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506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教学实录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并请同学们查阅了课文中第一段所提到人物的相关史实。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 生 1:傅说原来是个瓦工,为人家砌墙,殷王武丁任用他做了丞相。 生 2:胶鬲原来是贩卖鱼和盐的,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生 3:孙叔敖在水利方面很有才能,但是他居住在偏僻的海滨,楚庄王任用他做了重臣。 生 4:舜原来是个农夫,以孝出名,被尧重用后做了他的接班人。 生 5:管仲被称为“天下奇才” 。原来是齐国公子纠的大臣,公子纠和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管仲作为罪人却被齐桓公任用为丞相。 生 6:百里奚原来是春秋时期虞国

2、的大夫,虞亡后四处流亡,被卖为奴隶。秦穆公听说他很贤智,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任用为大夫。 师:通过六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觉得这六个人有些什么共同之处? 生 1:都很有才能。 生 2: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 3:但是都是吃了很多的苦,或者说是历经坎坷和磨难。 生 4:有的甚至差一点失去自己的生命。 生 5:最后都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垂青史。 2师:你用词准确、凝练,真棒! 师:刚才同学们概括得很正确、全面。确实,课文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这几位由落魄、潦倒到施展才华、被委以重任的贤人。联系这几个人的经历,咱们探究一下,这一段中的“发”和“举”这两个动词如何理解?有学者认为这是作者为了避免用词

3、重复,意义相同。你们认为呢? 生 1:我比较舜和傅说的奋斗历程,感觉好像“发”带有一种被上级相中、选拔的意思,和我们所熟知的“禅让制”本身的操作过程相吻合;“举”带有一种被同事、朋友、下级举荐、推举的意思。感觉上,好像“发”是自上而下的多一些, “举”是自下而上的多一些。 生 2:我赞同他的看法。尤其是舜。 师:你们的说法让我想起了“举孝廉” “举人”等词语。似乎有些道理。 生 3:我不这么认为。这几个人都是在当时以贤明、博学、有才能著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人,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别人举荐才被任用。比如说管仲,他出身官宦世家,很早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了。所以我认为这两个词作者用来表示同一种意思。 师

4、: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这几个人的事例都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齐声)逆境出人才! 生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生 3: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众鼓掌)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正如文中所说,故天将 生(齐):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所以 生(接上):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孟子认为,上天要下降重大的任务给以上这类人,具体要经受哪些苦难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呢! 生 1: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 (教师板书) 师:用了排比句,理解比较准确

5、。看看有没有提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的词。 生:我看了书下的解释, “苦” “劳” “饿” “空乏” “乱” ,好像还有接下去的“动” “忍” ,这儿都是使动用法,要注意。 师:这个同学学习特别认真、细致,找出了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值得夸奖。 师: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人的才能就会增加了。所以,我们不如把“逆境出人才”改成 生:(齐声):“磨难造人才” (也有学生说“出” , “成”等词语) 师:那么,这段中的“不能”和我们现在的表述意义不同,应该是“没有的才能” 。 师:我们把这几个组比较整齐的句子一起读一下。 4生:(齐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请大家再齐读

6、刚才那位同学翻译的也是比较整齐的一组句子。 生:(齐读)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 师:请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两组句子后的感受。 生 1:我觉得翻译后的文字通俗易懂,也好理解。 生 2:我觉得翻译后的句子太直白,还是古文有种含蓄的美。 生 3:应该是比较有内涵,意蕴深刻。 (学生鼓掌) 生 4:古文似乎还可以唱着读,很好听。 (学生纷纷让他试一试) 生 4:(模仿电视中古人吟唱的声调,摇头晃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这位同学很有表演的天赋,那么就请你用刚才的音调把黑板上的译文也唱一下。 生 4:(也模仿电视中古人吟唱的声调,

7、摇头晃脑)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 (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生 4:(有些不好意思)读后面这一段我觉得自己像周星驰,有点滑稽。 师:的确,我们的古文具有一种可贵的特性:音韵美。凝练、含蓄、音韵美是我们中国古代语言长盛不衰的原因,作为 21 世纪的现代中学生,我们为之自豪,应该热爱她,并且传承发扬光大。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5千古名句。 师、生:(齐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清明盛世,也会经受一些挫折,甚至是磨难。比如 生 1:考得不好。 生 2: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 生 3:被人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顿。 生 4:

