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384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摘要:香港公屋是世界公认的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严重匮乏的土地资源,持续高涨的住房需求造就了香港公屋住区高层高密度的空间形态。而公屋的公共空间成为了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缓冲绿地,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邻里交流的场地。作者结合实地参观学习,以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公屋室外公共环境设计和公屋内部公共环境设计两方面总结了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特色,以期对中国内陆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香港公屋公共空间设计特色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香港公屋建设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截至 2013 年,香港已兴建约122 万套公

2、共住宅单位,为占香港总人口 48%的居民提供住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应对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窘迫、住房需求持续高涨的状况,香港公屋住区开发均采用高层高密度开发模式,住宅的户内面积紧凑、高效、也略显狭小,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住区室外空间环境通常设施精美完善,成为补偿户内空间窘迫的主要手段。香港房委会在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以“经济高效、以人为本”为原则,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满足入住居民全方位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避免新建城市贫民窟的出现。经过 60 余年的实践摸索,香港公屋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公屋室外公共环境设计 1.1 立体化的空间利用 通过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充分

3、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使用强度。 利用屋顶平台。 屋村中多会利用面积比较大的商场、多层停车场等较矮建筑的屋顶作为活动平台,这些平台配有绿树和休息座椅,虽然设计简单,但是却扩展了室外场地面积。 底层架空。香港公屋通常不在建筑首层布置居住单元,而是留作架空空间。这种做法首先利于室外环境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适应香港地区闷热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其次可以提供室外活动空间。公屋的架空空间可以遮风避雨,领域感较强。三是人在行走时视野被打通,使外部空间在水平方向得以延伸,减少了高层高密度建筑的空间压迫感。四是可以灵活布置功能。架空空间的结构网络规整,可以满足多种功能的布置要求。一般底部两层不住人,一层局部架

4、空,作为人行通道辅助以绿化,不架空部分用作服务设施用房,二层全部架空并由一个大平台连接各住宅楼,楼与楼之间的平台作为开阔的活动场地,底层架空作为休憩场所和人行通道。1.2 室外场地的功能化布局 经济实用的绿化配置。在绿化配置方面,选取适应香港地区气候的乔木灌木,配以少量的花卉,通过不同的树种间的相互协调营造富有生命力的住区生态环境,同时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 健全的游乐健身设施。屋村中随处都有可以让居民休憩的地方,每一处边角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安放了座椅或是设计成供人可坐的样式。枝叶茂盛地、空旷地分别设置康乐器械、游乐设施或篮球场,供不同人群活动,以放松身心。 1.3 景观设计的绿色可持续 香

5、港房屋委员会自 2003 年以来已将多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于公共屋邨的设计上。包括太阳能与及风力供电的户外照明设备、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池等。在屋村的室外环境设计中尽可能多釆用环保的材料和建造技术,并同时加大屋村内部的绿化面积,建设绿色屋村。 如蓝田邨与电网连接的试验性单晶硅光伏系统,已于 2009 年 8 月投入运作。系统发电量为 33.2 千瓦,供应蓝田邨在公用设施方面所需的部分电力,令本地发电厂相应减少年均 24.5 公吨的碳排放。 图 1 廊架绿化图 2 儿童活动场地图 3 蓝田邨社区园圃 2.公屋内部公共环境设计 公屋设计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将公共交通面积降到最小,从而把户内使用面积做

6、到最大。公屋的交通流线设计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尽量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2.1“空中街道” 。最早采用“空中街道”概念的是长沙湾已婚警察宿舍,基本可以看成是两个多层板式住宅楼的叠加,下面 7 层,上面 4 层,在展开约 320 米长的交通线上设两组电梯,电梯只停第八层。住户或从地面层沿两个单位之间的楼梯步行至各自的单位,或直达街道层,再向上或向下步行至各自的单位。 “空中街道”不仅在垂直交通和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也成为建筑表达的重要特征。 2.2“空中大堂” 。观龙楼采取了“空中大堂”这种概念,具体组织方式是 6 栋大约 22 层的板式建筑相互连接,呈线性排列。整个复合体设置一处集中的

7、垂直交通,住户从这里搭电梯到相应的楼层,再步行至各自的单位。电梯大堂每两层设一个,单纯的交通空间成为一个公共空间。电梯分两组,每组 3 部电梯,两组电梯分别服务特定的楼层。也可将中间的交通空间扩大,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大增强了交通空间的开放性。 结束语: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内地住宅产业开发模式的又一次变革。由于处于初始阶段,许多保障房设计者对这次变革在思想上缺少应有的敏感,仅把保障性住房设计归为一种要求低、修改、周期短的项目类型。保障房住区因此普遍出现设施不完善、交通出行不便、绿化设计简陋、活动空间缺乏尺度感等公共空间的问题。相比之下,香港公屋采用了多种途径创造出合理舒适的公共空间,为我国大陆地区的保障房建设提供了有意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汝万,王家英. 香港公营房屋五十年:金禧回顾与展望.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代香港房屋委员会和香港亚太研究所出版,2003. 2 黄玲玲. 香港公屋制度研究与平面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2012. 3 顾大庆. 经济适用原则乃公共住宅的设计之源:香港早起公屋的设计特色初 探. 时代建筑,2011(4):50-55. 4 香港房屋委员会官方网站.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作者简介:宁剑(1987-)女,山西运城人,学历:硕士,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