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阅读质性研究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环节。但不管是开展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要以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基点。这就需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质性的认识,并进行系统地探索与实践,从而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建立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上,以搭建起学生阅读行为和人文素养之间的沟通桥梁。 一、课外阅读基本特征的质性描述 课外阅读是提升人的素养、塑造人的品格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强调行为主体自主性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它汲取了当代教育理论的思想,如建构主义、经验主义等。从教学的本质来讲,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具张力和弹性的教学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影响语文教学的实
2、效。1.目标:素养与能力 传统的课程教学,强调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外阅读虽然没有这些刚性的基本要求,但是,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补充。其作用是弥补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重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其中尤其重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2升学生的素养。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发现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而问题解决过程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格局。布朗斯福特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
3、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五步。因而,课外阅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重在问题识别、问题表征和策略选择三个阶段。 2.内容:问题与生成 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课外阅读要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问题来源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由于课外阅读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活动内容,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而非结果,这种“问题过程”取向决定了其内容是生成而非预设的。其具体内容在阅读之前很难有详细的计划,甚至教师在阅读活动实施前能确定的内容仅仅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大的专题,而要探究的核心问题都可能是阅读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提出
4、的。过程取向也决定了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伴随着阅读行为的深入,在师生共同的体验、交流、对话中一定会有新的内容生成,这些不断生成的知识、体验、能力最终构成了课外阅读的内容。 3.实施:实践与开放 课外阅读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活动性”或“经验型”的学习行为,其行为实施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践活动中心。课外阅读目标指向的是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在开放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3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内容不是事先预设好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
5、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发现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阅读内容是一个广阔的、丰富的、开放的概念,它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阅历、需求而确定的。这也为学生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都决定了课外阅读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极度开放的过程。 4.方法:自主与探究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决定了探究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行为方式。所谓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方式。作为课外阅读的探究性还体现在所研究问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自主阅读为基点,自我体验为核
6、心,通过探究的方式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 二、课外阅读指向目标的理性定位 课外阅读指向的是一个“迷人的王国” ,它追求的不是对权威的顶礼膜拜而是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价值的被承认,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真知的过程和方式。 1.强化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自主性主要体现为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4获得自我发展。课外阅读学生自主参与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谋求自我发展。 2.着重探究能力,全面发展审美能力。 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三大能力目标。 课标指出:“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是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外阅读的核心在于“探究” ,即“问题探究” ,就是要在课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通过一定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标的三个
8、维度是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这一目标出发审视课外阅读,我们不难看出,注重积累,关注过程,优化方法,培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是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目标。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那些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情思烂漫,底蕴十足的材料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文本中的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濡染与涵化,提高学生人文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而深邃的时代感悟,健康5而多彩的生活情趣。 三、课外阅读具体方法的感性探寻 基于以上认识与分析,我认为课外阅读的方式决不能沿袭传统,而要大胆
9、探索新的方式。 1.探究式阅读 实施互动探究性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选取文本,熟悉文本。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选取适合学生当前实际的文章,推荐学生开展自读,基本熟悉文本内容;第二步,设计阅读目标,确定探究主题。教师根据文本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好文本的探究主题并公布,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和讨论;第三步,分组研讨,整理探究成果。在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就按照合作学习小组分配探究任务,一般是一个组一个主题,小组成员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探究成果,教师根据情况再予以补充。 2.自主式阅读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 ,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
10、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作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我们的做法是: 发给学生阅读文本,推荐自主阅读篇目。 教给自主阅读的方法。 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每天至少阅读 1 篇文章(或 800 字) 。每人至少写 1 篇读书笔记。 63.对话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 “对话式阅
11、读”在预设的对话情景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皆到场且皆有话语权,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行为,自然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4.创新式阅读 创新式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文本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创新式阅读,可采用编写年谱、写调查报告、写人物传记、情景表演等形式。创新阅读也是一种方法,它是学生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深入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心态;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初步研究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7(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外阅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研究课题编号:GS2013GHB0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永昌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