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87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四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感是人对数的一种感悟,是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 10 个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数感的建立,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注重结合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采撷生活实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理解数的意义及其数量关系,培养数感。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数的教学,我巧妙地利用学校课间操操

2、场上学生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猜一猜“今天操场上有多少位学生?”通过猜数的活动,置学生于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在学生通过“数豆子”活动初步建立万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如“一张报纸,估估看,一面有多少个字?” “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20 米)?东方明珠塔有多高(468米)?它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高?珠穆朗玛峰有多高(8844 米)?它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高?”这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动手实践,积累数感 2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对数感的表述为感悟, “感”是外界刺激作用于

3、主体而产生的,它含有原始的、经验性的成分, “悟”是主体自身的,是通过大脑思维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创设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及数量关系等,在“做数学”中积累数感经验。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的教学,我以 11 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才能让别人很快地看出是 11 根”进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 根 1 根地摆;2 根 2 根地摆;5 根 5 根地摆;一边 10 根一捆,另一边 2 根等四种摆法。我们知道,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把 10 根小

4、棒捆成一捆”是理解 10 个一也是一个十的支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摆出了各种方法,对哪种方法更优越,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而出示四个画面(13 根小棒) ,1 根 1 根地摆,2 根 2 根地摆,5 根 5 根地摆,10 根为一捆地摆,四幅画面均以 2 秒钟的时间出现,然后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 根 1 根地摆” “2 根 2 根地摆”“5 根 5 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而感到无奈时,10 根为一捆的摆法却带给学生惊喜,异口同声地说出 13 根。这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 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体验感悟了“10 根扎成一

5、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积累了学生的数感经验。 三、注重估算,发展数感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3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可见,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把关注点从数的具体意义的理解及数运算法则的掌握、运算技能的训练上,适当地转移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估算,感受数的大小或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促进学生对数的感觉,发展学生的数感。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 ,在学生通过

6、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初步建立了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进行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 “这根铅笔大约有多长?实际测量一下有多长?相差多少?” “这块黑板的长大约有多长?实际测量一下有多长?相差多少?”让学生运用刚建立的相对粗浅的数感去感知、体验。先估后数,进行对比,使得学生进一步修正对长度单位的感觉,形成相对清晰的数感,这样在不断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四、注重解决问题,丰富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其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对数的直觉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世界,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丰富数感。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除法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乘除计

7、算法则后,教师出示这样的一道实际问题:小明妈妈到文具店买了 5 枝铅笔、7 枝圆珠笔、8 本笔记本和 4 个文具盒。每枝铅笔 0.4 元,每枝圆珠笔 1.2 元。妈妈给售货员 40 元,找回 0.9 元,对吗?题目刚一出来,学生就纷纷拿起笔来计算。一会儿,有的学生就提出这道题不能做的,没有告诉笔记本和文具盒的单价。这时,教师给予4学生一个合作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 “想一想: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已有的数感,很快地发现铅笔的单价 0.4元,圆珠笔的单价是 1.2 元,它们的价钱都是 4 的倍数,而笔记本和圆珠笔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们的个数分别是 8 和 4,也就是说它们的价钱都是 4 的倍数。而刚才售货员收的钱是 31.1 元,不是 4 的倍数,显然是那位售货员算错的。正是由于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才有可能对这些数有着具体的感觉,悟出这些数的特点,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地丰富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生长,逐渐丰满的。因此,教师要有统筹的观念,明确各个学段对数感培养的具体要求,结合每个学段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中悟,悟中学,逐步培养、积累、发展和丰富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