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聆听金属之音虽然结束不久的“冯氏”央视春晚并未带给人们太多的变化和惊喜,依旧是众多歌手和艺人们纷至舞台献唱,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歌手和艺人们所佩戴的入耳式耳机均是名厂定制的入耳式动铁耳机。但是在音乐爱好者市场上,入耳式动铁耳机的型号、款式更多,覆盖了几百元至近万元的较宽泛的价位段。从目前的情况看,立体声耳塞的中高端市场已经被采用动铁式换能器的产品占去了一大半,特别是 3 000 元以上级别的市场,使用动圈换能器的国际品牌产品只剩下森海 IE800 和 AKG K3003(当然 FAD 也有高端动圈型号,但它们毕竟算是小众作品,而且那只昂贵的铜痰盂在素质上似乎远未到其售价所应代表的档次) ,威士
2、顿(westone) 、舒尔(shure) 、UE、Earsonic 等厂商仍在以堆砌不同频段娄氏单元的使用数量来区分产品的定价和档次。 但笔者个人并不看好厂商的这一作为:首先,大量使用娄氏单元或类似结构的其他动铁单元,使得不同品牌间同质化日趋严重,特别是音色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在音响行业是不正常的多年来,高级音响品牌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并不是像 IT 行业那样靠堆砌配置实现的,而是标榜听音感受上的个性化,动铁式耳塞领域现实的发展状况并不是这种思路的延续,而更像是 IT 领域中普通消费电子产品的竞争方式。 首先,无论从硬素质还是听感方面的软素质来看,眼下高端动铁耳塞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期,音特美 E
3、R4 和舒尔 E5 时代的“一听惊人”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审美上的普遍疲劳。其次,娄氏单元,特别是多单元分频设计的娄氏单元耳塞,从实际使用的听音感受看,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大量分频使耳塞变得越来越难于推好,随身设备有限的驱动能力被分频设计过度消耗。中高频声音表现强调线条感而音色普遍偏干涩,全频声音质感上缺乏丰满度、松弛度和流动性,中低频脱节、低频某些敏感频段上堆叠等严重不利于长时间欣赏音乐的现象,均出现在不同品牌的多单元动铁耳塞上。 整体来看,虽然入耳式动铁耳机的型号庞杂、数量繁多且价格更是五花八门,但是成本依旧是价格的主导因素。动铁耳机正大量占据入耳式耳机的中高端市场,而动圈式入耳耳机除少
4、数高端机型在定位和口碑上有一定的人气之外,大多更趋于中低端的产品。但是在大量的动铁耳机中,依品牌、单元类型、分频方式以及调音风格等多重变量上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组合。为此,CHIP 从市场中挑选了一些颇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入耳式动铁耳机进行技术剖析以及听感评比,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音特美 频率响应范围(Hz):2016000 声压级(SPL):108 阻抗():100 动铁单元数量:1 特色技术:特殊娄式单元 如今,欧美系高端动铁耳塞几乎都采用了卧式腔体配合斜置入耳导管的设计,并让绕耳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主流佩戴方式。音特美的单单元旗舰系列 ER4 家族绝对在造型和佩戴上给人留下了“另类”的深刻印象直
