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301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必然相互交融,若把单一的地域性豫南皮影产品隔离出去必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日趋国际化的设计语言。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造型扎根于民俗文化的内涵,如果要保护和传承皮影,就必须有创新,形成新的再生艺术品。 关键词: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5-02 一、豫南皮影艺术发展的现状 豫南皮影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环境的影响、新文化、洋文化的冲击,可能豫南皮影真的要在 21 世纪没入人间,找不到可以适合发展之路

2、。 (一)豫南皮影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地处鄂豫皖交界之处的豫南地区,有着独特造型风格的皮影艺术受到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影响,也慢慢地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滞留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总结成一下几点。 第一,皮影戏是幕布上的话剧,是一种相对简单、即时的娱乐大众的艺术表演。日渐广泛的都市化快节奏生活中,这种形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们间歇性休闲的生活娱乐规律。人们更偏向于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娱乐。而皮影戏现场表演的一种单一的艺术表演形式,年轻的人们能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五彩缤纷

3、的世界,享受着各种快乐,不能迎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导致观众面狭窄,生存空间缩小。第二,豫南皮影戏大多地处相对偏僻的农乡地区,受地区的限制。作为语言载体的方言和其地域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范围。收益甚微,且没有过高的地位,使得无人问津。 第三,由于类似这种古老的技艺几百年来都是口口相传,很多年轻人常年学习工作在外,又不愿意学习这老古董,造成无人会操作表演和唱剧目,出现艺人培养的断层。 (二)豫南皮影受时代文化的冲击 单从文化本身来说,豫南皮影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故事、传说等一样对人们的生活有很深刻的影响。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相对

4、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的普及的要求,皮影艺人的失传,使得皮影艺术与文化融合相差甚远。 第一,因受皮影历史文化的影响,取材于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皮影本身带有迷信神话色彩。现在科技、医疗发达,人们心理需求面的改观和认识的提高,皮影的社会功能减弱,皮影也就慢慢不被人重视。 第二,新型的知识结构、西方文化的进入,高科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机器复制程序慢慢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 二、豫南皮影艺术的传承 (一)与现代科技结合 通过运用现代电子数码等高科技的表演形式与灯光、舞美、音效的结合,使皮影艺术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迎合更多的群众。例如,在2008 北京奥运会展现皮影版“北京

5、欢迎您” ,融合了新的声光影响的效果,不但具有现代的艺术时尚感,还不缺失传统艺术的氛围。 (二)培养皮影接班人 在豫南地区宣传皮影,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着力宣扬皮影的作用和他的功能,让学生亲自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造型特征和表演艺术,培养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兴趣,挖掘人才。 (三)改良皮影剧目和演出环境 改良皮影本身民众的信仰习惯,继续利用传统的节日演出方式,演出时间拉长,演出地点可以是更现代化,剧目也要根据人群的年龄阶段,事宜演出剧目和场地。 三、豫南皮影艺术的保护 (一)加强政府职能 从民俗学、历史学、戏曲学、美术学等多个学科角度,使用文字、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记录手段,对各种民问艺术进行分类、存

6、档保存,并建立皮影博物馆。对皮影艺人也要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培养,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并保护老艺人。 (二)提高皮影的经济效益 豫南皮影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效益差,所以只有把皮影真正推向市场,才能长期发展。通过现代手段的改进和制作例如:在豫南地区的饰品市场、服装、旅游区等推广地区特色,让更多的人把它带出门外,这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基于文化,还于生活 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参与到设计领域,参与到创作领域,参与到教育领域。不能单纯的成为静止的艺术品,而更应该生活化、功能化。 (四)利用皮影自身特点动静结合 利用国家提出的建立“国家

7、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的优势,在展览静态皮影的图片时,可以播放虚拟的、动画的皮影制作和表演等技术和方法;还可以在城市街道、商场、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规划出特定的区域,再结合皮影特有的表演形式,让不同的人群去体会皮影的表演、操作以及工艺制作等。不能让皮影像其他的民间美术一样,停留在静止的状态,成为“标本” ,失去其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四、皮影艺术的创新运用 (一) 、皮影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创新 1.皮影造型特征在影视动画中的体现 在影视动画的领域中找到它的足迹,老雕塑家赵树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他们认为灵感就来自皮影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纵观皮影的功能、造型艺术、表演技术、在到电影、电视、动画

