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980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军妻子七十年的爱情守望3 天新婚,6 天团聚,七十多个春秋的沧桑守望,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爱情童话。但这的确是发生在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当年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为了丈夫离别前的一句“你等我回来” ,池煜华坚守心中的爱情信念,从 16 岁等到 93 岁。 新婚与离别 1920 年初春,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将年仅 9 岁的池煜华送给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一个姓李的农户家里做童养媳。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池煜华第一次见到比她小了 3 岁的“丈夫”李才莲。旧社会里的童养媳,宛如路边一株孤零的小草,无依无靠。池煜华终日劳

2、作,打柴、放牛、摘野菜,心头多少酸楚想向亲人倾吐。可是父母在哪里?有一回,池煜华忍不住偷偷跑到野外,暗自流泪,正巧被李才莲遇上了。 “姐姐,你怎么哭啦?手被剐破了?” “没有!”池煜华看了看一脸稚气的“小丈夫” ,急忙擦干了眼泪。 “那一定是肚子饿了!”富有同情心的李才莲飞快地跑回家中,偷偷抓了一把红薯干,送到池煜华手中。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生活,渐渐填平了一对少男少女心中无形的鸿沟。1928 年大年三十,一挂鞭炮声中,一条棉被,两块木板,筑起了他们简陋而甜蜜的爱巢。 那时,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席卷了赣南大地。兴国,正是苏区核心部分。还在小学念书的李才莲在老师带领下秘密参加了革命。新婚第三天,也

3、就是 1929 年大年初二,天刚蒙蒙亮,李才莲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参加了县城举行的“兴国暴动” 。暴动取得了成功,一夜之间,人们才知道,年仅 15 岁的李才莲已是少共兴国县县委书记。很快,李才莲的叔父李文兰担任了区苏维埃主席,哥哥李才万担任了区少先队队长,池煜华也担任了区苏维埃妇女部长,而李才莲则一直驰骋在反“围剿”战斗的前线,真是一门多英烈! 相聚与诀别 一晃就是数年,由于战争的残酷,夫妻俩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天各一方。这期间,除了李才莲中途回家小住一次外,再也没见过面,加上池煜华不识字,连书信也很少来往。池煜华实在无法抑制对丈夫的思念。1933 年 6 月,她好不容易积攒了三块银元,带上李才

4、莲爱吃的干菜腊肉,步行数百里,来到中共江西省委机关的驻地宁都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池煜华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可是,下操归来的李才莲却一脸冰霜,对旁人说:“这是我的一个老乡!”李才莲的一句话,池煜华就分到了集体宿舍,她的心头在淌血,她搞不清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事情被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和省委组织部长蔡畅同志知道了。蔡大姐狠狠地批评了李才莲,并把池煜华接到省委机关,让他夫妻俩团聚在一起。黑暗中,池煜华捶打着李才莲的胸脯:“你,你好狠的心呐!”李才莲深情地抚摸着妻子,满含歉疚地说:“煜华,现在前方战争正紧,多少红军战士抛妻别子,我作为党的干部,却带着家眷。别人会怎么看?又会怎么想?煜华,你

5、能体谅我的苦衷吗?” “我懂,你说过,舍不得娇妻,称不得好汉,我不会拖累你!” 无需更多的语言,两颗息息相通的心又连在了一起。6 天后,池煜华离别了丈夫,返回兴国。李才莲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煜华,现在战争很残酷,什么谣言都有。如果哪一天别人说我牺牲了,你千万不要相信,无论如何,你要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家。 ”“我等你!等你回家!”池煜华对丈夫的决定非常理解。望着含情脉脉的妻子,李才莲拿出一面四方镜子,递到了池煜华的手中:“看见它,就如同看见了我。 ”说着,李才莲又脱下身上的白布褂子, “这件衣服你也带回去,给你,给弟妹都可以,你要帮我带大弟妹,点着灶前这把火。 ”谁料想,这千

