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分积分”教学评价模式的实践摘要:本文从“送分-积分”教学评价模式的定义、前提、特点、实践案例四方面分析,证实该新型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送分-积分”教学评价模式;“送分-积分”评价模式的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40-02 一、 “送分积分”模式的定义 1.“送分积分”教学评价模式是指教师向学生公布根据不同的教学评价的要点按职业要求的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评分标准,完成“送分” ;学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取得相应的分数,完成“积分”的教学评价模式。2.该模式内涵是教师将教学任务按职业要求划分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设有不
2、同的评分标准,并提前告知学生,鼓励学生争角色争任务,完成教师“送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工作内容,通过采取配合、沟通、讨论、商议、协调、支持等相互合作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取得相应的分值,完成学生“积分” 。 3.“送分积分”模式的设计思路是要扩大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兴趣范围,找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兴趣点,教师送分,学生积分,为全面合理地考评学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就业之路的拓展做充足2的准备。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建立“送分积分”模式,形成一个教、学、评的良性循环。 二、 “送分积分”模式的前提 1.明确分数的含义。我们送的“分”是基础理论的分,是技能开发
3、与拓展的分;学生积的“分”是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分。 2.明确专才与通才的认识。我们的观念必须转变。社会有分工,要求一部分人成为专才,一部分人成为通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专才教育。我们提出,专业素质要“专” ,综合素质要“通” 。 3.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成为“社会人”为中心的认识。高职的学生就业率较高,我们的学生是否一毕业就能胜任复杂多变的社会,尽快由学生身份迅速变成社会职业的身份,是摆在现实中的问题,所以该种评价模式就有社会方法内容的量化评价。 4.明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为教学过程的改革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使评价服从并服务于教学。
4、三、建立“送分积分”评价模式的特点 1.体现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美国教育学家提出,人的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我们设置的教学虽然不能表现所有的智能,但是还是可以设计许多评价方面和评价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劲头。 2.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据统计,用人单位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3能力(65.9%) ,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 ,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 、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模式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
5、性,这就是“送分”的过程。 3.促使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表现在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具体地,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其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得到提高,这就是“积分”的过程。 4.提升学生的后续工作能力。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当劳动组织、身份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5.完善学生发展特长和创造力。现在,很多学生不是没有特长和创造力,而是没有机会去发展他的特长和创造力。 6.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自己的知
6、识结构得到扩展和提高,带动了真正有价值理念的研究。 四、 “送分积分”评价模式的实践案例 建立“送分积分”评价模式,体现在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1.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 (1)专业能力重点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课程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对该课程的把握程度是衡量其今后的工作方向的稳定程度和立足程度。送分4点和考评点集中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上,以强记、辨析和分析为主而设置。学生则以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的为目标,积累自己的分数。该项分数占总评分数的 40%左右。 (2)实际操作能力重点指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掌握,课程体现在综合实训课和顶岗实习课。学
7、生对该课程的把握程度是衡量其今后的工作上手快慢程度和举一反三的变通程度。送分点和考评点集中在对实践技能的把握上,以脑快、眼快、手快为主而设置。学生则以自己对其的热衷程度参与,积累自己的分数。该项分数占总评分的 30%左右。 (3)社会能力重点指学生应对今后工作和社会的拓展能力,课程体现在专业岗位的设置与管理,职业道德的规范与执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职业沟通的技巧与训练等诸多方面。学生对课程的把握程度是衡量其今后步入社会后的专业拓展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素质拓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送分点和考评点集中在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身心健康情况等方面
8、而设置。学生则以自己对其自身的要求和修正情况积累自己的分数。该项分数占总评分的 30%左右。 2.“送分积分”评价模式的实践案例。活动名称:分析偿债能力。活动背景和设计理念:分析偿债能力是会计报表分析中指标分析的第一个任务,学生需要了解分析的思路和方案,并且完成一个实际的案例分析。本次活动的要求在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的条件下完成分析任务,得到相应的评价分数。教师的工作时讲解关键知识点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布置任务:(1)学生倾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理解其理论知识。时间 2 课时。 (2)学生完成查询资料,计算指标,对指标结果进行分析,5写出分析报告,并制作幻灯片,在班里讲解、展示。时间 4 课
9、时。实施任务及“送分”和“积分”过程:教师讲解前,学生独立倾听,教师开始宣布提问、讨论、辩论的评价式记分规则,即开始了“送分” 。教师讲解知识点时,学生记录各自的关注点和重点,其中有学生开始提问不清楚的内容,即开始了“积分” ,在教师为第一位学生确认“积分”有效后,学生们开始活跃思考,并发言、争论,积极地为自己“积分” 。这一阶段的“送分”和“积分”基本体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布置任务,宣布“分送”规则后,学生在估计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能力后,提出是否可以与同学“合作” ,教师同意后,班里成立了许多小组。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到最终的验收,体现出小组成员在协作和沟通中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各自在
10、其特长上积累自己的分数,形成了“积分”过程,分别表现出查询资料能力、计算能力、制作幻灯片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一阶段的“送分”和“积分”集中表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以上“送分积分”评价模式的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三大能力的培养。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评价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从总结性评价发展到注重评价的形成性作用。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样。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协作等定性分析,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解析论证。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模式是完全可行的,符合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61课题组.教学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