5、筒形配合三节套的佩戴方式会让用户的耳道感觉到强烈的异物感(但是良好佩戴时能隔绝高达 35dB42dB 的外部噪音) ,同时在移动时听诊器效应极为明显,即使配合固定夹也不能消除线材摩擦衣物的“听诊效应” 。在这里,笔者强烈建议在行走或驾驶过程中不要使用ER4S:经过实测,不管是汽车喇叭声,还是旁人提醒你注意安全的吼叫声,使用者都将浑然无法感知,颇具危险性。 在各大厂商竞相堆砌动铁单元数目、改换可换线缆设计、增加外壳可选颜色并提供换壳个性化时(例如被发烧友嘲笑为“科技在于换壳”的威士顿 W40 系列) ,音特美却岿然不为所动。外观上,除了在数年前把用来区分左右声道的腔体入线处的红蓝橡胶柄换成全黑配
6、色并在右声道标注小红点之外,音特美对这个经历了 20 多年风霜的功勋臣子ER4系列(大家爱称其为“小四” )几乎再无改动。其中,ER4P(T)是 ER4S的低阻抗版本,可通过连接加阻线或官方推出的 P-to-S 线缆转换器来模拟实现 ER4S 的阻抗匹配特性,但是依然在声音上做不到一致;因为其内联一个容性原件,ER4B 从频响上看在高频段有突起,这在声音上体现为更加明亮。这里笔者的评测听感都来自于这个系列的中坚力量 ER4S,它历经风霜,坚实走过 20 余载,还能否在当下百花齐放的市场中应对新一轮的竞争浪潮呢? 声音的优势 纯净中正的声底:有别于绝大多数测评的耳塞,小四开声就给人有如打开天窗般
7、的敞亮通透感。它的声底纯净而无染,忠实地传达音乐讯息的同时带着冷艳的气质,清丽而不瘦削。小四不是简单通过调整高低频的量感比例来实现清新干净且极富细节的还原度的(有些入门级的有源监听音箱通常会这么调整声音框架,只能在初听时误以为解析力提高了,但实际上有效信息量并不会更多地被回放设备还原出来) ,而是仰仗极佳的隔音效果来增加背景黑暗度,依靠单单元的设计消除分频器结构常有的衔接瑕疵,并以直筒型的腔体竖直连接导管,以使声音不过分依赖在导管内的反射处理并直接深入耳蜗(离耳膜的距离更近可以减小耳道对于声音的劣化,并且通过更小的单元输出声压来实现更低的失真和更均衡的三频) ,最终达到流畅纯净的效果。 清晰而
8、有序的层次感:大多数高端动铁耳塞能做到清晰地表述声音的各个层次和内容,但是当处理有序排列并定位这些层次和内容时,总显得局促而慌乱。小四则能很好地理顺和讲述这些层次信息,尤其在表现小编制时非常出彩。要是再加大难度,回放大编制交响的话,小四几乎是唯一可听的,诸如 W40 和 XBA40 则都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幼细的声线和结像也是小四处理层次感的一大利宝。 声音的弱点 厚度和气势:正如骨感佳人无法兼有丰腴的姿态一样,小四的清丽注定它在诠释一些音乐素材上显得不够有血有肉。它的高频是凝聚且兼有适中的密度的,但是相比之下,中频和低频就显得缺乏厚度了。重放一段小协时,小提琴的表现力出色而有独特韵味,时不时透
9、出一股“松香味” ;管弦乐竞奏的器乐套曲中,中音区的各乐器都各自拉开一定的空间距离,低音在下潜度方面有质少量,混响不多且音尾滚降衰减较快,加之整体声音偏薄,致使小四在表现宏大磅礴的气势和厚重感时略显捉襟见肘。 音源和驱动力要求较高:ER4S 有着 100ohms 的阻抗。首先它需要驱动设备具备较高的电压摆幅和精度,一边提供足够的聆听声压以及控制力,再者其有着良好的挑错属性,在反映音源素质时是敏感而细致的,搭配细节不丰富或欠准确的音源时会间歇性出现极不悦耳的聆听体验。值得一提的是,驱动设备如果能输出较大电流,则能有效提升小四声音的厚度和气势,为其配备一套便携设备将会考验发烧友的搭配功力,同时也会
10、带来升级的乐趣。 威士顿 频率响应范围(Hz):1018000 声压级(SPL):118 阻抗():31 动铁单元数量:4 特色技术:添加中频人声单元,分频方案为一高一中二低,强化低频。 在测评室中横竖陈列着的 10 多副动铁耳塞中,几乎每一副都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声音风格,它们从声音辨识度的角度上讲是大相径庭的,这也让用户对于耳塞系统这样听音环境较为私密的设备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笔者常常提到,具有随身属性的听音系统,搭配是最核心的要务,当手头的爱塞是个平衡得有些平淡的“万金油”时,用户会面临看似全是可选搭配又毫无出彩方案的尴尬。初听之下,朴实的威士顿 W40就会让笔者有着这样幸福的烦恼。 作为
