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766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夯实经济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研究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经济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看待,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有的时候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即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自成逻辑” 。 关键词: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24-02 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一直以来,在传统观念里,人们总是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认为文化与经济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

2、彼此都有属于各自的轨道。事实上,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马克思在经济学观点中就讨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概念。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教育、艺术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济基础稳固了,上层建筑才能发展,所以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呢?首先,从经济对文化发展作用的视角来看,一方面,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经济为文化的2发展和进步提供动力和流通市场。经济对文化的需求是促进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其次,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和经济这两者总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

3、共同发展的,然而,这两者的关系却并不完全总是这样,有的时候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即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自成逻辑”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文化优势等同于生产力优势、经济优势。因为文化作为一种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变为经济优势还需要通过许多中介和环节。 在当代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已经深深融入经济活动,不但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和发展,与此同时文化本身也不断创新,内容也更加丰富,对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的经济特性和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二是文化本身就是经济。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以

4、及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及渗透力、融合力、支撑力等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它的形成是人类需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文化与经济两者彼此依存,相互促进,虽然其发展过程各具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即经济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和平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相一致的,即所谓的“非自成逻辑性”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3到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在制定政策时应以此为基

5、点,以促进社会快速、有序健康和良性运行发展。 二、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储量丰富,在全国足以称雄。能源,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河流纵横,流量大,落差大,拥有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藏量大。甘肃金川铜镍矿的镍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也极为丰富,一方面表现为面积辽阔,占据我国版图约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敦煌石窟,丝绸之路遗迹,长江三峡,拉萨的布达拉宫都文明于世界。为了开发西部经济,已经建成兰新,成渝,宝成等铁路。但是,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碱化,草场退化,地力降低等降低现象比较

6、普遍。所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依托和生活需要。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特定的精神作支撑。从大的方面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但从小的方面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都是在属于自己的小范围内生活的,所以这个圈子本身就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这种所谓的文化是和这些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本身就是生活的内容和生活的需要。 其次,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中的民族文化对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是这个过程中的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反映一种生活过4程,也可

7、以反映一种追求和愿望,还可以反映对一项制度的态度,如此等等。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活,影响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它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这些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对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过程其实就是尊重和肯定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特性,也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促进各民族间的理解、交流与相互尊重。 三、甘肃民族经济滞后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甘肃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规模总体偏小,比较效益较低,农民增收

8、困难。畜牧业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有规模、有品牌的下游深加工龙头企业和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组织体系;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牧民因病、遇灾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较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市场竞争能力弱;三是贫困人口多,扶贪任务艰巨。在甘肃省 21 个民族县(市)中,有 14 个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和巩固的任务艰巨,优质教育、特殊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国家、省、市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足。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疗卫生

9、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因此,加快和改5进甘肃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但是各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本质要求;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要发展,首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全国大局着眼,合理细致地统筹规划,认真扎实地积极向前推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出解决对策。 1.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系统进行改善 首要的是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好重要交通路网以及区际通讯的建设。其次则是领会和参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对市场运行机制的运行减少人为干预,逐步转移政府工作的重点,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公共

10、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最后对于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可以运用国家的宏观手段来调节。第三是重视法律的手段。加大法律规章的建设力度,从立法、执法和监督各个环节上重视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努力把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法制经济,让经济的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按法律法规发展,同时将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也尽可能地规范到法制轨道上。最后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同时给予政策支持,从政府着手,给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一个适合发展的外部环境。 2.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优与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与方向以及程度,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更是如此。而甘

11、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模式主要是,低效高耗,掠夺自然的粗放的开发模式,所以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6使经济发展真正地走向可持续。 与此同时,甘肃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必须重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草地畜牧产业。为此,一要加强草原建设,将其作为基本工程。二要大力发展人工草业生产和围栏草场。三要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运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养畜,在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这一前提下,由规模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把增长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牲畜周转率和出栏率上。 3.努力发展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是连接乡村和城市的桥

12、梁,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更别说与农牧区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也是推动甘肃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保障。第一,小城镇建设为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改变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板。第二,小城镇为新的生产力因素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落脚点。因为从外部引进的许多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要素等,总是通过小城镇并以此为基点才传向农牧区的。第三,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会带来人们需求的增长。各种集市贸易场所一般都设在小城镇上,是农牧业产品及生产要素的区域集散中心,所以,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无疑会使区域社会内的总需求不断增长。第四,小城镇一般建在各民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因为它的互补性,所

13、以具有跨民族的特点,是各个民族的群众进行经济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和重要渠道。 4.认清自身优势,加强对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 由于甘肃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7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产业。这些特色产业是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进而又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甘肃民族地区在构建民族特色经济时一定要认清自身优势。一方面,要对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做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和衡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真正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另一方面,甘肃民族地区的人民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资源观,重视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要加

14、强对非自然资源的开发,实现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特别要重视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培育、积累和开发。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战略率性发展目标为甘肃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海珠.试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J.企业经济,2004, (07). 2张筱?.县域经济与文化创新J.湖湘论坛,2000, (05). 3胡平.经济文化一体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 (06). 4尚纳新,何长才.科学技术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探析J.学习月刊,2001, (09). 85王杰.文化经济内涵之探问J.新经济杂志,2005, (09). 6郭正礼.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J.求是,2007, (03). 7苗丽静.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04). 8徐彦,丛红奇.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01,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