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35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课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即使对有多年经验的教师也是如此。对于教学一线的小学品德教师来说,如何准确定位与把握教学目标,是个大难题。本文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后一课为例,从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内容的细读,到对以生为本的研读来简要探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准确定位。 一、目标定位,始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正确解读品德课程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方向性,心中有准则,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

2、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总目标之下,又设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和知识三个分目标。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分目标的统一与整合。课程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基本的、整体性的要求,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和知识分类目标为参照,并服从、服务于它们。 对照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当冲突发生后这一课,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落实课程总目标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类目标中的第二条: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2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这一

3、课侧重点是:友爱宽容。 这一课所要实现的“能力和方法”目标,是落实课程总目标下能力和方法分类目标中的第二条和第三条:1.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一课的侧重点是: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 设置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课程总目标下“知识”目标第一条: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课的侧重点是:理解日常生活

4、中的道德行为。 课程目标是把握每一课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两者虽处在不同的层面,但可以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课堂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和师生的互动,把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品德学科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在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开展。 二、目标定位,忠于对教材内容的细读 浙江省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 2、5 条提出:“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 “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 。这些建议都是在引导品德学科3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要忠于对教材内容的细读。 (一

5、)整体认识“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 “螺旋上升”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之一,是指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需要教师思考的是:在同一主题下,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否有着螺旋上升的特点呢?同一个内容会出现在哪个年段,又是怎样螺旋上升的?只有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思路,明白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会重复出现,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摸准”了教材在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心中有谱,才能做到教学有度,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纵观浙教版一至六年级的品德学科教材, “学会宽容”主题教学目标的螺旋上升具体体现在:二年级上册如果我是他 ,侧重“用心体验受挫”的

6、心情,明白与人交往要体谅别人的心情” ,这课重点在“移情”上。五年级上册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侧重“理解宽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着做到宽容,重点是“明理” 。而四年级上册的当冲突发生后在这个主题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移情”的基础上通过“导行” ,从而自然到达“明理”的层次。因此这课侧重“当冲突发生后,如何解决冲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习宽容待人的人际交往方式,明白宽容是解决冲突的好方法。 由上例可见,同一主题因为年级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从本课入手,更要从大处着眼,只有系统地把握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出发,才能准确定位。 4(二)从单元主题对课文进行横向定位

7、如果说,认识“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是从整体出发对课文进行定位,那么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则是对课文进行横向定位。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建构方式,每一单元中的各课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或承接或并列,但每一课都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展开的。当冲突发生后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脚步” ,重点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挫折与迷茫,要求教师从四年级学生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的说谎、不能克制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及不能恰当应对各种挫折等问题出发设计教学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养成诚实、自律、宽容、耐挫等品质。 这一单元包含四篇课文,内容编

8、排互相关联,互相衔接。第一课诚实是金 ,引导学生认识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是诚实的孩子,其目标是:“懂得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要诚实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第二课我该不该这样做引导学生领悟成长历程中需要自律,它的目标是“遵纪守法,能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第三课当冲突发生后引导学生在矛盾呈现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它的目标是“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别人” ;第四课失败怕什么引导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并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自信地面对生活,它的目标是“学习应对困难和挫折” 。 5这样,抓住单元中各课目标的定位,从整体与部分的对应关系来思

9、考各课的目标,就能做到目标有数,教学有度了。 (三)把握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插图等细节 浙教版品德学科教材中的每一课,都会提供提示语和关键词,这些词句虽简单,却是教学内容精髓所在,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教材中的每一个字、词、句都值得细细推敲,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这个词?要提示什么?编者的意图何在?只要牢牢抓住这些词句,读懂并细心体会,从而领会编者意图,才能使教学着力点不偏不倚。 当冲突发生以后这一课教材上的提示语是:“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理解别人,宽宏待人” ,关键词是“宽容、体谅” 。从这些提

10、示语和关键词,其实就可知道,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生活是他们最主要的领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同学,相对来说,同学间的冲突会比较明显。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应定位在“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上,教学的侧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善待对方。 笔者在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作为教学重点,将教材中小欣和小琪的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通过“三问”来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一问,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伤心;二问,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意见,展现宽容;三问,设置悬念,引发思考,进而实现有效沟通。通过这种内心引领的方式,6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

11、化解冲突的方法。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时只抓住教材中所提供的提示语、关键词,还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教师还需要细读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 当冲突发生以后这一课教材中出现两组图,第一组图是学校中经常看到的同学间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景,其实也隐含地告诉教师:学习生活是四年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领域,许多学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在校时集体活动时间不足,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体验,容易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冲突。由此,定位这课教学目标,就可以明确将学生涉及到的冲突对象主要放在同学、伙伴之间。 第二组图是同学间较典型的冲突的事例同桌越界;不小心撕了同学的书;踢球把别的同学绊倒

12、,出现在 “辨析角” 。这四幅图,其实是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之间可能会遇到哪些冲突,启发学生分析冲突的起因,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如何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他是如此解决问题的?原因何在?由此,课堂教学目标就可以定位于:引导学生与同学相处,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多为别人着想,理解、善待同学。 三、目标定位,立于对以生为本的研读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是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根本要求。即使贯彻同一“课程标准” ,使用相同的教材,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应制定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建议教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

13、到,应简洁、7清晰、具体,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 ”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不妨多追问自己: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哪些?在这个年龄段,认知目标应该是“认知”还是“理解”?情感目标应达到“愿意”还是“乐意”?行为目标是“学会”还是“初步养成”呢?这些在目标表述中的行为动词应该非常明确,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学生。 在制定当冲突发生以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通过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部分家长、学生交流,并在学生中开展课前调查活动,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了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冲突,以及在冲突发生后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做法,明白了造成学生间冲突的主要原因。 于是,在把握“三读”之后, 当冲突发生之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与人交往中,初步学会尊重、理解、体谅别人。 能力和方法: (1)与同学相处时,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2)当冲突发生后,能冷静地用尊重、理解、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到宽以待人。 知识: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友好相处的有8效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04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