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构建高校责任会计摘要:责任会计来源于企业管理的实践。随着新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责任会计在高校中的实施成为高校在新形势下的现实选择。高校引入责任会计体系,可以科学地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因此责任会计在未来高校发展中必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经济责任 高校责任会计 体系设计 一、引言 西方责任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是西方企业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一种内部控制会计。西方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才得以发展并完善责任会计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西方“责任会计” 这一概
2、念逐渐引入我国会计领域,学术界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责任会计的有益经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责任会计是为管理者提供各责任中心履行其经济责任的会计信息。它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中心,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其实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将企业相关经济效益的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由其对本身可控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行自我控制,以保证完成企业经济预算,提高经济效益。在实践中,责任会计制度已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
3、用,在实现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企业软实力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二、高校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可行性 (一)高校已具备了推行责任会计的制度基础。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财权集中后,事权如何保持平衡。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高校内部环境趋于复杂化,对经济业务的信息要求更加细化和精确,对“经营管理”理念更加明确。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精神,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率先实行了校内经济责任制,其他各高校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经济责任制度,这就为责任会计在高校的推行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高校市场性因素的增加为其提供了条件。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
4、组建了一批较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其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学费、科研经费、 “三产”等多种渠道的收入;资金使用也有教学、科研、经营、服务等多种去向。高校运行中涉及领域的扩大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有必要将高校内部的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一级管一级,建立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由于市场性因素的不断渗透,特别是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资产转移后,高校内部的很多部门已经成为实际的法人单位或相对的独立核算单位,这些单位实行分权管理、分权经营、分担风险。由此可见,高校实行经济责任制和与之配套的责任会计制度已具备了条件。 (三)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及预算管理为其提供了技
5、术支撑。责任会计是将会计信息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与业绩考评相结合,是对管理者实施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已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的经验,其校内预算的细化程度以及其编制方法的娴熟,对高校实行责任会计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外,高校已普遍实行的“项目核算”财务会计模式,就是将全校教育业务活动划分成若干个项目进行核算控制,并采用“项目经费卡”形式进行预算、核算和控制。若需要各责任中心所有项目的报告信息,在电算化环境下,可以通过明细账账户的设置、筛选以及对各项目数据的再加工,也可以获得按责任中心、项目差异分析等更为高级的综合信息。 综上,未来高校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分权管理的必然性。
6、没有分权管理,就没有内部各权力部门经济责任的产生,也就没有发展责任会计的必要。而高校普遍实施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为高校责任会计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环境。可见,作为一种以经济责任制形式的责任会计在未来高校发展中必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高校责任会计的体系设计 (一)总体思路。高校要构建责任会计制度,关键是体现出权、责、利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在构建原则上,首先,必须遵循责任会计的基本五项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反馈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其次,要明确责任会计所具备的四项职能:预算职能、控制职能、核算职能、考核职能,这为设计高校责任会计体系提供了依据。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
7、的的事业单位,主要经营活动是教学和科研,应正确划分各级责任中心,划分后的责任中心必须成为有体系、有层次、有关联的责任会计组织结构,并完善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内部结算制度,按照高校特色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考核。由此可见,设计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财务管理权划分责任中心、分解责任目标、编制责任预算、集中处理责任会计核算、出具责任会计报告、进行预算控制、实行责任考核。 (二)设计方案。 1.划分责任中心,确定经济责任人。责任中心是指拥有一定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学校内部组织。划分责任中心,就是要按照责任控制范围划分责任层次,并以确定其主要负责人为责任承担者的责任单位。高校依据
8、自身的组织结构及管理体制的特点,按照财务管理范围和管理层次,将高校责任中心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1)一级责任中心。即校级责任中心,它是以校长为负责人并对全校整体性计划指标(即责任目标)承担主要责任的责任实体。校级责任中心是集投资、收入和费用的控制为一体的责任中心。 (2)二级责任中心。它是高校内部隶属于校级责任中心的次级责任中心。根据高校学科及职能管理性质的多样性,大致可划分为各学院、职能管理、后勤服务和校办产业四个模块。这些责任组织的领导者即为该责任中心的责任人,将其管理职权与履责收益进行挂钩,并对这四个模块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核算办法。 (3)三级责任中心。它是指从属于二级责任中心的责任
