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打造产业扶贫基地推进转型发展彰显外资魅力摘要:以项目为载体、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是推进转型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措施。 关键词:项目打造;产业扶贫基地;转型发展 以项目为载体,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把引进国际项目和先进理念与转型发展战略和扶贫开发相结合。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以务实、创新的作风强化工作措施和管理,采取基层政府主导、农户参与、龙头企业带动、连片开发、标准化、产业化的方法,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农民增收、加快扶贫开发,建设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项目为载体、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是推进转型发展、实现增效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措施
2、 山西省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对外承贷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 15.6 亿元,实施于 5 市 26 县,受益人口超百万。项目建设三年累计投资 90825 万元,涉及 3.4 万户,累计实现产值 76206 万元,增加纯收入 41407 万元。项目重点“突出三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三项体系建设、彰显三方面效益” 。 (一)突出三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1)良种养殖产业基地建设累计投资 39432.79 万元,5989 农户,分别出栏猪 10 万头、牛 2 万头、羊 4 万只、鸡 320 万只,产蛋 2.4 万公斤,累计实现产值 50962 万元,增加纯收入 22348
3、 万元。 (2)特色高效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27943.98 万元、 建设 20779 户、95426 亩。其中核桃 55513 亩,红枣 12070 亩,酥梨 4551 亩,苹果14377 亩,速生 3620 亩,中药材 3665 亩、产药材 7180 吨 277.5 万公斤、产值 5550 万元;芦笋 1630 亩、产出 244 万公斤、产值 1956 万元。累计实现产值 7506 万元,增加纯收入 2616 万元(不含经济林) 。 (3)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6635.4 万元,7809 亩/户栋,其中拱棚 4146 栋/户、温室 2515 栋/户、产
4、菜 4.9 万吨、产值 17082 万元,花椒芽菜 668 亩/户、产出 400 吨、产值 560 万元;旱作农业 480 亩/120户、产出 192 吨、产值 96 万元。累计实现产值 17738 万元,增加纯收入16443 万元。 (二)着力抓好三项体系建设 (1)支持农户与市场联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722.5 万元。其中,农产品加工,完成投资 761.10 万元,建成恒温库 1 座、年增贮藏能力2000 吨、辐射带动 3120 户。就地加工,完成投资 554.5 万元,建成红枣烤房 100 座/户、年增加工能力 2400 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体系建设,完成投资 406.9 万元,累
5、计实施“三品认证”基地基地 8 个。进一步提高项目产业发展亮点,带动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 (2)支持农户能力建设培训和产业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户实施、实用技术、产品认证和项目财务、工程、监测等“六方面能力建设” ,累计完成投资1147.59 万元、培训 18.2 万人(管理培训 11430 人次) 。农户实施、技术能力和技术服务与项目管理业务能力、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用、绿色技术进一步推广。 (3)支持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942.8 万元。积极引进推广国际先进理念、技术、管理和经验服务项目建设,重点加强 “四方面”建设和措施。第一,充分发挥“四个机制作用”:发挥项目领
6、导组协调作用,发挥财政、审计部门资金管理监督作用,发挥项目办组织协调、实施管理作用,发挥各领导组成员部门的技术支持服务作用。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问题,推进项目实施、验收、报账、支付进度。第二,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控。认真落实各项实施管理办法 ,从实施管理各环节加强过程管控。完善各级验收评价机制和评价制度,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合格、手续完备。项目建设中积极总结推广“政府牵头连片开发、企农共建产业基地和联户小规模示范小区建设 、农户入园经营、企业或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实施模式”和经验,提高项目实施水平。第三,加强项目指导和资金监管。通过制订安排年度工程财务实施计划 、 配套资
7、金计划 、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和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工作思路和意见指导。通过以省扶贫办、财政厅名义起草下发工程实施和财务管理意见 、 加快提款报账和资金支付进度的意见 、 关于限期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和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的意见 “三个管理意见” ,及时明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意见,规范管理。通过配合省审计厅开展年度审计、组织资金检查、逐市县督促、限期整改等措施,及时解决贷款转贷担保困难、资金滞留、报账进度慢等问题。第四,开展项目进度监测评价。组织市县开展进度监测,按季报送工程财务进度监情况报告 、 项目年度环境监测报告 ,通过建立项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开展年终总结考核,科学评价项目绩效。 (三
