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61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思考关键词: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 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定位在“三农”生产一线,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态度往往成为就业后能否安心岗位工作和能否取得工作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问题提出 近年来,高职大学生专业对口率低、流失率高已成为隐性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调查表明,2006 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完全对口率只有 17%,其中 28 所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当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普遍低于 30%;全国高职高专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011 届为63%、2012 届为 62%,均处于较低水平。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看,除了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来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

2、上的局限,以及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等因素外,毕业生对职业的认同性低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从人的需求来说,对职业岗位的认同与否属于价值需求层次,也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的层次,对人的潜能的激发效率最高。高职大学生能够扎根一线、安心岗位、作出突出成绩的根本动力往往来自于其对职业岗位的热爱以及自己对职业成就的追求。 笔者近期针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系毕业生就业较为2集中的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了毕业生就业与工作状况调研,调研情况证明:态度往往是毕业生能否坚持就业岗位和通过持续的艰苦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该企业上至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下至助理工程师,有一大半儿人都是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的

3、毕业生。经过与那里的干部职工座谈、走访,发现能够安心在那里工作几十年,取得成绩的大都具备热爱水利、认同一线,能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其中对水利施工企业和一线艰苦环境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对一线艰苦环境的不认同很快就流动了,这从反面证明了态度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的关键作用。 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1.文化熏陶。文化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具有影响程度深和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对行业或职业文化的认同往往会成为影响学生对特定职业所持态度的重要因素。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培养学生扎根三农一线的职业态度,自建院以来长期坚持开展“学农爱农”的“烙

4、印教育”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三农”的感情和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此外,学院还坚持开展“书香文化进教室、健康文化进生活、企业文化进专业、职业文化进教材、军营文化进宿舍、农耕文化进基地、团队文化进班级、创业文化进课堂”的“九进”活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情怀,提高学生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操作技能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农业、扎根农业、为农业奉献终生的良好职业态度,使得培养的人才下3得去、留得住。 2.实践体验。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对象是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岗位所持的评价性倾向是接受还是拒绝是职业态度的实质。这种评价性倾向往往是个

5、体通过自身实践逐步形成和强化起来的,为此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持续地受到特定职业环境的感染,促成其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和热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坚持开展学生入学后的职场参观并以此为导入,使学生深入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第一个暑期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参与实践,或通过参与教师的技术服务项目为京郊农业企业服务。在近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还培养了与行业企业的情感和情怀。在第二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参与生产实践。一方面提高了专

6、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和师傅、技术工人一起摸爬滚打,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工作志向也更加坚定。 3. 知识输入。从态度养成的角度看,根据态度的 ABC 模型,影响态度形成的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其中认知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为此,在学生对农业企业的态度培养上,几年来学院重视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课堂影响外,还通过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周、人文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学院还从创新创业教育入手,加强学生对涉农专业内涵的理解,从心理上强化学生对涉农专业的喜爱。 4对农业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几点建议 1.从学生自身利益出发,要接地气。一般认为,个体总是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

7、益的态度。所以,学院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利益和关注点,防止空对空的不切实际的说教。比如,学院水利建筑工程系最近组织部分师生参观我国南水北调施工现场,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现代施工技术的威力与神奇,增强师生从事水利施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所从事事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进而与自身实际利益结合起来,感到干这一行有出息、有奔头。 2.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施教,要持之以恒。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为此,要从入学教育、军训、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等全过程加强引导。学生刚入学时主要属于依从阶段,学校应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多增加学生对未来就业企业的感性

8、认识。在接下来的时间,应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要从强化学生与未来就业企业的情感出发,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深入认识有关企业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意义和重要性,以及从事该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加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方式上可以典型示范引路、以实习实训融入、以情景交融认可。在学生毕业前夕,要通过生产性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全方位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让岗位责任成为学生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针对各种非正式群体开展教育引导,形成正面影响力。根据海德5的平衡理论,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对态度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在课题组对设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世农种苗有限公司的

9、调研中再次得到证明。在这次调研的座谈中,部分毕业生指出,自己不喜欢一些涉农职业岗位的原因与同宿舍同学的影响很大。鉴于此类情况,学校应加强不同群体的教育引导力度,针对各种群体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各种群体内部形成广泛的正面影响力。 4.对毕业生跟踪帮扶,持续关注。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态度问题上涉及许多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时就容易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特别是当学生形成的已有认识与新涉入的现实生活相矛盾时,学生就会对已经形成的态度产生怀疑或动摇。针对学生就业后遇到的环境改变、节奏改变、身份改变,以

10、及需要对企业文化认同等情况,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应延伸到毕业生工作岗位,配合企业加强在毕业生新入职阶段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同时,针对个体的态度形成以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还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高职院校要持续不间断地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和帮扶工作。要对毕业生进行工作岗位上的不间断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破解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疙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使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形成终生的双向联系,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毕业生沟通与服务机制,助推毕业生在工作岗位成就事业,实现成功人生。 65.校企融合,走集团化合作培养之路。学

11、生职业态度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而要实现企业的深度参与必须走校企融合之路,其中利用职教集团形式实行集团化合作培养是有效途径。这种方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共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使学生在校企共同引导下、在企业真情实景的感染下,对企业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深度的认同,形成牢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成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研究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 年度立项课题“当代高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曹华.高职院校解决就业对口率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11). 2邓晖,朱振国.就业率不应盲目攀比N.光明日报, 2013-07-17(06). 3麦可思-中国 2012 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责任编辑:李艺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