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摘要如今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创造力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赵莉(1980- ) ,女,山东济宁人,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3 年度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2、育与研究基地课题“叙事治疗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中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BXLKTYJ130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06-02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创新将是 21 世纪决定成败的关键,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是最富生机、最富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的整体创造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也已成为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是否充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创造力水平就成为高等
3、学校最为迫切的一项教育任务。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受制于多种因素。提升大学生创造力,必须明晰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理清其影响因素,进而探寻适宜的培养路径,而这一切都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1.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创造力原是心理学研究范畴,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创造力一词逐渐被引入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创造力的概念也因为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根据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新系统的统摄与联结的能力
4、。这种组合产生与现有观念之间的新的联系,能提供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有社会意义的产物。还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以已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重新组合,其中包含着多种认识能力,特别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的加工能力。虽然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不同定义中却存在共性。根据这一共性,本文采用斯滕伯格的定义,即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出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并适合特定需要的工作成果的能力,它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创新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的各种特性和个性特征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示出来。 32.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创造力发展最为快
5、速的时期,处于该阶段的大学生,其创造力呈现出一些相比于其他时期更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富有创造激情。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大学阶段的学习较为开放和自主,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创造激情,对创造充满激情和憧憬。二是富于幻想。科学想象是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先导,而幻想与想象并无明显界限,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加之富有幻想的特质,这就构成了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大优势。三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敢闯敢拼的意志。在创造力方面,大学生犹如初生牛犊一样敢说敢做,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虽然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具备了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条件,但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由于受经
6、验的欠缺、社会实践活动的匮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创造力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意志力较弱,遇到挫折容易退缩,不能长久坚持;二是富于想象,但易脱离实际;三是思维敏捷,但不善于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四是想创造,但不知如何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创造性活动。 3.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不少学者都对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综合已有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首要因素,创造力大小和水平因人而异足以说明这一点。个体因素中主要包含三类因素,第一,知识含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是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性因素。当前,许多大学生对知识学习存在着一些误区,没
7、有把知识学习放在应有的位置,而过多地追求所谓的大学享受和社会实践,正确的做法是在夯实理论知4识基础的前提下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创造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创造力。第二,传统心智模式的影响。心智模式是一种深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它影响着人们认识社会和事物以及采取行动的方式。现实中,由于大学生在思维和逻辑推理中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假设,而且这种假设多受制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致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式,该思维定式会使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性地套用已有模式,抹杀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目标模糊,动力不足。可能是由于当前特殊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定位不清,发展奋
8、斗目标模糊。 (2)社会因素。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积淀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促进大学生创造力提升的积极因素,如独立自主的人格、怀疑精神、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崇尚理性等;也有抑制大学生创造力开发的一面,比如平均主义和中庸思想、忽视个性侧重群体发展等。对于中国的古老文化,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光辉的一面,也要尽可能克服其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一面。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些所谓的“潮流”会引起大学生跟风,从而扼杀大学生的创造力。 (3)教育因素。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当的教育会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正如联合国教科
9、文组织所提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多样化个性的形成;静态的教育评价体系(标准答案式的试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失衡5的教育结构造成了学生较低的综合素质等。高等教育应该为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各种条件,树立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改变只授显性知识的教育模式。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始于 1908 年的美国,用以指导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到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不再
10、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层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针对个人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的基础上,确定个人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我、环境认识等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或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看清形势、认清自我、明确责任、梳理目标,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职
11、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而特定的职业目标又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大学生能力中最高层次的创造力也就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要求,大学生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造力培养。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学生有创造的激情,但往往缺少创造的持续性,尤其是遇到创造性挫折时6不能正确分析看待,以至于选择了退缩。明确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指出了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的选择路径,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在问题的结果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创新
12、能力。学习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1.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也不应该只是帮助大学生最终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工具和手段来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等问题的解决才会水到渠成。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逐步树立科学的
13、教育理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也将促进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2.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纳入创造力培养课程。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层面,而7应创新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之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
14、划课程体系建设,教育和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尽早确立奋斗目标,从而夯实知识基础,丰富社会阅历,提升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实现这些应主要从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入手:一是要改变当前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做法。从大学新生开始分阶段、分重点地对所有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三是开设创造力培养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根据学生各异的人格特征,开展个性化指导,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四是开展多种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地修改、完善并付诸实践,顺利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15、。 3.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正如前文所说,中国传统文化会影响大学生创造力一样,校园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的创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创设适宜创造的校园环境。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不仅表现在校园建设、图书和课堂一些硬环境上,还表现为气氛、风气、教师态度等软性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不仅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更需要良好的软件环境。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价值观。大学生创造性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持续。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实时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创造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三是树立创造性楷模。榜样的力量是8无穷的,学校可以从大学生所熟知的学长学姐中挖掘出创造性楷模并进行积极的正面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行为效率,激发大学生整体的创新需要和创造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唐继红.试论大学生创造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18). 2张军.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3翟文明.提高你的创造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