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孩子的心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13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化孩子的心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净化孩子的心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净化孩子的心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净化孩子的心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净化孩子的心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净化孩子的心灵随着品德课程新课改的逐步深入,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堂不断出现新的活力,再也不见了往日的“单调”与“沉寂” ,演绎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我们的品德课堂看似那么“美丽” ,那么“热闹” ,学生对道德的认识看似那么深入,可是若检查学生的道德行为,则实在不敢恭维,如说脏话、说谎话、践踏花草、折枝掐花、欺负弱小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为什么学生会表里两样、知行不一呢?谁来净化孩子的心灵?要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突破,只有把课真正上到学生心里去,真正让学生用心、动心、顺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笔者拟通过诚实是金这课来具体阐述。 一、知而不行 诚实

2、是金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通过伟人的故事、身边同学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一般,我们对教材的处理都是从诚实与不诚实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请看下面的教学设计: 活动一:分享故事,感受诚实的意义 1.看图猜诚实人物:华盛顿、宋庆龄、熊日、许衡。 2.交流诚实故事,明确诚实的各种表现:实事求是、言而有信、知错就改、勇于认错、拾金不昧。 23.了解诚实人的成就,他们的成功与他们诚实的品质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联。 (诚实做人和诚实做学问,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引导孩子感受诚实的意义。 活动二:小品表演,明确说谎的危害 1.你喜欢剧本中的小刚吗?为什么

3、? 2.照这样发展下去,小刚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3.小刚错在哪里?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小刚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对待小刚? 活动三:行为指导,承认以往的错误 在你的诚实树上有没有虫斑呢?你现在能够诚实勇敢地把它捉出来吗? 1.回忆:看着自己诚实树上诚实的表现,想想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 2.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随机询问“为什么不够诚实?”“有了不诚实行为后你有什么感受?” “现在你怎么想?”等问题 3.(面对学生诚实的回答,老师做到不批评,同学做到不嘲笑)老师对能够捉出虫子的同学表示肯定和祝贺,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孩子。 综

4、观上面的教案,通过观看、讨论应该把诚实的重要性和不诚实的危害呈现得淋漓尽致,可是课后,孩子们却还是表现出了很多不诚实的行为,请看以下镜头: 3镜头一 师:“你的家庭作业呢?” 生:“忘带了!” (其实作业没完成) 镜头二 妈妈:“裤子为什么这么脏?” 儿子:“做值日时弄脏的。 ”(其实是跟同学玩时弄脏的) 镜头三 师:“你们为什么打架?” 生 A:“是他先打我。 ” 生 B:“他先打的。 ” 其实,四年级的孩子都知道诚实是美德,做人要诚实。家长、老师都教导他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为什么还会言行不一,说管说,做归做? 二、走进心里,转变策略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心理

5、医生,明白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后天的某种需要而引起的。例如:有不少学生就是为了得到表扬奖励,得到同伴、家长、老师等的认可;做错事后为了不受批评训斥乃至打骂惩罚而选择了逃避责任、掩盖过失、撒谎。毕竟不诚实的危害不是一次不诚实就能体现出来的,很多时候是从小有了说谎的毛病,甚至养成习惯,慢慢地发展下去才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其实孩子很难认识到不诚实的危害,在做了错事后,他们为了避免当时的麻烦,仍然会选择不诚实的行为,这也4是人之常情。虽然这样的不诚实行为大多数不是出于恶意,但是小洞不补,大洞难补啊! 在案例二中,对于前面诚实的表现,诚实的意义和不诚实的

6、危害进行了整合,而多加了一个活动:解开心结,牵手诚实。 1.展示教师的两难心结:老师小时候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伤了膝盖,但我怕爸爸妈妈以后不让我骑自行车,所以对爸爸妈妈撒谎说是跌倒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2.学生感同身受,纷纷讲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是啊,孩子们担心惩罚、责备而选择了说谎,那么只要让他们明白其实老师、家长多么希望他们实事求是、承认错误,不希望他们不诚实。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课前对班级里 60 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 其中,选 B 的家长 3 位,选 C 的家长 5 位,剩下的 52 位家长都选择了 D。这说明比起前面三种错误,大人们更在乎的是孩子诚实的品质。在他们

7、心中,诚实就是金子,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或许,有时候当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会着急,会担忧,情绪会有点激动,而让孩子产生了担心、恐惧。其实,只要孩子诚实坦言一切,面对一切时,他们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自己的孩子是诚实的。当孩子们了解了家长的这些真实想法后,心中的顾虑也消除了,坚定了诚实的步伐,勇敢地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两次教学后的思考 只有将品德教育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低下头来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5如剥笋般一步步解开孩子的心结,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土,消除孩子的顾虑,回归道德教育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完整生命的人,面对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

8、,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当投入到某个活动时,他们不仅会感知这是什么事,是好事还是坏事,随之还会萌发相应的情感、态度,然后产生一定的行为。教学活动设计只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给予学生真正的思辨空间,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才有可能体验到深层的东西。 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应该如何净化孩子的心灵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珍视学生,寻找基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态的把握这项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而是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握清楚。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

9、活基础,知道他们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行为停留在什么层面上,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认识,才能找准教学基点,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才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真正成为一种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体现出这门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思想。找准一个感情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就如同为学生情感的体验架设了一个平稳的梯子一样,遵循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规律。 (二)关注生活,寻找链接点 课程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要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活动,就必6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因此,笔者觉得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捕捉并遴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生成符合教育目标的主

10、题,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 。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如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如何统一学生对民工的讨厌与要传达的对民工尊敬这一对立面,笔者组织学生关注民工生活,走进民工生活。 (三)方法引领,激发矛盾点 本案例中,在处理孩子知行不一这个矛盾体的时候,笔者通过一份家长小问卷,解释了一切。所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一些方法来激发矛盾,从而解决矛盾。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而选

11、择不同的实践活动类型,常用的方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案例模拟、角色扮演、现场实验、情境小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在一堂课的教学当中,有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用活动方式,低年级的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就多采用游戏、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其活动能力的提高与道德认知的深入,则适当加入谈话、采访、资料调查等较为理性的活动方式。有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多个活动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属情感体验型教学内容的,可用情境小游戏和音乐渲染等方式;现场实验、参观访问更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而现场调查、讨论等方式的采用,更有利于道德的生成。 7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而交往的关键是沟通。我们不应简单地以“是与否”来教育学生,而应立足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师生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从而不断地走出自己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课程意义、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和创造性的理解,有效地突破课堂中的两难问题,拂去孩子心灵上的尘土,实现德育积极引导儿童生活、走进儿童生活的目标。 (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 32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