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文在深刻领会国家相关高等教育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从指导思想、市场需求、实训条件和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给出实际建议和意见,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设置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21-0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
2、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提升体育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各高校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批准发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更好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对体育课程2的设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由于各地高校的发展水平不一,对国家
3、相关文件精神理解不够,以及受诸多条件限制,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仍停留于表面形式,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从指导思想、市场需求、实训条件和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到推动作用。 一、以国家基本教育方针为准则确定课程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确立,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
4、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确定,除了依据体育的功能、个体的需要,更要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特点和需要。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课程追求增强体质、健康第一的目标,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确立了,但是以往的国家至上、学科中心和教师中心的课程模式,因其效果不佳而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 “人本主义体育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人本主义体育观与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有些类似,它强调体育课程的实施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
5、需要,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必要时可以打破学科中心和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在人本主义体育观的指导下,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2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职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提升体育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全方位地关注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将“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
6、坚持锻炼的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应该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 传授运动技能、训练职业体能和锻炼课余体育是高职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的是运动技能传授和职业体能的训练。对教学运动技能的合理选择与搭配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域的高校
7、和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特点,在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上,要综合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和区域文化特点 4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别是适合本地高校开展的优势项目,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掌握基本的传统运动技能和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提高体育文化素养。而传统优势项目的选择则由各高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特点和自身体育教育能力决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为当地的区域经济服务的,故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所需求的人才规格。 (二)公共性特点 高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因此,接受的文化教育水
8、平、身体的健康状态以及运动能力、体育意识各个方面都不一样,面对不同的个体差异,体育课程的设置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体能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体质的全面提高,利用学生自己对项目的选择和学习,进行重点培养爱好和专长,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运动技巧,逐步形成坚持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故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课程类型设置的多样性和项目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可以设置不同的类型,大学一年级实行普修,教学模块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大学二年级实行选修,模块内容以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素养,关注
9、学生不同个体的需求。这样既兼顾了学生的公共性特点,也对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习惯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职业特点 5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和体育基本素养,首先要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身体锻炼。其次,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用合理的体育教育手段,推动身体素质和身体技能的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把体育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是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及考核标准都应有所区别,这样虽然会加大体育教学的工作难度,但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体育健康要求,因此,各高校在制定体育课程标准时,要根据各专业培养计划和职业岗位
10、标准,有计划的安排发展与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与素养(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和教学环境职场化布置,强化职业工作中身体自我保健与职业性疾病的防治方法的传授,适当增加职业体能训练内容,而不仅仅是传授统一的运动技能。 三、以实习实训场地为条件促进课程的合理化设置 (一)实训条件 实训条件的完善程度是决定体育课程设置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备符合标准的专业运动器材,对条件稍差的学校也应努力创造条件,采用“校企合作”等多种方
11、式满足体育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并应有计划地加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在体育场馆设施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可以发挥场地器材的多功能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作一些因地制宜的简易器材,一方面投入6少,部分解决了场地器材的不足,另一方面增添了运动的难度与乐趣,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各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实训条件,同时应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实训条件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并根据学校未来体育条件的改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二)建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 配备专业的场地器材保管员,对场地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清理及维护,根据场
12、地器材的情况对体育教学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使场地的合理使用达到最大化,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场地器材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场地设施,并在科学化管理与维护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才能促进课程的合理化设置。 四、以课程建设为保障保证课程设置的规范性 (一)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标准 1.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首先学习并领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各学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与各高校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准确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课程设计的理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课程开发
13、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完成课程标准,并应随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2.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纲要规定了体育教学要达到几个基本目标:(1)参与运动;(2)完善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7康;(5)社会适应力。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制定课程标准时还应引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只有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目标才能体现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 3.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一是从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工作者几代人的劳动结晶,在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要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
14、础,通过对课时、内容难度、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的调整进行改造和优化组合。二是创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汲取生活中富有时代特征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三是本区域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文化特色项目。体育文化的特性受区域环境资源的限制,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例如南方地区水上运动的开展是受水域因素的影响,北方的骑马、射箭又有草原的特性,而东北寒冷的冰雪季节又为雪上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若将这种区域体育特色项目引进课堂,则可以促进体育文化与环境的共同发展,也是区域高校的特色内容。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受师资条件制约的,因此各高校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
15、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精确分析教师的专业走向和运动特长,建立完善的教师进修和培训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要有完善的督导措施,确保课程设置的贯彻执行。 (三)完善课程建设评价的结构体系 8首先每个方面的教学文件必须齐全,对老师和学生的每一次的考核结果都要存入数据库,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科学规范,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参考文献 1陶晋雨.关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索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5). 2刘超.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革文献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2009,(12). 3姜同仁.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动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4). 4王培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 (5).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