8、)彰显三方面效益 (1)基地建设经济效益显著,累计完成投资 90825.14 万元,实现年产值 76206 万元(不含果业) ,年增加纯收入 41407 万元。其中养殖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39432.79 万元,实现年产值 50962 万元,年纯收入 22348 万元; 特色高效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944 万元,实现年产值 7506 万元、年纯收入 2616 万元; 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6635.4 万元,实现年产值 17738万元,年纯收入 16443 万元。 (2)项目实施社会效应突出。项目区畜牧养殖、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
9、设,带动了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规模发展; 基地园区建设、 “三品认证”进一步提高项目产业发展亮点;产业体系建设,为农户获得贷款提供了企协担保和产品销售服务;年增就地加工能力 2400 吨、年增贮藏能力2000 吨、辐射带动农户 3120 户;54 个企协辐射带动和担保项目户受益人 73 万人;项目直接受益人口 15.1 万人,项目总受益人口 107.4 万人。项目培训劳动力 18.2 万人日,其中妇女 11.7 万人;劳动就业 1.1 万人(妇女就业 0.66 万人、占 55%) ;项目实施对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与男性平等参与的机遇和资源、稳定收入、获得参与权和决策权,
10、提高经济社会地位、技能技术与经营管理素质。项目实施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区人均收入由项目实施前 2007 年的 2289 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3874. 5 元,年均增长 14. 1%,贫困发生率由项目实施前6.6%下降到 2.7%,低收入发生率由项目实施前 10.1%,下降到9.5%。 (3)项目建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预期效应明显。在项目实施中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发展,项目实施增加植被覆盖 10.3 万亩,平均提高预期植被覆盖率 0.1%;年减少气象灾害损失3780 万元,减少水土流失 253 万吨、减少注入河流泥沙约 59.85 万吨、减少土壤肥力损失
11、 2.5 万吨、间接经济效益达 8395 万元,年可降低固定粉尘 3.3 万吨、间接经济效益达 1165.5 万元,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 667万吨、间接经济效益 3150 万元,年可增加固碳能力 6 万吨、放出氧气4.54 万吨;年生产有机肥还田 82 万吨、温室采用黄板诱虫等物理防虫措施,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畜禽排泄物堆积发酵无害处理占 86%,沼气处理占 11%,减少了环境污染;实施 “三品认证”基地 8 个,改善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推广管灌、滴灌、渠灌等节水技术,比传统漫灌节水约 30%左右,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产品质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产业基地建设
12、绩效被亚行检查评为“非常满意等级” ,省扶贫办授予“产业基地县”称号,省政府项目领导组誉为“产业项目、富民项目、示范项目、窗口项目” , 山西经济日报誉为“农业产业化样板” 、 “为百万农民打开增收之门” ,被山西日报 山西工人日报以“建设纪实” 、 “情系扶贫我心永恒”等为题赞誉项目成就,经验做法在亚行和财政部“中期检查会议”进行全国典型介绍和推广。 二、把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与实际相结合,总结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模式,保障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项目管理是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把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与实际相结合,总结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模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重点采取五
13、方面的方法措施。一是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领导组协调作用,争取各级政府领导对项目的重视;发挥成员部门资金配套及技术支持服务的作用,保障配套资金和技术服务的支持;发挥财政、审计部门资金管理监督作用,保障资金管理规范运行;发挥项目办组织协调、实施管理作用,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问题,推进各项目县实施、验收、报账、支付进度,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创新和推广“示范实施模式” 。积极总结推广了太谷、榆次等县政府牵头、连片开发、园区化建设现代温室、农户入园的实施模式;推广永济、汾西、平遥、柳林等县企协牵头、联户小规模集中建设养殖园区、企业或合作组织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实施模式;推广汾西、离石、临猗等
14、县干鲜果连片开发的实施模式;调动政府部门、农户、企业或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带动作用,降低建设、生产成本,保证受益者的利益。三是强化管理过程管控、通过认真落实项目工程、财务、验收、报账、采购、培训、监测等 “实施管理办法” ,从计划安排、项目户选址确认、施工监管、完工验收、计划安排、提款报账、资金支付等环节加强过程管控。完善验收评价机制和制度、工程检查和农户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县全面验收负全责、 完工总结报告制度,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合格、手续完备。四是强化能力建设。省级重点组织举办项目财务、工程、监测、节水管理、经营管理、产品认证、境外等方面业务培训,县级重点举办农户实施和实用技术推广培训,为农户和项目管理提供技能、技术及能力,提高受益户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意识。五是加强项目指导和监管,通过制订年度工程财务实施计划进行指导,通过会议、工作思路和意见强化指导,针对实施存在问题及时制订“管理意见” 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开展年度审计、资金检查、目标责任考核等措施加强监管。通过加强进度、环境监测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及时评价项目效应,保护环境。 (作者单位:山西省世行贷款扶贫开发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