8、的出现,后者是吸取前者的元素、经验、才能使影视动画脱胎于皮影艺术。像中国动画的成功之作大闹天宫就从各方面吸取了皮影戏的营养,表现出皮影戏的特点。 三个和尚 、 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利用传统资源,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可,赢得国际人的认可。如在春节联欢会上俏夕阳皮影舞,这种形式的是真人在模拟、模仿皮影的造型、动作等,赋予生命感,又增加了空间效果。皮影造型就让人们从中吸取很多皮影的价值,皮影不但给予动画很多的启示,还一直会助推着影视动画的发展。因此,根据皮影对影视动画的影响,提出创新的建议。 (1)运用现代影视听技术。首先,屏幕可以多面化、多层化、多窗口化、移动伸缩化,即可以根据剧情的和场景的需要,对屏幕进

9、行控制,通过不同的屏幕表现不同的场景;其次,可以运用二维、三维软件进行丰富多样的设计,采用不同颜色、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平面背景或立体背景来辅助情节、烘托气氛;再次,通过音响、多媒体等模拟声响,使皮影演出更生动精彩。 (2)运用数码技术。 运用数码技术,首先可以对皮影角色造型加以丰富,使其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其次可以实现面部表情丰富的变化以表达人物角色细腻的内心活动,引起观众的反响;再次,实现局部镜头多种角度的变化,与其他角色造型行形成对比,使画面更丰富。 (3)与网络结合。通过数码技术制作皮影特色、皮影造型的动画片、网络游戏等,让更多的年轻人是使用和观看。还可以设计许多生动、活泼、个性化,具

10、有皮影特色的虚拟表情头像。利用 QQ、飞信、短信、彩信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段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皮影造型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的交融 (1)元素的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有着很多很好的表现;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有着很好的体现与应用。把皮影的造型用在包装当中,运用皮影的造型,加上平面设计的手法和形式美法则,在包装中转化和应用寓意其实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象征。皮影元素、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值得运用和借鉴的方面很多,并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还突出地域的特征和代表性。 平面设计和皮影造型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里展示,属于同一设计的范畴

11、。例如,平面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识别系统等各种出版物的封面、插画设计等等。但是皮影传统的制作手法和时间的界限,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如果即想保留传统,又要创新,只有把皮影的元素放在现带的平面设计中,用电脑技术处理,运用现代技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2)手法的借鉴。皮影人的造型一般都是按正侧面的雕刻 造型,在同一件皮影的艺术造型中,会出现平视、俯视、侧视、仰视的不同角度被综合在一个平面上的情况,以期产生立体感。平面设计也采用这样的手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皮影的阴阳刻虚实相生,也为民间美术的产生奠定思想和审美基础。画面有形的部分为“实”空间,无形的空白部分为“虚”空间。

12、 “计白当黑、宁虚勿实”讲的就是画面虚实对应的一种关系。现代平面设计在这种整体审美观念的影响下设计构图时应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空白”这个设计语言。 “空白”是设计师在创意设计中,按照设计画面空间反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构思所形成的想象空间。民间皮影中雕刻空白对于现代设计在形式风格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结语 从豫南皮影发展现状的很不景气,到面临的困境,让人担忧,再提出传承创新办法和新的模式,皮影是不是会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力仍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皮影的创新运用中发现,民间皮影中视觉语言对于现代设计在形式风格有很强的启示作用。皮影造型对现代设计、动画、视听等艺术范畴也具有启示作用,民间皮影艺术是包含造型、雕刻、工艺、着色于一体的民族艺术形式。带着很强的民族文化,在具有民族的头顶上承载着艺术的价值。如果想让传统皮影艺术传承下去,走的更远,必须有新的新生品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3 李跃忠.中国影戏与民俗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 高惠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