11、非定制四单元动铁入耳耳塞的先驱产品,威士顿绝对在确定四单元产品的风格取向上犹豫徘徊过。依照以往 W 系列和 UM 系列旗舰产品的惯例更新顺序,业界已经八九不离十地预感到 W4 的呱呱坠地;但是 W系列经历了 W3 不温不火的尴尬市场表现,其新品还迫于大红大紫的同门师弟 UM 系列的竞争,W 系列会出何招?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W4 通过回归声音本真的质朴调音大获成功。W40 就是这样一个功勋之臣的“马甲”产品,只是在外壳和针插上做了调整。 声音的亮点 瞬态和解析力:W40 有着平衡中正的声底,在表述大多数乐种的时候都从容而准确。瞬态响应和静态解析是动铁结构的强项,但是调校不当会凸显出干薄冷硬
12、的特质。然而,W4 在保有高素质的同时,亦没有抛下全频的平顺度和整体感,耐听而温和;能中性还原音乐素材,使其对于大多数乐种的各音乐成分具有准确的揭示力,高度还原的中频有助于提升人声和多数器乐的清晰度以及单音的质感,亦适合较长时间的欣赏。 音乐类型的适应面:前面提到 W40 有着“万金油”的特质,笔者是以褒扬的口吻来夸赞它杂食的优点。评测中使用过的播放机无一让 W40出现类似变压器高频啸叫般的失真,这种失真是让人回忆起都会心脏不适的尖锐声音。ES SM3 配合基于 TI 的 OPA1612 运放的放大结构时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啸叫声,索尼 XBA40 也在不同平台上出现过类似很刮耳的情况。它的
13、中低频颇具气势并且有着上佳的包裹感,这也有助于兼容很多声底较薄的前端。音色上的不偏科使得 W40 在搭配前端和随身耳放的时候具有更加多样的选择。 朴实耐听的中频表现 W40 在表现男声上是较为出彩的,它平衡了颗粒感和柔滑度,协调了磁性与线条感,从而在参评耳塞中名列前茅。吉他 solo 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饱满而真实的还原度很好兼容着不插电(古典和民谣)和电吉他。歌者的口型大小也是适中的,全无人声凹陷或者贴脸的现象;大动态范围的钢琴中音也具有清晰和稳定的结像,弱音和微动态在中频段上是令人满意的。 声音的缺憾 声音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冷静中正的一体两面,即为平淡而缺少色彩。在音响系统里,有不少被
14、形容为“山泉水”的回放设备,浅尝无味而久啖甘润笔者一直尝试通过较长时间的聆听来获得更多关于在 W40刻画下的音乐画面感的回味,并最终作罢,也只能给其贴上“白开水”的标签。在回放设备上感知色彩感很多来自于器材本身的“染色” ,但是音乐也是有色彩的,而 W40 冲淡音乐本身颜色的特性在笔者眼中着实不算是绝对忠实于原始录音,可能是它的残响和泛音相比声音主体的比例不甚理想所导致的吧。一个实例是,同样是对于流浪者之歌的演绎,本来感情区别极大的海菲茨、穆特和弗雷德里曼,都让聆听者假想描绘出三者以不同力气和节奏在“锯树”的错觉。 声音的透明度:中低频的量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 W40 的透明度,有时它在回放编制
15、较大的交响乐时会有致密的压迫感。如果能使 W40 在全频段都具备较高的密度并且把声场的规模再打开一些,则会更加宽松自然。 高频延伸:动铁的高频延伸不足的顽疾在 W40 上依然明显,空气感和泛音因此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如果说 SE535 的高频延伸会招来音色欠准确的指责,那么 W40 可能就直接被诟病延伸不足了。其实,W40 的高频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还原出的有效信息量在耳塞中亦优于大多数,不粗不细的高频线条也很讨喜。但对于录音电平较低的古典现场来说,高频和极高频的弱音缺失影响到了真实聆听效果。 舒尔 频率响应范围(Hz):1819500 声压级(SPL):119 阻抗():36 动铁单元数量:3