8、我曾经骑车摔了下来,骨折了。 师:(伴随着夜曲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了几幅图片:非洲儿童乞讨图,山西某煤矿工人井下采煤图,西部山区老农蹲在干旱至裂的田头图,金融危机中一个美国人街头待聘图。接着播放两段报道:山东某集团年轻的董事长因为企业倒闭而跳楼自杀,四川民政部门最新统计出的地震后孤儿和孤老的令人惊心的数字) 师:面对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我们遭受的痛苦显得那么渺小。但是,老师想问问,遭受不顺利的时候,你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生 1:痛哭了一场。 生 2:心里郁闷了好几天。 生 3:我也是。 生 4:疼得我大喊大叫。 师:用课文中的四个三字短语来说就是:困于心,衡于虑,

9、征于色,6发于声。 生 1:太准确了,凝练、含蓄、音韵美。 生:(齐读)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师:这组句中的“于”怎么理解? 生 1:我觉得好像理解成“在”比较通顺。我来说说这组句子的意思,大家给我判断一下。在内心困惑,在思维上堵塞,在脸色上,在脸上表现,在声音中这种痛苦发出来。 生 2:我赞同他的理解。就是最后一句可以说成“嘴里发出痛苦的声音” ,这样才通顺。 师:非常好。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就是:信,达,雅。不但要准确,还要通顺、雅致。 师: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我们来看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怎么翻译? 生 1: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和能辅佐君主的贤臣,国

10、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成为外部的危险,国家要灭亡。 生 2:“恒”可以说成“经常” ,我们好像以前学过的。 师:这位同学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迁移。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前后所学相关知识的迁移,古今的迁移,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成语好多都保留着古汉语的意思,这对我们学习文言文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学会迁移。 师:这位同学还有一个词语没有说清楚,就是“则”在这儿怎么理解? 7生 1:我来迁移一下(学生笑) , “则”一般理解为“那么,就” ,但是放在这句里好像不通顺。放在最后一句里就说得通了,是不是课本印错了?(学生大笑) 生 2:这三句说的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是特指哪件事,哪个国家。这样的话

11、,我觉得这个字在这儿说成“假如,如果”好像更贴切些。(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那么这三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 1:贤臣和敌对国的重要性。 师:贤臣我们很好理解,可是有哪一个国家不希望自己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呢?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有一座雕塑,名字就叫“打结的手枪” 。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可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这又怎么理解呢?矛盾吗? 生 2:我觉得不矛盾。站在这篇课文的角度延伸,磨难和不顺利对人有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益。 生 3: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也很多。比如说清政府因为夜郎自大,以“天国”自称,以为全世界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国家,因而让西方国家用鸦片和大炮迅速敲开了国门。 生 4:我说一个

12、正面的。据我所知,唐朝很繁盛,但也是连年征战,边蕃少数民族总是想到富庶的中原捞点什么。所以据统计,唐朝也是发动战争最多的朝代之一。现在看看这三句话,唐朝的鼎盛是不是也和敌对国多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生 5:我说一个大自然中的现象,虽然不是讲国家的,但是道理是一8样的。挪威人喜欢吃新鲜的沙丁鱼片,但是这种鱼捕捞后不易存活。有人在往船舱中的沙丁鱼群中扔了几条鲶鱼,结果沙丁鱼四处惊慌游动,存活率大大提高,人们就能如愿吃到新鲜的沙丁鱼片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渴望和平是人心所向,但是国与国之间必要的冲突更能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才更具有发展力。这是矛盾的辩证统一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

13、说:磨难造强国。 师:课文从个人讲到国家,深刻而透彻地论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 1:磨难、挫折造就人才和强国。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哪一句? 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的对比事例就是充分说明了这两句话。这儿的“于”理解为“因为”更好些。那结合全文,你们觉得这两句中的“生”和“死”有些什么内涵? 生 1:活着,死去。 生 2:因为课文中还提到了国家,所以还可以理解为:存在,灭亡 师:同学们怎么还忘记了自己了呢? 生 3:对我们来说,可以理解为:进步,退步。 生 4:应该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师:短短 8 个字涵盖了这个世界上所有存活着的生物的生命法则,精辟而富有哲理,值得我们玩味。让我们记住这个法则。 师、生:(齐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当我们沉醉于安逸时,我们必须知道: 9生:(齐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宣布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