9、单位。二级责任中心下属的各科室以及个别能独立获取收入的单位都可作为三级责任中心。 2.分解责任目标,落实责任指标,编制责任预算。各责任中心责任目标的制定就是对各个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对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进一步具体化便形成了责任指标体系,并据此编制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的编制不管采用增量预算、零基预算,还是平衡计分卡,编制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以预算为参照的各项指标是否干涉预算执行者的具体行为,是否能迅速到达并起到示范作用。高校的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预算框架已经深入人心,编制责任预算可与日常的校内预算统一起来,设计好两者项目、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所以,编制责任预算应明
10、确目标,实效为上。 3.建立责任核算体系,组织责任会计核算。高校的责任会计核算,可以依托高校财务机构成立“责任会计核算中心” 。它是整个高校责任会计组织的枢纽,将连接各责任中心,集中处理责任会计业务,发布责任会计信息,出具责任会计报告。高校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可在维持原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双轨制”或“单轨制”的核算模式。为了简化核算,避免重复劳动,对责任区域的核算应采取“单轨制”的模式,即将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合二为一,设计出一套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核算的形式、内容、数字等方面有着密切衔接,包括责任收入、责任支出、责任结算三部分的核算方法。 在二级责任中心,根据高校业务及职
11、能性质的特点划分为各学院、职能管理、后勤服务和校办产业四个模块,并对它们采用不同的核算办法和管理。其中, (1)学院模块是以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为主的责任单位,该模块一般只发生费用不取得收入,其责任目标主要是控制费用,因此可将其归集为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 (2)职能管理模块是以学校管理部门为主的各责任单位,该模块只发生费用不取得收入,其责任目标主要是控制费用,也应将其归集为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 (3)后勤服务模块的各责任中心应模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后勤服务模块中,对于那些能够控制成本和收入的单位,可界定为“人为利润中心” ,而其他后勤服务单位可归集为费用中心(成
12、本中心) 。(4)校办产业模块是具有独立经营决策权的经济实体,该模块各责任中心以经营项目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与收入核算,自负盈亏,因而可归集于利润中心。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转账结算时,可以运用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有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平均价格、标准成本加成价格等多种形式。高校究竟采用哪种内部转移价格更合适,需要就某一种劳务服务的性质以及高校管理的要求来确定。 4.加强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包括来自上级责任中心的外部控制和责任中心的自我控制两个方面。高校对学院、职能管理模块及部分后勤服务模块的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的对象主要是责任费用(成本) ;对校办产
13、业模块的责任中心按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进行控制。同时,各级责任中心应建立经常性的检查制度及定期的评估制度,采用量化指标对其责任目标的实现、经费预算的执行等加以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距和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进。 5.利用责任会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为了发挥责任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控制作用,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便于沟通信息、业绩评价,确保责任预算的实现。业绩评价可以利用责任会计指标,以责任预算为依据,通过责任会计的记录、计算,将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相比较,计算差异数额,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据此对各责任中心进行奖惩。 责任报告是一份
14、具有控制、评价作用的正式校内文件,具有严肃性。由于高校各责任中心的性质和业务特点不同,其责任报告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可有所差别。总的原则是:各责任中心责任报告的指标体系要与其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能充分反映出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责任报告,结合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可以考核各责任中心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实务难点。在设计高校责任会计体系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组织高校责任会计核算。为了降低核算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对高校责任区域的核算比较倾向于“单轨制”的模式。 “单轨制”模式的特点是强调财
15、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的全面吻合,设置一套账表进行核算、控制。在统一的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责任会计科目,充分运用明细账户的设置、平行账户归集转账等技巧,通过电算化运行,将经过财务会计审核过的数据,自动导入责任会计账户,生成即时责任数字报告,使得责任会计核算中的每一项数据都可以在财务会计的账户和凭证中找到支撑。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项目经费卡” ,记载着各项目、各单位的经费收支结余情况。以“项目责任报告”替换“项目经费卡” ,作为责任报告体系中的基础单元,可以进行对各个项目责任预算的质量控制,继而合并汇总获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会计报告。 四、结论 高校应引入责任会计体系,建立校内的“权责关系” ,科学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以调动各级责任中心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高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钢.责任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徐四星.责任会计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J.财会月刊,2007, (10). 3.李耀萍.高校责任会计体系设计浅析J.财会研究,2008, (21). 4.黄宁,周语明等.责任会计框架设计研究J.财会研究,2010, (23). 5.梁萍.责任会计基础理论解析J.财会通讯(综合) ,201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