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作业成本法在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逼近成本,产品的获利空间已容不下成本的误差。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及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建立了一套与成本核算同步进行的更为全面、及时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了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新观念。在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 ERP 能够自动快捷方便地获取企业内部生产、销售、财务等集成的数据信息,这为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
2、14)14-0021-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逼近成本,产品的获利空间已容不下成本的误差。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及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建立了一套与成本核算同步进行的更为全面、及时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了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新观念。在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ERP 能够自动快捷方便地获取企业内部生产、销售、财务等集成的数据信息,这为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及在成本管理中应用优势 1.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987 年哈佛商学院的 Rob
3、er Kaplan 和 Robin Cooper 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 ABC 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ABC 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即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上,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提供的是一种动态信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对象,从一个部门,一批产品,细化到成本的每一具体环节,每一关键作业。而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更加科学,进一步细化。 ABC 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
4、资源。 ”ABC 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1.2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2.1 反映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是企业最终产品的成本相关信息,由于制造费用计算的笼统性,当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比重较大时,成本信息的可利用价值就相对较差;而作业成本法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不但提供了产品成本,还提供了作业成本、动因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和相关决策提供了价值资料。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体现成本管理的范畴。 1.2.2 提高产
5、品的竞争力 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注重商品投产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商品开发与设计的成本管理,这已越来越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商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作业成本法则能很好适应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商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不断改进商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企业价值链的构成,从而提高企业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2.3 便于企业绩效考核 在作业成本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使用更为合理的分配基础,易于区分责任,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
6、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作业的发生、产品的设计,而不是产品的产量。以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能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细化,有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各作业层所提供有价值的成本信息,能明确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评价个人或作业中心的责任履行情况。 1.2.4 满足新经济的客观要求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商品”转移到了“作业” ,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1.2.5 对传统责任会
7、计基础予以更新 传统责任会计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制定责任预算,并据此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进行计量和评价。由于受职能和权限所限,传统责任会计忽视了许多可控间接费用的责任归属,突出表现在没有规范分布在不同部门却有同质性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上。作业成本法,以同质作业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可按作业将原有责任中心细分为若干个子中心,这些子中心的信息既可与原有责任中心的信息进行汇总,而得到该部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又可汇总出同质作业的信息,按相同作业标准在不同部门进行考核和评价。 2 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精细化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2.1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1
8、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只有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才能有效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才能准确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更具有客观保证。 2.1.2 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运用作业成本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即能完成的工作,它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特别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理解和积极参与。这种支持主要指足够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时间,特别是资金的投入。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种新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
9、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2.1.3对作业成本法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实施 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建立成本模型分析系统,实现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结合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成本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把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 ABC 和以信息、数据流为目标的 ERP 相结合。把 ABC 的概念和方法融入 ERP 系统中,使公司各有关部门通过 ERP 系统获得 ABC 数据。 2.1.4 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 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
10、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我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从作业成本法在各国企业运用的经验看出,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用一小部分,或者企业只有单一产品,则作业成本法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2.1.5 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 作业成本信息的提供需要较高水平的财会人员。同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作业成本系统既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也是成本控制系统。要有效地
11、实施它,必须使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改进作业的意识以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即作业成本法要与全员成本管理相结合。 2.2ERP 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2.2.1 作业成本法与 ERP 的理念相一致 麻省理工学院哈默教授认为,企业流程(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应为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ERP 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即要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重建,寻求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
12、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 。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由此可见,“为用户的需求制造的思想”是 ERP 和作业成本管理追求的共同理念。 2.2.2 作业成本法与 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相一致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一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
13、争优势。ERP 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ERP 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 ERP 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2.2.3ERP 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ERP 系统中产品成本核算模块要求能对成本结构、成本要素及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并生产单个对象或对整个一段时期的预测,它还要能进行基于价格或数量的成本模拟估算,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优化。ERP 系统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从供应商到顾客紧密连接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各自独立且相互联系。从作业概念的角度出发,每个环节的功能实现都要耗费一定的作业量。因此,我们可以把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当做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