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内涵与路径探讨摘 要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是当前国家治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包括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当前,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而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的提升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树立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坚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法治思维 法治能力 国家治理 作者简介:罗岚,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
2、13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永红,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理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185-02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是当前国家治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是执政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行动纲领,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
3、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关论述是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国家治理能力的的基本要求,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升法治能力的新期望,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它不仅对领导干部的国家治理理念、治理方式以及行为准则等方面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意义重大。 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内涵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精神,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包括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强调的是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观念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场执行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二者为实现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法治
4、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的逻辑分析法律问题和处理法律事务的思维方式。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就是强调领导干部要具有用法治的要求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方面,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应该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法治理念,没有对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以及法律逻辑的综合思考与分析,是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的。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法律事务的处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对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有清楚的理解,为准确适用法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有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法律精神。只有有了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法律规范、法律原则,确定它们是否与法律精神
5、和法治理念一致,进而才能决定是否应将之作为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依据。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均衡发展,共同进步,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的提高。特别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法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最有力的保障,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普遍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它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自觉、认真地遵守和实施法律,成为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实践法律、维护法律秩序的重要力量。 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在操作层面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6、和法律问题,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而领导干部的法治方式则是指领导干部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处理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可以说,法治方式建立在法治理念基础上,同时又是法律思维的具体应用形式,法治思维需要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在实践中具体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法治思维对法治方式具有决定和支配的作用,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法治思维,才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运用具体法律法规进行决策,并进一步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 领导干部是从事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是具体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7、的重要主体,领导干部的法治方式如何,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事关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非常深远。为此,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治理社会的能力,树立法治思维,遵循宪法法律的权威,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体现法治精神,严格依法办事。 二、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路径 从总体上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则化、程序化,而这都需要法治作保障。因此,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如果没有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无法有
8、效的实现。而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的提升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法治能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我们才能在行动中做出努力,达到真正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效果,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 首先,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首要的就是要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的逻辑分析法律问题和处理法律事务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内在的精神支撑,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是其法治能力的基础,有助于从动态意义上全面建设法治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9、正义。我们要“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就必须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通过领导干部的具体行为来实现的,而领导干部的行为则受到一定思维活动的决定和影响,要保证正确合理地管理社会,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还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依法进行治理。 其次,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必须树立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规则就是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制度、规范、规矩以及标准,我们做任何事必要讲制度、讲规范、讲规矩、讲标准,否则就会没有了章法,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规则意识是指我们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意
10、识,它是一种自觉的意识。领导干部要讲的规则很多,包括法律规则、纪律规则、政策规则、道德规则等,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法律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等,以实际行动维护规则,在实践中自觉遵守规则并用于指导自己的从政行为。不仅如此,还要推行政务公开,将规则公开化、透明化,只有公开化、透明化了的规则才能为人民群众所知晓,并成为约束领导干部的遵守规则的最有效办法。与此同时,还要树立契约意识。我们这里讲契约主要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诚信观念,要说话算数,要一诺千金,要兑现自己对人民的承诺,要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建立诚信政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尊重,才能实现我
11、们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再次,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必须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人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履行义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同理,领导干部也有一个职权与职责的关系问题,行使职权与履行职责也是密切关联的。因为,法律授予了领导者权力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过程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肩负法定职责而不履行、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因此,领导干部在行使管理
12、国家的事务中,不仅要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行使管理权,同时还必须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义务,要依法行使权力,而不得滥用权力。习近平 2013 年 1 月 22 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必须坚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双约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对领导干部而言,也要相应的坚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
13、的双约束。既要坚持遵守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用法律规范规制我们的行为,也要遵守道德规范,用道德规范约束我们的言行,按照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领导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只有广大领导干部既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遵守社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力量的中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 2012-11-8.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 4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