲属关系在男性支持网(主要是同事) 、教育水平高的个体和收入较高群体中更易发现,同时他还发现高地位的人不是缺乏亲属关系,只是在亲属关系上会更具选择性(Fischer,1982) 。马斯丹认为随着年

6、龄的增长支持网的规模将下降(Marsdan,1987) 。白斯探讨了经济地位与“互惠支持”的关系,认为这种支持主要发生在地位平等的家庭之间,其地位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独特资源(Byers,1999) ,这其实探讨了社会支持网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最早发轫于 1990 年阮丹青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分析一文,调查方法与美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提名法完全相同,即采用“重要问题讨论网” ,这是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的一大引入式研究和实际应用性的分析。城市领域的研究对象除了居民之外,还涉猎到了企业管理中。例如,整体网研究视角下,罗家德对企业组织关系、组织行为等做得研究。最早对农村居民

7、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的是张文宏、阮丹青和潘允康,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讨论网提名法)和分析社会网的规模、关系构成、紧密程度、趋同性、异质性等方面的基础上,他们发现,农民的社会网是以高趋同性、低异质性、高紧密性为特征的,业缘关系、友谊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社会网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1999a、1999b) 。基于诸如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同质性与异质性、关系构成等社会网络结构基本特征的分析方法,国内学者还做了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1999,ZhangandRuan,2001;Lee,Ruan,Lai,ChanandPeng,2001) 。刘军在对法村的研究中,采用了中心性分析、派系、

8、矩阵和块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检验了个体网络构成假设,关系强度假设和整体网络假设。刘军在分析关系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模型研究,并将模型应用到实际的调查分析中。 2.社会支持网的测量维度 (1)关系强弱维度。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弱关系假设,并提出了测量关系强弱的维度,即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交换。边燕杰根据中国的社会条件,提出了强关系假设,经过多年对强关系研究的积淀,边燕杰发展出了社会学的另一条分支关系社会学,并逐渐建立了关系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关于从关系强弱来测量社会支持网络,伯特(Burt,1992)所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的结构洞理论认为关系的强弱与社

9、会资源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与关系是重复的还是非剩余的,在于对资源控制的程度。 (2)支持类型维度。在社会学领域,社会支持网的研究集中于社会支持的分类上。韦尔曼通过因子分析将社会支持网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支持、大宗服务支持、经济支持和陪伴 5 项(Wellmanand Wortley,1989b) ;卡特纳和罗素将社会支持网分为情感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Cutronaand Russell,1990) ;沃特等人将其归为情感支持、物质支持(物资、金钱、服务) 、信息支持和陪伴 4 项(Walker,M.E,S.Wassermanand B.W

10、ellman,1994) ;范德普尔将其分为情感支持、实际支持和社会交往三个维度(Vander Poel,1993) ;沃克斯(Vaux,1988)将社会支持网分为情感支持、社会化支持、实践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 贺寨平在社会网络与生存状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一文中考虑到农村老年人情况,将社会支持网分为情感支持网、实际支持网、社交支持网和赡养支持网四部分。刘军(2006)则从整体网络的角度研究了法村的社会支持网络。他将社会支持网分为情感支持网、劳动力支持网、小宗物资支持网和资金支持网四个维度。张文宏和阮丹青(1999)在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一文中,将社会支持网分为精神支持和财务支持两种

11、。 三、简要评价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社会支持网理论和相关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网的研究领域是及其多样的,研究的程度也是比较深入的。作为本土化研究的代表,边燕杰拓展出了社会学的新领域关系社会学。他将关系社会学定义为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在变动逻辑、影响作用的社会学研究。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国内一批优秀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关系社会学的发展。在社会网路与地位获得一书中,社会网络分析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拜年网、讨论网、餐饮网和求职网等,在这些网络分析中,有对国外研究的本土化的探讨,更有从中国本土发展出的分析网络,如拜年网和餐饮网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发展,这也是国内社会网络分析日趋成熟的表现之一。这些本

12、土化社会网络的发展对于“关系本位”的中国来说,无疑开启了探讨社会关系的新天地,并将可能成为与世界接轨的一大桥梁。 但作为新兴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支持网分析的理论和测量都有待完善,尤其是国内学者在引入和应用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研究地点来看,国内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居民的支持网分析较为欠缺,对于地区差异的研究所涉甚少。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大方向,没有对地区差异的研究很难对平衡区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第二,在测量指标的使用上,探讨农村社会支持网时沿用城市城市居民测量指标,城乡差异导致了城市居民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13、测量不适用。这种混用也降低了研究的效度和准确性;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借用国外的测量方法,其本土化还有待学者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目前对于社会支持网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的规模、密度、关系构成、关系强度、异质性等方面,尚处于一种基本的网络结构分析阶段,对于中心度、位置分析、块模型等网络结构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创建适合我国社会支持网络的模型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学研究.1999(3). 3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 4郭毅,罗家德主编.社会资本与管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张文宏,阮丹青,等.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社会学研究.1999(1). 6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学研究.1999(3). 7张文宏,李沛良、阮丹青.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社会学研究.2004(6). 8边燕杰,等.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版. 9贺寨平.社会网络与生存状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0边燕杰主编.关系社会学:理论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