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山区铁路防洪管理工作浅谈摘要:每年汛期,各类水害对铁路正常运输生产及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西南山区铁路大部分处于洪水或其他水害的严重威胁之下,铁路的防洪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铁路西南防洪管理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铁路是国家的建设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所负担的运输任务日益繁重。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安全运输高效发展
2、。而铁路运输生产的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遵守铁路安全制度因此,作为铁路企业,只有遵守铁路安全制度才能保证铁运的发展。但是每年汛期,各类水害对铁路正常运输生产及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西南山区铁路大部分处于洪水或其他水害的严重威胁之下,铁路的防洪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1.西南山区铁路水害特点 1.1 水害的发生于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特性。暴雨历时、降雨强度、径流形态等自然现象都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统计资料表面,世界范围内的大水灾多分布在北纬 10-50之间,而西南地区全部国土都在这个范围,注定是一个多洪灾的地域。 1.2 水害的发生又具有明显的时域特征。我国的季风气候造成了降雨
3、在季节分配上的差异。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的 70%左右。西南山区每年汛期开始在四月,结束于十月,因此水害又具有密集和强力特征。 1.3 水害的发生又具有隐蔽性。由于西南山区复杂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蕴含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现有条件和手段难以对其实现有效监控和准确判断,特别是熔岩陷穴和隧道漏水,此起彼伏,变幻莫测。1.4 水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水害的产生、形成时间很短,有时甚至是瞬间发生,对铁路设备的破坏性极强,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1.5 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害隐患。今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禁止在危及铁路安全的地方开矿、弃碴、开荒,从整体上确定疏洪规划。但由于经济社会的活
4、跃,对流域和河道的人为破坏,仍然严重地威胁着铁路安全。 2.西南山区铁路防洪风险点 2.1 防洪自然风险:灾害性气象条件(暴雨、洪水) 、地质灾害、度汛设施隐患以及不良的路外防洪安全环境相互叠加,引发水害导致铁路路基、桥涵、隧道等设备抗洪能力丧失,威胁行车安全。主要表现在:西南山区因属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区域性暴雨和局地暴雨集中,沿线地势险峻,山高坡陡,地质结构复杂,极易诱发堑坡溜坍、路堤坍塌及崩塌落石等山地自然灾害,特别是崩塌落石和边坡溜坍内夹杂的孤石下落上道危害巨大。地防洪抢险工作涉及全境范围的各个环节。全年时间内都必须坚持防洪,即使在严冬,凌冻亦会引起山崩落石。 2.2 防洪管理风险点:
5、防洪制度、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防洪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排查不细,防范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导致水害行车事故。主要表现在:铁路职工思想认识不到,盲目乐观与悲观畏难情绪并存。一方面,部分铁路干部职工对当前山区铁路防洪形势认识不到位,对发生水害和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单一性、不确定性认识不够,片面认为经过近年工程项目整治,认为设备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不会发生大的水害,存在盲目乐观心里。另一方面,认为面对自然灾害“三分在人,七分在天”的形势还难以根本转变,山区防洪工作靠天吃饭,不可预料因素多,危岩落石等不好监控,缺少打好防洪攻坚战的信心,认为防不胜防,存在悲观心理。从而在执行防洪各项规章制度时,
6、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导致了一些低级的行车水害事故发生。 3.防洪管理主要做法 西南山区铁路防洪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防死守,坚持全员防洪、全年防洪、科学防洪和“七道防线” ,强化过程盯控,全力以赴,不懈努力,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3.1 以“全员防洪”为指导思想,实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政策。全员防洪的思想基础,是树立全民的防灾意识,即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灾害是可以防御的意识。全员参与防洪是防洪成败的关键。因此,只有对全民的防灾意识的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才能激励“全员防洪”的运作机制保持高效有序的状态。 “预防为主、安全第
7、一、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是防洪工作的总体构建。实时这个方针,需要启动灾害防御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只有对预测预报系统、防灾工程系统、防灾救灾的组织系统,灾害信息库等的全面的有序启动,才能把防洪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具有团结协作和大局观念,是防洪队伍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格。 3.2 坚持科学防洪、预防为主。科学防洪,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治理水害。关键是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立体的铁路线路排水系统。对于高路堑、隧道口等上方的流水和山洪,要合理设置和维护好路堑天沟、隧道口吊沟、涵洞以及泄洪槽等排水设施;对于地表汇水,要合理设置和维护好汇水地段的挡水墙、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对于路基含水