6、叮咛,万嘱托,竟成了夫妻俩的诀别。这面镶有木框的小镜子和那件白布褂子,就成了李才莲留给池煜华仅有的两件遗物。 六天的相聚虽然短暂,但对池煜华来说,却是终身难忘。她不仅感受到了夫妻间的甜蜜幸福,更有幸认识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许多赫赫有名的中共传奇式的领袖人物。不久,李才莲升任苏区中央局少共书记,而蔡畅同志亲手写了一张调令到兴国县委,要调池煜华到江西省委土地部工作,以便让他们夫妻团聚。然而,当池煜华回村办组织关系时,村里正遭遇到一场可怕的传染疾病,李才莲一家死了五口。一场大病之后,池煜华只好留在地方上工作。1934 年李才莲到兴国县布置红军撤退工作,曾写了一封信,要池煜华赶到县城

7、会面,可惜等池煜华接信后赶到县城时,李才莲已经走了。李才莲同项英、陈毅、瞿秋白、毛泽覃等人一道,被任命为苏区中央分局十二名委员,红军长征北上后,留守在中央苏区打游击。1935 年,李才莲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年仅 22 岁。 期盼与苦寻 红军北上后,池煜华再也没有得到李才莲的任何音讯。多少次,她仰望苍天,默默祷告,保佑李才莲平安归来。多少次,她在睡梦中,梦见自己心爱的丈夫一身戎装,纵马飞驰回到了教富村,接她出去团聚。值得庆幸的是,此时,她身边尚有一个幼小的生命,年方两岁的女儿,是她和丈夫爱情的见证和结晶,是她生命的依托和希望,她把对丈夫的情,对丈夫的爱,全部倾注在这个幼小的生命里。 风声越来越

8、紧, “石子过刀,人要换种” 。国民党进入苏区后疯狂地烧杀抢掠,共产党人、革命群众的鲜血染红了赣南的土地。李才莲的叔父李文兰、哥哥李才万遇害的消息相继传来,池煜华更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了,她天天上山打柴,借机四处打听红军的下落。终于有人悄悄地告诉她,听说瑞金铜钵山一带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既然有红军和游击队,就会有李才莲的消息。池煜华铁了心要去找丈夫,她咬牙把女儿托付给了家人,脸上抹一把锅灰,腰间挂一把防身用的柴刀走出了小山村。她在铜钵山的丛山峻岭中转呀,找呀。一天,她在一个山坳上的茶亭里看到一张国民党的布告:悬赏五千大洋,买李才莲的人头。 池煜华心头一阵狂喜,这不分明是在传递着丈夫李才莲还活着的消

9、息吗?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找她,于是,她回到了教富村,开始了无尽的等待。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女人的身上。不满三岁的女儿突然夭折了。这对池煜华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整日里一言不发,拼死拼活地劳作,想借此减少心中的痛苦。可是终日的辛劳和不幸的命运并没有博得封建势力的同情,一个死了儿女、丢了丈夫的“丧门星” ,比路边任人践踏的小草还要低贱,族中的头人怂恿李才莲的父母把她卖了。 “不,我生是才莲的人,死是他的鬼,才莲不回来我决不离开李家!”池煜华心一横,掏出一把剪刀,厉声说:“你们要动蛮的,逼着我嫁人,我就死在这。 ”最后族中一个忠厚的长者实在看不过去,才出面主持了公道。 一直

10、盼到 1949 年 8 月。当解放军的队伍开进兴国县城时,她兴冲冲地守候在部队经过的大路上,整整三天三夜。可是一次次的询问,一次次的失望,李才莲依然没有任何消息。1950 年,池煜华作为解放后第一批苏区妇女干部来到了省城南昌“八一军大”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份材料上看到了李才莲的名字。一下子,20 年的思念,化作滚滚泪水奔涌而出。好心人见她茶饭不思,便给她出了个主意:你既然认识毛主席,何不给他老人家写封信?只要毛主席出面,一定会找到李才莲的下落。池煜华如梦初醒,立即请人代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把信批转给了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蔡大姐亲自过问,并要妇联的同志给池煜华写了一封回信:“池煜

11、华同志,你给毛主席的信已经转给我们办理。关于你寻找李才莲同志的问题,我们将你所写的简史,转给军政委员会政治部,请他们设法查询。不过,你与李才莲同志分离这么久,你所知道的又只是他 18 年前的职务。所以,调查时间一定比较长,你要耐心等待,安心工作” “耐心等待,安心工作”八个字就是说李才莲会回来的,有毛主席作主,李才莲一定会回来的!池煜华认定李才莲一定是在从事一项伟大而神秘的特殊工作。既然是夫妻,既然是同志,她的等待,就不仅仅是爱情的守望,而是要用行动,实现她和丈夫革命成功重相聚的共同理想和誓言。于是,她抖擞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哪项工作最艰苦,她就主动挑起哪副担子。她先后获得“土

