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理引导意外生成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这句话的诠释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建构,呈现方式往往各有不同。笔者想通过不久前我校举行的教学观摩课中的一个“意外”教学片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 课上,教者首先利用课件再现了战争中的悲壮场景,增强学生的感观认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接着,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述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结合文中插图,想象说图:阮恒举手前会怎么想?举手后的表现如何?结果呢?再图文对照,结合读、画、议、评等教
2、学环节,重点抓住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句子,引领学生于多元解读中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就在教者将课前精彩的预设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在课堂上,博得听课者频频点头时,教者在总结课文时不经意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对课文中人物的表现有什么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一个个小手举了起来。 生:我认为阮恒很了不起。他认为自己有危险,仍去救别人。 生:我认为阮恒很让人佩服。他对待朋友特真诚。 生:我认为医生很伟大,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救死扶伤。 生:我认为医生不仅仅救了那个小姑娘,也安慰了阮恒,值得钦佩。2 (突然,一只小手举得更高) 生: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理由有二:1.医生术前准备不足,没
3、带齐救人急需的血浆,还让像阮恒一样大的孩子来献血。2.抽血前没把情况说清楚,让阮恒虚惊一场。 (教室里立即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争论不休,听课者也加入了讨论)师:医生真的有错吗? (一阵沉默。学生有的再次阅读课文,有的托耳做沉思状,有的相互讨论。听课者也窃窃私语)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用血量大,存血严重不足,医生也无能为力,只能就地取材。 师:结合当时的环境理解,是一种好的思考方法。 生: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事发突然,小姑娘生命“迫在眉睫” ,医生来不及向阮恒解释,情有可原。后来小姑娘被救之后,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
4、样”也证明了这点。 师:从故事的发展进程去理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考方法。 生: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 ,其中的“迅速”一词,既说明当时的情况紧急,也说明了医生的高度负责。 3师:结合课文的重点句子和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同样值得提倡。 师:阮恒和医生在这件事中展示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牢记并发扬光大呢? 生:阮恒的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对朋友的真情 生:医生的沉着镇定、救死扶伤 师:这节课上,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学习课文的不同感受。从大家的问题提出到讨论、交流来看,好的思考方法无疑是解决疑难的一把金钥匙。同时,也希望同学
5、们今后在对待任何问题时,都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反思】 一、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当学生用自己真切的童心去体验,用稚嫩的心灵去理解,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探讨时,他们不是需要教师给予唯一的“答案” ,而是需要教师能够提供民主、宽松的多元解读平台,让他们在深刻的感悟、个性化的体验中,去获取他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人文素养。这节课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资源的重建者,是多元解读平台的提供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人文精神的引领者。这无疑对学生真切感悟阮恒和医生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文风范,形成“正确
6、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教学应是动态生成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性、生活经历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也是独特的,甚至是“出乎意料”4的。对于这些真实呈现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及时给予捕捉,适时对预设的目标进行调整,多给学生体验探究的机会。本案例中,对于学生来自预设之外的质疑,教师不仅能主动地抓住矛盾点,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享受到了探索新知的乐趣,而且随机渗透学法指导,拓宽了思维空间,意外的生成更真实,也更精彩。 三、课堂应是尊重学生的舞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本案例中,当学生的体验和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时,教者没有武断行事,横加干涉,而是机智灵活地让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于反思中自我纠正,于相互交流中修正、提高认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润物细无声”地践行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