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202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摘要:在 2013 年我国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节能环保的话题再一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科技的电气设备在建筑中被广泛的应用,这样也使我国的能源使用量大大增加,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近几年的能源使用量已经在世界排名前几名了,然而美国和日本却比中国排名靠后。因此,电气的节能环保目前是我国将来电气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气节能;建筑电气;节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节能的原则 在建筑电气节能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其基本原则:应用性。我

2、们选用的建筑电气设备必须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需求。 经济性。在选择建筑电气节能时要结合实际的经济效果进行考虑。效果性。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能够节省损失的那部分能量,这样就会使能量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在选择措施时,应该以达到的效果最好为选择的首选。 二、建筑电气能量损失 在建筑中能够产生能量损失的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办公使用用电设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 、照明使用灯具以及电缆等。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低损耗节能电力变压器,照明使用的灯具选择节能环保的新型灯具等。 三、建筑电气节能和环保措施 (一)合理安排优化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实际工程量根据用电设备的设置数量,在电路的布

3、线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线路的选择,合理的安排用电设备使用数量,选择最佳的电路设计。 电气节能技术 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利用将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的能耗。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守实际性、节能性、适用性等原则。 1、照明节能部分 常用的照明节能技术有以下几种: 采用符合要求的照度标准,各类建筑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同时对要求照度较高场所尽量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突出重点部分。 合理的选取照度水平,有效的控制单位面积安装电功率或单位面积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正确选择照明方案,优先采用分区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的新型高效光源,如 T8、T5 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

4、灯,高效金卤灯等。 除装饰需要外,应优先选用直射光通比例高、控光性能合理的高效灯具。灯具的结构和材质应易于维护清洁和更换光源。 采用适合眩光质量等级的照明灯具。 采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用附件,如电子镇流器等。 宜采用照明灯具与空调风口结合的形式,以使灯具处于更好的工作状态。 合理选用照明控制方式。根据使用特点,分区和分时段进行照明控制。 充分利用天然光,根据室内照明条件采用自动调控方式。照明节能工程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光源。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建筑物中如何利用天然光源来节约照明用电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天然光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照明节能的实施工程中,

5、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制定建筑物的采光标准,确定采光方式,将采光和照明有机的结合起来。白天尽可能的利用天然光源,使建筑物内获得稳定的光照条件。同时,室内引入阳光,既能大大节约照明损耗,也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对于降低建筑损耗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照明节能控制 照明控制是照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照明设计基础理论的一部分,与灯具、光源一样是照明节能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a)能够营造良好的光环境,通过控制光环境来划分空间,同一空间中可创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体现了照明环境的舒适性。b)可节能性。使用者需要时才开启照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数量或过高的照度,以有利于照明

6、的节能。具体规范及相关规定见以下部分: (1)天然光采光良好的场所,宜按该场所的标准照度自动开关灯或调光。 (2)房间或场所设两列或多列灯具时,所控制列与侧窗平行。房间或场所内宜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一位跷板开关最多控制 24 盏灯。 (3)公共场所宜采用集中控制。按照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用分区、分组控制。就地可采用跷板开关、感应节能开关进行节能控制。 (4)公共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前室、走道等处的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并应进行节能控制。 (5)住宅楼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前室、走廊等公共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并应进行节能控制。如就地采用红外感应自熄开关、单控跷板开关、双控跷板开关等。 (6)车

7、库内的照明宜分列并间隔灯位分组分路控制。 (7)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宜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控制。 (8)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等公共建筑应采用集中控制。可以采用分组开关方式或调光方式控制。 (9)旅馆的各个客房应设置节能型配电箱,进门插卡送电,出门抽卡延时 10s 左右停除电冰箱以外的电源。旅馆的门厅、电梯间和客房走廊等,宜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明的自动调光装置或间隔灯停 1/31/2照明。 (10)高级酒店、办公大堂、大面积办公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高级别墅等宜采用二总线的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自成系统后,可纳入 BA 系统作为 BA 系统的一个子系

8、统。 3、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节能 供配电系统中的节能措施包括减少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负载率;减少线路能量损耗;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等。设计中相关规定如下: 应根据用电性质、用电容量,选择合理供电电压和供电方式。 变配电所的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减少变压级数,缩短供电半径,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减少线路损耗。 根据受电端至用电设备的变压级数,其总线损率分别不超过一下指标:a)一级 3.5%,b)二级 5.5%,c)三级 7% 受电端电压在额定电压允许偏差范围内,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偏移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 5%。 单相用电设备应均匀的接在三相网络上,降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供电网络的电

9、压不平衡度应小于 2%。 用户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应在负荷侧合理装置集中与就地无功补偿设备,在用户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0.90;低负荷时,应调整无功补偿设备,不得过补偿。 用户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和台数,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用电设备的非线性负荷产生高次谐波,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及电流的畸变,应采取抑制高次谐波的措施达到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 供配电系统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电动机类型应在

10、满足电动机安全、起动、制动、调速等方面要求的情况下,以节能的原则来选择。 节能型产品的选用方法 选用由行业协会组织推荐;经过权威检测单位测试;通过节能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证或论证;运行业绩实践证明节能效果显著; 节能数据先进的节能型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选用经认证合格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的节能型产品,不得选用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和超过能耗标准设备。 加强建筑电气系统的管理 我们设计人员要认识到建筑电气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的过程,敢于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建立健全的建筑电气节能保护管理系统(详见下图) 。 建筑电气节能保护管理系统 (四)

11、采用建筑电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民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绿色建筑(例如:深圳的建筑科学院大楼等) 。在这些绿色建筑中,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系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诱导系统,就是将建筑物屋顶太阳能板集中的太阳能转化为照明。结束语: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运用节能环保的建筑电气器具,建筑电气节能已经成为未来电气发展的趋势,从我国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重视建筑电气节能发展趋势,它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发展环节。节能环保既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又

12、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也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以及运行模式,这样既能保证经济的不断发展又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通过实践研究出一套比较适合我国经发展及科学体系的节能措施,以便更好的指导和规范我国建筑电气节能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节能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欣.浅析建筑电气节能的合理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7(3) 2梁美贵.浅析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0, (12) 3张蕾.浅谈建筑电气节能技术J.科技风,2010 4王合满.浅谈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措施J科技前沿,2011 5电气技术节能设计方法朱英编 2007 6节能技术综述陈众励等编 2007 简介:马紫君,女,籍贯:深圳,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