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749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科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实践结束之后,教师应尽快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实的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提问也是大家时常探讨的话题。这里笔者就一节科学活动课中的提问是否有效合理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课,课题是“找空气、玩空气”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水盆、吸管、塑料袋、纯净水瓶子。 师:这里有许多材料,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请大家动手试一试,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找空气,教师巡视。 师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师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空气

2、的,找到了没有?”幼儿好像没有听到老师的提问,仍然在操作自己的材料。老师让幼儿停止操作,加重了语气再次问道:“你是怎样找到空气的,找到了没有?”很快有一名幼儿回答说找到了,老师请他讲讲是怎样找到空气的,这名幼儿自信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空气的好方法:我用吸管伸进水里吹,就吹出水泡泡了。师:“空气在哪里呢?”生:“在泡泡里,水泡泡里就是空气。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马上追问道:“空气哪里来的?”幼儿不加思索地回答:“空气是我吹出来的!”老师先是一怔,然后转向其他幼儿问道:“空气哪里来的?”看到其他幼儿很茫然,不知所2答,老师继续问:“有谁知道空气哪里来的?”吹泡泡的幼儿很不甘心地抢答:“空气是我吹出

3、来的。 ”这时大多数幼儿也跟着说:“空气是他吹出来的。 ”老师有点着急了,向大家解释说:“空气不是我们吹出来的,空气本来就在我们身边,懂了吗?”听了老师的讲解,幼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教学有序地转入下一个探索活动:玩空气。 “空气是我吹出来的!”显然不是老师要的答案,更不符合科学的解释。这样的回答让老师很是为难,有时候还会越解释越说不清。我们该反思老师的提问有效性吗?幼儿为什么会这样回答? 一、老师的提问误导了幼儿思维的方向 老师问“空气哪里来的” ,这就意味着空气是有来历的。有问必有答,幼儿就会顺着“空气哪里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用自己的认识来解释这一问题,最终得出空气是我吹出来的答案。相信即

4、使幼儿不这样回答,也还会有其他不合理不科学的回答,但是幼儿很难作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合理的解释,因为老师的问话已经误导了幼儿:空气一定是从哪里来的。由此我们看到提问不仅会引起幼儿的思维活动,而且还会引导幼儿思维活动的方向。有一则商业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有甲乙两家早餐店,都卖粥和鸡蛋。甲家服务员在客人点了粥后追问:要鸡蛋吗?结果总有部分顾客不要鸡蛋。乙家服务员在客人点了粥后追问: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结果很少有顾客不要鸡蛋,乙家每天都比甲家多卖出很多鸡蛋。可见因为问话的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为了取得师生对话的预期目标,老师对幼儿的提问不仅要科学合理,而且要让幼儿正确理解问题的内涵,否则将

5、会发生为难幼儿也为难自己的事情。 3二、老师的提问忽略了幼儿思维的特征 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行动在先思维在后,思维以行动为基础,思维和行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名幼儿刚刚玩了吹泡泡,采取的行动是“吹” ,得到的经验是:泡泡里面有空气,我能把空气找出来。当老师提出空气哪里来的问题时,幼儿的思维并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作为支撑,自然地就和刚刚吹泡泡的经验联系起来了,主观地认为泡泡是我吹的,泡泡里的空气当然是我吹出来的了(事实是他吹进去的) 。如果要让他明白吹进泡泡里的空气就是他身边的空气,还需要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才能完成。对老师抛出的这样一个听起来不错却很难回答的问题,幼儿是不可能自

6、己进行思维转换而做出合理解释的。既然老师追问的目的是想让幼儿明白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老师就应该让那些选用塑料袋找空气的幼儿来解释,如果和他们对话现场氛围就会轻松很多。因为用塑料袋的幼儿活动范围大,他们在室外找到了空气,在室内找到了空气,在墙角边找到了空气,在窗台边找到了空气,行动让幼儿得到的经验就是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由此设问:你在哪里找到了空气、还在哪里找到了空气(而不是问空气哪里来的) ,幼儿自然就会回答到处有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三、老师的提问阻碍了多数幼儿的主动思维 老师组织幼儿集体交流本该和全体幼儿对话,但是老师只选择了和一位幼儿进行对话,他的提问是针对一

7、位幼儿的操作而进行的,这样其他幼儿就成了听客和看客。开始老师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找空气,目的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个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4式学习。幼儿选择了不同的操作材料,行为方式、获取的经验就会有所不同。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操作获得的丰富资源,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操作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解答,唤起幼儿的主动思维,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提升概念。可是老师没有针对其他幼儿的操作设计问题,没有给其他幼儿真正思考的机会。这样其他幼儿没有能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也没有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更没有激动内心的思维过程,他们的主动思维慢慢减弱,活动获得的经验渐渐淡忘,最终跟随别人说:空气是他吹出来的。是老师的提问方式阻碍了他们的主动思维,使幼儿本来模糊的概念更加模糊了,也使之前的操作显得毫无意义。如果老师在巡视幼儿操作的环节适时向幼儿提问,在集体交流的环节广泛向幼儿提问,幼儿的思维就会顺畅无阻,师生就会产生高质量的对话。 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幼儿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我们要重视提问的适宜、适时、适当,以达到有效提问,以至于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