12、改积极分子” 、“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 “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十八张至今保存完好的各种各样的奖状,成了她生命辉煌的永远的见证。 守望与希望 岁月在漫长的等待中流逝,池煜华每天在丈夫送给她的那面小镜子前梳呀梳,青丝梳成了白发;每日在老屋前的门槛上望呀望呀,一尺多高的木门槛上磨出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吃饭,她要给才莲留一双碗筷;睡觉,她把才莲留下的白布褂子放在枕边;每年清明,看到乡亲们点燃香烛在亲人坟前祭奠时,她便会感到那样的茫然,想到她的李才莲不知是死是活,该不该在荒郊野外给他烧上一叠纸钱。到七月十五这一天,她会按乡俗在门前的小溪里放上一盏河灯,小小的纸船在水上漂呀漂,带去她对亲人如溪流般涓

13、涓不绝的思念。她有太多太多的痛苦,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要是她有文化,来往的书信就不至于延误,当初就不会错过县城的见面,她就将和他在一起永不分离。要是女儿不夭折,她就能从女儿身上天天看到丈夫的身影,看到丈夫的音容笑貌然而,此时她惟一能做的就是用后半生来弥补失缺的以往,尽管古稀耄耋之年,她仍然戴上老花眼镜刻苦学习文化,练写日记写书信,李才莲三个工工整整的大字几乎写满日记本。为了守住这个家,留住灶前这把火,她抱养了一个养子并为他讨了媳妇,生下一双儿女,她更是用一个孤寡老妇瘦弱的身躯,如燕子垒巢般苦心守护着这个家。她盼望李才莲有朝一日回到家中,能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她生命中等待他的每一天。而今尽管家里生

14、活条件日渐好转,组织上备加关心拨出专款为她建了新居,可是池煜华仍然固守在她和李才莲结婚的那幢百年老屋里。村里很多人感到不理解,有人说她傻,也有人说她怪,有福都不会享。其实,人们哪里知道池煜华是在信守着不变的承诺,她曾亲口对丈夫说过:等他一百年。她坚信李才莲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回来。 组织上寻找李才莲下落的工作,从来就没有间断过,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哈里兹索尔兹伯里再次来到中国,他在考证当年苏区中央分局 12 名委员的历史身世时,发现惟有李才莲下落不明。于是,此事再次引起各地党史部门的关注。通过调查,及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终于确认:当年在瑞金

15、铜钵山壮烈牺牲的李才莲,老家就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而池煜华就是凄风苦雨中苦苦寻找丈夫下落的李才莲的妻子。 当党史办的同志把经过考证的实情告诉她时,池煜华却十分坚定地否认了李才莲的死亡:“错了,你们搞错了!李才莲没有死,他还活着!”她拿出蔡畅同志的来信争辩说,毛主席党中央都没说他死了,只是说寻找需要时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们凭什么说他死了呢?甚至把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的烈士抚恤金当成了李才莲寄回来的生活费。她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就这样消失在人间。于是,她用颤抖的手,一天天记着日记,一次次给李才莲写信,把对丈夫的不尽思念倾诉在笔端。一封封无法投递的信,厚厚三大本日记,成了一种历史

16、的凝固,成了池煜华对爱情永远的追忆和见证。面对着感天动地的一幕幕,人们实在不忍心用残酷的现实去撕碎老人的梦幻,于是,一批批来访者都开始编织着善意的谎言来安慰老人,池煜华的心里一次又一次升起了希望的火花,一直到她去世谁也没有再告诉她真相。 “说了等你就等你,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身转,不知我郎几时归?”这是池煜华老人自己编唱的兴国山歌,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九天的相聚,七十年的别离,山盟海誓、海枯石烂之类的形容词已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多少情、多少爱,统统融进她的守望与等待之中。她等待的不仅是当丈夫的李才莲,更是当红军的李才莲,是革命成功胜利归来的李才莲,这是一种无悔的选择,这是一种永远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