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225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摘 要:脚手架虽然是临时设施,但它对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人身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讨论了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 关键词:脚手架;构架;设置;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31 文献标识码: A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脚手架虽然是临时设施,但它对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会拖延工程进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施工需要,工人操作就不方便,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效也提不高;脚手架搭设不牢固,不稳定,就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伤亡事故。本文讨论了脚手架构架及设置要求。 脚手架构架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

2、使用要求、各种实施条件和因素,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构架尺寸规定 1) 双排结构脚手架和装修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 m。 2) 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0 m 的脚手架,作业层铺板的宽度不应小于:外脚手架为 750 mm,里脚手架为 500 mm。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应300 mm、与挡脚板的间隙应100 mm。当边侧脚手板不贴靠立杆时,应予可靠固定。 2连墙点设置规定 当架高6 m 时,必须设置均匀分布的连墙点,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门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20 m 时,不小于 50 m2 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 m;当架高20 m 时,不小于 30 m2 一

3、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 m。 2) 其他落地式脚手架:当架高20 m 时,不小于 40 m2 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 m;当架高20 m 时,不小于 30 m2 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竖向间距应4 m。 3) 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 6 m。 4) 当设计位置及其附近不能装设连墙件时,应采取其他可行的刚性拉结措施予以弥补。 3整体性拉结杆件设置规定 为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的要求,剪刀撑或其他整体性拉结杆件的设置如下。 1) 周边交圈设置的单、双排木、竹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 625 m 时, 应于外侧面的两端和其间按15m 的中心距并自

4、下而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当架高25 m 时,应于外侧面满没剪刀撑。 2) 周边交圈设置的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 925 m 时,应按不小于其外侧面框格总数的 15 设置斜杆;当架高25 m 时,按不小于外侧面框格总数的 13 设置斜杆。 3)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两个侧面均应满设交叉支撑。当架高45m 时,水平框架允许间隔一层设置;当架高45m 时,每层均满设水平框架。此外,架高20 m 时,还应每隔 6 层加设一道双面水平加强杆,并与相应的连墙件层同高。 4) “一”字形单双排脚手架按上述相应要求增加 50的设置量。 5) 满堂脚手架应按构架稳定要求设置适量的竖向和水平整体拉结杆件。 6) 剪

5、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 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应不小于 2 跨或 4m 和不大于 4 跨或 8m。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且斜杆相邻连接点之间杆段的长细比不得大于 60。 7)脚手架立杆底端之上 100300 mm 处应遍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 4杆件连接构造规定 脚手架的杆件连接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多立杆式脚手架左右和上下相邻平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并置于不同的构架框格内。 2) 搭接杆件接头长度: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10.8 m;搭接部分的结扎应不少于 2 道,且结扎点间距应0.6 m。 3) 杆件在结扎处的端头伸出长度应不小于 0.1 m。 5

6、安全防(围)护规定 脚手架必须按以下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架上作业和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安全。 1) 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5 m 时,在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 的栏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 m。 2) 临街脚手架,架高25 m 的外脚手架以及在脚手架高空落物影响范围内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有行人通过的脚手架,应视需要采用外立面全封闭、半封闭以及搭设通道防护棚等适合的防护措施。封闭围护材料应采用密目安全网、塑料编织布、竹笆或其他板材。 3) 架高 925 rn 的外脚手架,除执行 1)的规定外,可视需要加设安全立网维护。 4) 挑脚手架、吊篮和悬挂脚手架的外侧面

7、应按防护需要采用立网围护或执行 2)的规定。 5)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按以下要求加设安全网。 架高9 rn,未作外侧面封闭、半封闭或立网封护的脚手架,应按以下规定设置首层安全(平)网和层间(平)网: a首层网应距地面 4 m 设置,悬出宽度应3.0 m。 b层间网自首层网每隔 3 层设一道,悬出高度应3.0 m。 外墙施工作业采用栏杆或立网围护的吊篮,架设高度6.0 m 的挑脚手架、挂脚手架和附墙升降脚手架时,应于其下 46 m 起设置两道相隔的 3.0 m 的随层安全网,其距外墙面的支架宽度应3.0 m。 6)上下脚手架的梯道、坡道、栈桥、斜梯、爬梯等均应设置扶手、栏杆或其他安全防(围)护措

8、施并清除通道中的障碍,确保人员上下的安全。 采用定型的脚手架产品时,其安全防护配件的配备和设置应符合以上要求;当无相应安全防护配件时,应按上述要求增配和设置。 6搭设高度限制和卸载规定 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当需要搭设超过下表规定高度的脚手架时,可采取下述方式及其相应的规定解决。 表:脚手架搭设高度的限值 序次 类别 型式 高度限值(m) 备注 1 木脚手架 单排 30 架高30m 时, 立杆纵面1.5m 双排 60 2 竹脚手架 单排 25 双排 50 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单排 20 双排 50 1) 在架高 20 m 以下采用双立杆和在架高 30 m 以上采用部分卸载措

9、施。2) 架高 50 m 以上采用分段全部卸载措施。 3) 采用挑、挂、吊型式或附着升降脚手架。 7脚手架的计算规定 建筑施工脚手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计算或进行 11实架段的载荷试验,验算或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搭设和使用。 1) 架高20 rn,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没有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 2) 实际使用的施工载荷值和作业层数大于以下规定: 结构脚手架施工载荷的标准值取 3 kNm2,允许不超过 2 层同时作业; 装修脚手架施工载荷的标准值取 2 kNm2,允许不超过 3 层同时作业。 3) 全部或局部脚手架的形式、尺寸、载荷或受力状态有显著变化。 4) 作支撑和承重用

10、途的脚手架。 5) 吊篮、悬吊脚手架、挑脚手架和挂脚手架。 6) 特种脚手架。 7) 尚未制订规范的新型脚手架。 8) 其他无可靠安全依据搭设的脚手架。 8单排脚手架的设置规定 单排脚手架的设置应遵守以下规定。 1)单排脚手架不得用于以下砌体工程中: 墙厚小于 180 mm 的砌体; 土坯墙、空斗砖墙、轻质墙体、有轻质保温层的复合墙和靠脚手架一侧的实体厚度小 于 180 mm 的空心墙;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 M1.0 的墙体。 2)在墙体的以下部位不得留脚手眼: 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 240 mm 范围内;宽度小于 480 mm 的砖柱和窗间墙;墙体转角处每边各 360 mm 范围内;施工图

11、上规定不允许留洞眼的部位。 3)在墙体的以下部位不得留尺寸大于 60 mm60 mm 的脚手眼: 砖过梁以上与梁端成 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宽度小于 620 mm的窗间墙;墙体转角处每边各 620 mm 范围内。 9使用其他杆配件进行加强的规定 一般应禁止不同材料和连接方式的脚手架杆配件混用。当所用脚手架杆件的构架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和确保安全、而必须采用其他脚手架杆配件或其他杆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混用的加强杆件,当其规格和连接方式不同时,均不得取代原脚手架基本构架结构的杆配件; 2) 混用的加强杆件,必须以可靠的连接方式与原脚手架的杆件连接;3) 大面积采取混用加强立杆时,混用立杆应与原架立杆均匀错开。自基地向上连续搭设,先使用同种类平杆和斜杆形成整体构架并与原脚手架杆件可靠连接; 4) 混用低合金钢和碳钢钢管杆件时,应经过严格的设计和计算,且不得在搭设中设错。 参考文献: 1钟汉华,李念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葛洲坝集团. 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孔宏辉, 男, 1979 年 9 月出生, 藉贯:浙江玉环,工作单位:浙江盛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施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