16、 特色技术:一个高音和两个低音单元 SE535 是著名音频设备制造商 Shure 在产中的次旗舰三单元动铁耳塞,它凭借出色的声音表现在专业领域和民用 HIFI 市场都获得了出色的口碑。上市之初有古铜和透明两种颜色选择,其中透明版本可以用作舞台返送用途;其后续还推出了红色腔体配亮银色线材的限量版。在发烧圈子内的较大保有量足够说明它赢得了市场和用户对其声音表现的肯定。 声音的优势 中频质感和人声表现力:继承了 Shure 的血脉,SE535 的中频毫无疑问是一大亮点。不过 SE535 的中频并不是简单延续自更具传统 Shure 声音风格的 SE530,它改善了很多前辈诸如醇厚油腻及声像前凸的问题,
17、并且增加了低频和高频的细节和能量,使得声音更具现代感,刻画中频细节的手法也更趋于理性。其摆脱了“奶油味”的中频依然具有相当厚实的肉感,加之细节和密度的良好平衡度,辅以打磨平滑的细腻颗粒感,都让它在表现歌者的声音表情上显得柔顺迷人,细腻抓耳。 温润的音色:在回放小编制素材,如音乐剧和爵士乐的时候,SE535 整体相对冷静的声底依然散发着可感知的温润气质。如果说流畅和有条理是播放这类音乐素材的基本要素,那么 SE535 在描述乐器的形体比例和舞台深度上的优势,使其能更从容优雅地重现一个立体的声音影像,塑造出宽松但不散慢、有如潺潺流水般的意境,颇为闲适。相对来说,实现温润流畅的音色对于有分频器的多单
18、元动铁结构来说,亦是非常考验调音功力的。 对音源的包容度及易驱动特性:SE535 在我们的测试平台上显现出对于音源和驱动力的良好包容度(音乐文件如有问题则不包含在内) 。不管是水果街机 ipc,还是随身新宠 AK 出品的大杀器 AK240,在配合 SE535回放各类音乐素材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搭配不合。伴随着前端素质的逐级提高,SE535 的表现亦是稳定而正面地提升着。甚至在 Sansa fuze 这样的小推力设备上,明显欠缺的电流和电压摆幅只是略微削减了SE535 的规模感及能量感,并没有使得声场卷曲或明显的整频段失真,对驱动力的包容保证了其在不饱和驱动时的声音品质。 声音的不足 分析
19、力(有效细节揭示力):在一首动态很大的乐曲中,SE535 在还原高声压细节和弱音的时候显得稍微力不从心,动态的压缩和高频细节不足导致的刮耳现象都让其表现不好大开大合的乐曲。高频分析力的不足使得听者更容易放大音量去寻找更多细节,这也会带来微动态表现的不稳定以及耳朵的疲劳感。SE535 的高频延伸在评测的动铁耳塞中无疑是中上乘的水准,唯一遗憾的是,表现泛音和空气感时比较依赖驱动设备的控制力,如控制力欠佳,则在表现一些管弦乐器时出现不和谐的音尾。声场规整度和结像力:有人认为耳塞和耳机都没有真实的声场可言,笔者认为既然其模拟出了一个展示声音的舞台,那借助声场的概念谈谈这个舞台的完成度是无可厚非的,要是
20、咬文嚼字地抨击耳塞的声场是个笑话,那即使音箱的声场元素和现场依然区别甚多,亦无法谈论声场了。这里,笔者也只是姑且横向比较各耳塞在描绘各声音元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并借此来描述声场。 SE535 的声场体现了美系器材的诸多特点,较为宽阔宏大而缺乏规整度。比起老对手威士顿 W4(R) ,它有着更为宽阔的声场规模感,但是在舞台远处的结像就不那么清晰了,并呈现出一个椭球状的舞台形状。描绘单音的形体感时会被清晰度不足拖累一些,因而让听者获得一种结像力不够精细的感觉。 舒尔 频率响应范围(Hz):1520000 声压级(SPL):114 阻抗():9 动铁单元数量:4 特色技术:低通滤波器在 90Hz 时的低频滚降约为 3dB、三个可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