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397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内容摘要:马克思经济理论虽未直接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然而却存在大量的产业发展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为四大类,即产业结构协调思想、产业技术支持思想、产业组织创新思想和产业区域布局思想等。这些思想共同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 产业发展思想 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 本文对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进行梳理归纳,认为马克思的产业结构协调思想、产业技术支持思想、产业组织创新思想和产业区域布局思想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发展理论框架,对于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意义重大。 马克思的产业结构协调思想 产业结构协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的

2、经济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产业结构思想,本文着重分析马克思的产业结构协调思想,它们对于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协调具有重要启示。 马克思提出了不同产业部门间比例协调发展思想,他对不同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的分析大致有两个层次:层次一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间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在简单再生产中,第 I 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 v+m 价值额(也就是第 I 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与此相应的比例部分) ,必须等于不变资本c,也就是第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分出来的与此相应的部分;或者说,I(v+m)=c” 。层次二是指两大部类内部也存在协调比例关系。以第部类为例,马克思将第部类划分为两部

3、分,即必要消费资料(a)生产和生产奢侈消费资料(b)生产。他指出:“必要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奢侈品的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以(v+m)在a 和b 之间的分割为条件的,从而也是以c 在(a)c 和(b)c 之间的分割为条件的” 。不仅第部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部类,事实上第部类同样也可以划分为若干分部类,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原材料生产与加工生产之间的关系。社会化生产越是发达,该划分将越细密,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协调关系。 马克思揭示了产业结构升级思想,在分析两大部类内部以及两大部类之间保持协调的增长比例的基础下,他强调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是产业结构在某一“级”

4、上量的积累过程与升级过程。该思想极富创见,它为列宁丰富马克思的产业结构升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姜泽华,2002) 。在马克思产业结构升级思想基础上,列宁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崭新的扩大再生产公式,最终提出了技术进步前提下生产资料生产将优先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思想。实际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了结构升级的内在特征,而结构升级的路径则趋向于建立以投入产出效应强的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机制思想,在对不同生产部门间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分析时,强调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时间的差异,不同产业部门会造成不同的产业利润率,然而

5、产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不同产业部门利润率发生变化,利润率较高的产业部门不断地从利润率较低的产业部门抽走资本,从而使不同的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王建优,1999) 。马克思强调:“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总之,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使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 。可见,市场机制诱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大进大出” ,也会带来资源严重浪费和结构失衡,对于市场自发作用所导致的失灵,马克思继而又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机制,即通过计划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入和流出,然而该机制则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计划经济取

6、代市场经济的时候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 马克思的产业技术支持思想 产业技术是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被公认为把技术进步当作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变量的第一人(何荣天,2000) 。 马克思分析了科技进步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认为二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产业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平,表现为科技进步是推动要素升级的决定因素,不仅“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而且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进而影响了要素间的替代关系。进

7、一步地,马克思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认为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影响了不同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资本有机构成,进而推动了新兴产业部门的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资本在垄断利润的驱使下不断流向创新产业,从而改变各部门比重的过程(陈英,2007) 。因此,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是由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并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同时,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产业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现代产业体系对于高新技术的内在需求对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还阐述了影响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内部因素,即劳动、资本等生产力因素制约技术的进步,推进产业体系技术支持的过

8、程是与劳动、资本等要素的发展是同步的。二是外部因素,即社会制度等生产力因素制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必然存在于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之下,因此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必然要推进相关产业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与产业体系技术创新相匹配的制度体系。 马克思的产业组织创新思想 产业组织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虽未明确提出“产业组织”的概念,然而在其相关论述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产业组织思想,如协作、竞争与垄断、规模扩大与集中等,这些产业组织创新思想对于分析现代产业体系的组织创新问题具有重要启示。马克思提出了协作的思想,认为专业化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催生新

9、的生产力。集体力远远大于个体力,产业体系的组织创新实质上就是探索如何更好地通过协作形成较强的集体力,这不仅表现在企业内部的协作,又有企业之间的协作,二者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产业体系的演进。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两种形式的协作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探索了企业组织形式成长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即建立在资本积累基础上的个别企业分工协作引起了企业的扩大,另外一种方式,即个别资本通过合并、兼并的方式的增大(张富春,1997) 。马克思在分析企业规模扩张的第一种形式时指出, “较大量的生产资料积聚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是雇佣工人进行协作的物质条件,而且协作的范围或生产的规模取决于这种积聚的程度” 。由此可见,通过资本

10、的不断积累,单个企业能够不断实现规模的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张还可以通过合并或兼并的方式。他进一步指出竞争和信用是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组建股份公司是一种有效形式,他认为股份公司是适合资本集中的一种组织形式,而资本集中本质上是对资本加强控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一种方式,所以,按照资本控制的内在要求,大企业组织必然出现(刘凤义,2008) 。这种企业大型化的趋势在今天突出表现在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风起云涌。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分析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部门内竞争促使某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增加产品销售数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最终可能改变该行业的市场结构,形成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某些领

11、域的企业还会通过各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组织形式进行联结,从而形成了各种网络组织形式。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各种企业集团、企业网络等现代组织不断推进的结果。 马克思的产业布局思想 产业的合理布局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趋势,马克思的产业布局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产业地域分工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分析现代产业体系的区域布局有很大启发。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城乡产业的分离与融合的问题,他认为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城乡分离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中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 。将农业集中布局于农村地区,而工业集中布局于城镇地区,这实质上在不同的区域空间上实现了产业的合理布

12、局,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这种布局就会由于在城乡间产业的分离而阻碍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产业向原材料市场的就近转移,从而在比较优势基础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如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集中就体现了这一点。因而马克思的城乡产业的分离与融合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马克思还提出了产业地域分工的市场原则,他认为,产业的合理布局要依靠市场原则,而违背市场原则的依托行政手段强制布局的方式则会引起产业布局的失效,因而遵循市场原则,依据产品价格,实现地区间的流入流出以调节产品供求关系,可以促使资本和劳动不断向最有力的区域推进和集中。当然这种自由流动需要依赖地区间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消除贸易保

13、护主义对地区间市场的影响。 马克思还论述了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合理布局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把特殊生产部门固定在一个国家的特殊地区的地域分工,由于利用各种特点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出现,获得了新的推动力。 ” 马克思产业发展思想及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启示 马克思产业结构协调思想告诉我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协调,为此必须要实现不同产业间的按比例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合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调整机制,进而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结构的优化升级。马克思产业技术支持思想说明现代产业体系不同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

14、实质上是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产业组织创新思想说明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是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今条件下产业组织的规模化更多体现在企业的集团化、集群化和网络化等模式,为此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提高产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马克思产业布局思想指出,现代产业体系的区域布局应该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将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移,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之,通过对马克思经济的分析,理论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包括结构协调、技术支持、组织创新和区域布局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和推动力,实现传统产业

15、组织向现代产业组织的转变,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运行。技术支持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力量,不断提高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持水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内容,是推动结构协调、组织创新和区域布局的根本动力。结构协调是现代产业体系演进的内在机制,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是提高产业体系层次和水平的具体路径。区域布局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在区域间有效配置的具体机制,是现代产业体系在不同区域间的具体实现。总之,四大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驱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姜泽华.马克思的产业结构升级思想J.当代经济研究,2002(1) 2.王建优.马克思利润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当代经济研究,1999(10) 3.何荣天.马克思关于产业技术的思想及其政策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0(3) 4.陈英.马克思的资本流动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J.教学与研究,2007(12) 5.张富春.论马克思的企业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7(1) 6.刘凤义.论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发展J.经济学家,200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