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刍议悟学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悟学式教学强调遵循学习的规律性。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规律, “顺势而为” ,才有成功的可能,反之,将一事无成。学习也是有规律的。无论是读书学习,抑或是做工学艺乃至修炼做人,都各有“门道”亦即规律性。所以, “感悟学习”理念的至大心得,就是学习必须善于寻找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 。 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要加强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悟出学习历史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效使用教材
2、教材是老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有时候我们认真备课,自己都感觉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但是实际效果却并非如此。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思维,备课不是备学生怎么学习,而是被教师如何去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过多地考虑自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感受。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时机,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不明白,就越俎代庖了。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变成了观众。教师口沫横飞,但吃力不讨好很多知识虽然课堂上老师不辞辛苦地落实了,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我们科组经常会探讨教学效率的问题,科组的谢老师和胡老师是两个档次的教师。谢老师是重点大学的高2材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是学校的
3、骨干教师。而胡老师是本地专科政史系毕业,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教材和试题的理解也有限,语言教态方面也有所欠缺,教育局的领导听了他的课,也会摇头表无奈。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我所带的班级平均分和高分层都是处在年级中等水平。能力不够突出的胡老师,为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经过听他的课和他的教学思考,他的优势在于充分使用教材,并落实学生对教材的熟悉,课堂上提问的语气是憨厚和可爱的,往往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们也乐意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也相互补充,这样就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热情,而这种主动性也正是我们其他几个老师欠缺的。 二、有效提问 问题的提出是否明确,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4、。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问什么还要考虑怎么问。设计有效的提问可以这样入手:“问”学生也想知道的疑点。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把握历史规律的创新能力。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教师提问: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乃希特勒一人挑起,你同意该观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理解、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和质疑,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相关问题或疑问一一归纳,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就迎刃
5、而解了。最后得3出结论:二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希特勒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场灾难空前的战争不应该由希特勒一人承担。该观点片面的强调了个人的历史作用,忽视了历史现象的本质。学生在探究二战爆发的原因时,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该怎么办?” “假如我是当时一位德国高级军官,我是否能遏止希特勒的邪恶罪行?”这两个问题。从现实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利于学生摆脱书本的束
6、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如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可以设问: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能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今天的海峡两岸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最近的时事预测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的美好前景,增强民族自信心。如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是理解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体会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二是让学生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7、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而深化自己学习的目的,为祖国的强盛努力学习。三是通过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4国主义情感。 三、课后反思 越是爱好学习和思考的学生就越喜欢和习惯在课后主动去回忆和反思课堂的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在自己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衍生出新的认识,得出新的启示,并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高中历史教学不只是告诉学生发生什么事,并记住这些事。而是要多角度探索、思考历史,进而让学生从人文的角度,从历史人物的实践、事迹把握历史的一些规律、本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学会如何辩证、客观、准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从而正确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凭借自已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已的摸索去发现新的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常常只注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这会造成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依赖倾向,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