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科系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具体问题。本文尝试以大学科系统为背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改革。采取理论讲授、学校活动、院系活动三板块协同培养模式,既突显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理念,又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 关键词:大学科系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61-03 作者简介:王磊,男,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教学。 教育部办公厅 2011 年 5 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
2、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本文尝试以大学科系统为背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改革,既按照教育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突显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理念,又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达到应有目的。 大学科系统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大趋势,它鼓励社会学科交叉地侵入邻近学科领域,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这一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为部门之间各方面工作2的相互配合。 一、课程基本要求 该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本科学生,共计 36 学时,2个学分。包括理论知识、自我认知、操作技能三个层面的目标
3、要求,旨在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增强自我保健和危机预防意识,培养提升认知、沟通、调节等多种素养能力,内容涉及健康导论、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发展、危机应对等 11 个模块。要求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二、单学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运作 1.实际困难 地方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平台课程”一般由教育科学学院承担,再加上本部门的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师工作量繁重的现象。以往针对师范生的教学通常含有相关的心理健康内容,而现在要新开一门主干课,面对每年 5000 人左右的全体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重新整合,随之在授课教师、授
4、课时间、授课地点上,都出现许多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2.操作方式 (1)2011 级大一学生网上自主选课,授课均放在周六上午进行,每周 4 节,一轮 6 周共计 24 学时,学校同时开设 10 个平行班,每班学生150 人,可培训 1500 人;每学期 18 周可开设三轮,一学期共计培训学生4500 人左右。 (2)每一轮同时有 10 位教师上课,分两组按照专题讲授方式进行,36 周培训一轮,最后一周答疑并上交“自我心理分析小论文” 。 (3)24 学时授课后的考勤及小论文占考核成绩的 70%,另外 30%为参加所在院系活动,包括讲座报告、相知相识、素质拓展、心灵沟通、社区走访、就业指导等,由相
5、关院系以参与活动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同时将选课学生名单盖章证明并存档。 3.存在的问题 (1)考勤混乱。一学期 30 个班 4500 人的规模,平均一位教师上 10多个班,如若考勤花名册就需要 10 份,全部下来则需要 100 多份。况且,150 人点一次名会费时费力,学生签名则往往写得要比实际的多,考勤结果往往流于形式。 (2)事务影响。由于教师的组成来自于本专业的学校多个归口,包括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兼职等,一旦某人有事,很难找人代课,加之不能及时通知到学生,往往在教室门上贴个通知了事。 (3)相互挤占。由于授课时间在周六进行,既会与节假日调休与学校大课调整发生冲突,也会与选修第二学位学生
6、的授课时间发生冲突,还会与院系学生活动或其他事情发生冲突,对授课效果的干扰很大。 (4)疲于应付。授课任务重,教师课酬本身就不高,占用休息日又没有任何说法,身体疲累、家庭事务无暇顾及,住的远的教师只得开车过来,所需成本几乎是入不敷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 三、大学科系统下的教学模式运作 大学生在校四年,公共理论课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理论课则在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有一学期实习,第四学年又多会发生考研、找工4作等活动冲突,所以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显得非常有限。尽管文件要求学生可在多个学期选修该课程,似乎压力很小,但若考虑到每年都会有5000 多名新生入校,如果不能事先科学安排,任学生自由选课
7、,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存在选课学生扎堆现象及面临毕业的学生必须优先安排等冲突。 经过实际运作,笔者有如下共识:不宜让学生自由选课,最好都在大一选完;不宜按专题讲授,教师包班有利于管理考核;压缩课堂授课时间,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加以补充,切实为学生和教师减负,为此有如下探索。 1.调整教师教育平台课程模块 增添 2 学分“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并按照百分制以“考查”方式考核。同时,师范生在教师教育平台课选修课少选 2 学分,非师范生在通识课平台少选 2 学分。 2.理论讲授选课方式 授课时间由 24 学时压缩到 16 学时,减少两个上午。仍放在周六上午,分 4 周完成,总计 16 学时。采用教
8、师包班制,有利于管理和考核。新生每年九月份开始网上集中选课,每班 150 人,同时开设 10 个班,一轮完成 1500 人培训任务;连续开设 34 轮共计 16 周,可完成45006000 人的授课任务。 3.三板块协同培养模式 采用“理论讲授” 、 “新生入学心理检测、筛选、跟踪干预及心理健康周活动”和“院系活动参与”三个板块同时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授5课压力,又能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更能避免不同部门的重复性活动,达成利生、利师、利课、利校的共赢态势。本课程计 36 学时,分为16 学时理论讲授、10 学时校级入学心理检测及心理健康周、10 学时院系活动参加,具体如下: (1)理论讲授拟
9、定每周六上午 4 学时,4周 16 学时完成,最好以院系为单位集中选课,最后以考勤、完成自我心理分析小论文方式考核,占 40 分。 (2)校级活动包括学生处每年组织的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心理检测及跟踪反馈,心灵大使选拔比赛,以及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及学术报告等。学生参与所有活动,由学校以量化方式进行考核,占 30 分。 (3)院系活动包括讲座报告、相知相识、素质拓展、心灵沟通、社区走访、就业指导,等等,由相关院系以参与活动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占 30 分。 4.板块活动连续深入推进 (1)在常规理论授课基础上,探索讲授形式的灵活多样,聘请相关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积极参与,加大社会服务功能。出台鼓励
10、措施、采取针对性指导,促成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证书。 (2)学生处根据入学心理检测数据,将对特殊学生予以长期关注,跟踪测评,开展心理教师参与的个体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处理学生中可能的各类心理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学生工作坊、心理疏导和干预。 (3)对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部干部进行专门培训,重点掌握基本的异常表现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同时,可以对院系集体活动进行相关指导,开展团体咨询。 6四、结语 在实际工作运作中,笔者认为还有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整合之处: 一是加大师范生本身必修的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 、 “就业心理” 、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再专门开设该课程。本课程只面
11、向非师范生,压力将大量减少。 二是整合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形势政策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该课程的相关内容,避免重复教育。 三是该课程最好能够按照系列学术讲座形式进行,营造高校学术讲座氛围,打造自主品牌,从而吸引学生,而不是处处量化考核,这样处理,可能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是一剂良药。 虽然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稳定内容,但聚合的态势使得学科界限日趋模糊。如果各自为政,孤芳自赏,脱离现实,无论是学科理论发展还是实际工作提升,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都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动力。大学科系统的理念,不仅是理论研究上的大趋势,更是实际工作中的大行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思政厅文件(2011)5 号,2011. 2匡维.教育理论与实践J.知识与学科,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