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649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路甬祥院士的思考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离不开“创新”两个字。如何进行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是高校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提出了目前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水平,创造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适宜环境等方面对计算机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改革;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2010 年 6 月 23 日,路甬祥院士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就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很大,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2、尚未得到应有重视,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领军、拔尖人才,高层次战略科技专家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 高等院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转变,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的提高,培养模式和创新机制的建立,决定了其培养人才的质量。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高校普遍开始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且为此深化教学改革。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计算机学科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所以目前国内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国内软件产业表明,目前国家对软件人才的2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但是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找

3、到合适的工作,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问题。 1.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教育未得到应有重视 创新教育其实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一种思想观念,所以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各方面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弊端开始日益显现,主要集中体现在:将整齐划一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不断强调共性,强调需要按计划照做、盲目的服从、偏重书本概念与结论的固定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以及扩展知识学习等方面,高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机械被动的学

4、习,效率低下,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而教学工作者则过分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最终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低下。 在计算机专业实际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死板,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虽然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但教学内容还远远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学方式也远远没有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的标准。 32.计算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还没有形成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

5、在校期间缺乏参与实践机会,也较难接触主流的开发技术与开发流程,平时在校表现优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发挥个人特色,阻碍个人发展。更多的学生在应聘环节中对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去做什么,比较茫然,而且缺乏自信,难以从实际动手能力与研发经验方面脱颖而出。 有的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很少针对学生创新观点去安排不同实验,学生的实验内容均相同,并且通常是教师指定问题又指定方法,学生没有条件去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与创新精神。 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课程体系 (1)改革教学方法与相应考试制度 对于计算机核心课程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和一定强化,特别要注意软件设计能力的训练,

6、此外还可以有选择地增加当今社会需求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课内外教学活动多样化,增加实践创新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考试制度方面,要明确考试成绩不是决定学生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唯一因素,考试只是用于验证教学效果的一个手段,从而在本质上修改考试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操、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一个更加合理、公平、全面、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造才能,使得教育制度环境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 (2)改革教育思想,提倡双向沟通 4传统教育思想与方法落后,片面注重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效率低下。在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编程学

7、习提供一个相对整合的环境,利用各种工具辅助教学,这些工具将和各个抽象层次的可视化支持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定一个编程任务,教师负责提供学习环境和背景知识,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完成对课程的理解。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 2.培养良好的教师能力 (1)鼓励教师定期进修 计算机学科具有更新快的特点,高校可以根据学校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从被动的教学实践者转向主动的研究中,提高自身在研究方面的水平。在不断的自我贮备新知识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 (2)加

8、强与外界交流合作 学校应该加大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鼓励教师研究国内外计算机方向论文文献,结合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提高其学术修养。 (3)鼓励教师进行产学研结合 这是网络的时代,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要加强网络教学方面的改进。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艺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学校要大力推动和扶持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鼓励教师把产5学研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又可以让学生之间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3.创造优秀学生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1)学校要提供相关配套设施 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及宿舍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

9、提供更多、更好、更为丰富的学习、培训和活动场所。定期更新图书馆书籍,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计算机方面的变化;在教学楼内增设计算机爱好者创新点以及交流点,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2)对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适当给予奖励 对优秀学生开展的各项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增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的动力因素。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肯定,他们才会用更多的热情和力量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最大化。对于在校级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物质奖励,而对于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荣誉证书并给予原基础上加倍的物质奖励。此外,获奖学生在具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评选“三好学生

10、” 、优先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 (3)建立相应计算机实验室,增加活动基地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实验室,建立相对固定的创新活动基地,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每个人的创新点,做出要实现的功能的模型,经过摸索最终得出创新成果。此外,学校可以相应建立一批与企业新业务、新技术相关的科研创新基地。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企业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6利用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团队到企业创新基地开展创新研究。 (4)提供学生与计算机以外的相关专业交流机会 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积极鼓励、支持学生接触除自己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层面。同时,学校可

11、多邀请名校以及计算机专业重点学校的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跟相应软件公司长期合作,使其定期来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此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与从国外进修回来的教师交流,将自身的知识结合新得到的内容提炼出创新点,得到创新成果。 结束语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宝地,是推动科技力量向实践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高校应当建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路甬祥.注重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3. 2路甬

12、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06(2):1. 3陆慧娟,梁丽,龚宇平,等.以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4-36. 74王秀敏,梁丽,陈骅,陆慧娟,等.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68-70. 5陆慧娟,周永霞,何灵敏,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5):4-9. 6高波涌,陆慧娟.“三本”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7):57-59. 7邹新亮,程明媚.关于高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几点构想

13、J.教育探索,2005(2). 8李永峰,章美仁.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2(4):46-51. 9何淑娟.普通高校 IT 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07(8):08-120-01. 10刘全利,黄贤英,杨武.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44-145. 1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84-86. 12赵怀玉,李全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7):208-210. 13路甬祥.面向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J.院士成才启示录,2004(1). 14马岩.“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62-64. 815姚舜英.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4(26):88-90. 本项目受教育部高教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试点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中国高教学会 2010 年专项课题(课题号:2010CX161)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的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