8、,要合理设置和维护好路基渗水沟,降低路基含水量。预防为主,主要内涵就是要做到全面排查、重点防范、应急整治,牢牢把握铁路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动权。全面排查,就是要坚持防微杜渐、抓早抓小,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防洪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学习借鉴其他防洪优秀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排查方式和手段,以高堤深堑、滨河路堤、线桥结合部、隧道口等防洪薄弱处所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防洪安全隐患的排查,做到全面控制、不留死角。重点防范,就是要加强对新建和新改造线路、高速提速线路的巡查看守,尤其是对隧道口、高陡边坡和多发落石区段等防洪重点处所和灾害易发部位,必须死看死守,及时发现和处置防洪安全隐患。应急整治,就是对排查出的
9、滑坡塌方隐患、护坡开裂、挡墙变形、危岩落石等重点病害,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精神,发现一处、整治一处、达标一处,尽快从源头上解决水害隐患,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3.3 建立健全标准化防洪管理体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防洪管理理念,不断总结完善,不断规范防洪工程流程,对全年防洪工作措施具体化、责权明确化,系统规范化。工作之一即为明确防洪各个时期、各个环节的工作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措施,考核激励办法,以此制定各级管理准则、规范行为、提高水平,达到防洪管理有则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控的目的。二是在关键环节的管理中,实行更易掌握和执行的流程化和模块化管理,减少专业局限性,助推全员防洪工作力
10、度。汛前:科学修定防洪预案,对管内的重点地质病害进行普查,按照铁路局防洪应急预案编制指导意见要求,制定管内防洪应急预案。确定管内汛期危险地点,实行分级管理,并对所有危险地点编制防洪应急抢险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每一处可能发生水害地点的地形地貌、 交通条件、人员材料机具储备地点及数量、发生水害时抢险人员机具材料进场方式及路线、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水害其常见抢修方案等,摸清沿线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具和施工队伍的分布情况,全部纳入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紧密的协作响应关系,确保一旦发生水害能够迅速调集抢险资源,有序高效处置水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利用春季防洪检查机会科学合理确定管内汛期重点处所。
11、汛中:加强组织,严格落实防洪工作责任。一是逐级强化组织领导。鲁局、站段、车间成立了防洪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落实领导干部 24 小时在岗在位的值班制度,严格落实第一时间赶赴水害现场的指挥制度。二是建立汛期信息沟通制度。建立暴雨预报和预警信息制度,实行汛期雨情通报联控制度;建立水害信息、抢险过程的信息传递流程,路局、站段、车间、工区纵向信息传递畅通。三是落实责任抓住关键。每一次暴雨过程,局、段领导亲自盯控,亲自督导,亲自组织隐患排查整治和暴雨布控,抓实了防洪各个环节。提升预警水平,做好防洪布控。依托维艾思气象网、路局铁路气象预警平台提供的雨量预报图、雷达反射率、重要天气
12、消息,构筑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预报预警平台。24 小时对比分析卫星云图、雷达图、雨情、水情的变化,及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动态掌握段管内雨情、水情、库情等防洪信息,实时发布管内天气月报、旬报、周报、日报、小时报、切实做到了解远期,掌握中期,防控短期的目的。严格落实雨中巡守及雨后检查制度。雨中巡守及雨后检查是防洪工作的关键环节,抓好了雨中及雨后检查,就掌握了防洪工作的主动权。汛期将严格落实雨中巡守及雨后检查的落实。一抓分段,根据设备及交通、病害情况科学划分巡查区段;二抓到位措施及防护措施,根据每个区段现状确定到位措施及防护措施,让每一名职工掌握自己的巡查内容及应急措施,保证每区段巡查人员的落实、到位
13、,按照“雨不停、巡不止”的要求进行巡查;三抓车巡,加大轨道车巡查力度,积极与站区相关单位衔接,采用轨道或单机运送雨中巡守、巡查人员进入区间,提高巡查效率。抓人力储备,做好大面积、长时间降雨巡查人员的劳力储备,基层各车间、工区加强与沿线村民、巡线员的联系,作为出巡备用人员,并提前进行培训,做到“早联系、早培训、早安排” ,以保证出巡的人力需要。抓雨后检查,一般情况根据区段及降雨量,进行重点检查和全面检查,领导干部亲自跟班进行督导。果断处置水害隐患。严格执行“三个宁可,三个不可” ,果断采取限速或封锁措施。雨中巡查巡守和看守等一线人员,遇暴雨、洪水、大风等异常天气和情况紧急,隐患不明时,果断采取扣
14、、停、拦、慢、封等措施,宁可错拦,不可错放。汛后:及时组织水害复旧。 3.4 重奖功臣,慰问第一线,以激励斗志,全力以赴,夺取防洪工作的胜利。对汛期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发现险情,防止事故,抢险立功的单位、干部和职工及时进行重奖。每年汛期结束时召开防洪总结表彰大会对其进行表彰,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3.5 提升科技化防洪水平。深入推进科学防洪进程,坚持以“病害监控实时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灾情传递信息化”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在防洪抢险中得运用。 防洪工作,任重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认识自然灾害,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努力做到及时发现灾害预兆,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针对性的采取减灾防灾措施,减小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防洪(铁路工务技术手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