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人员共同关心、思考和努力探讨的热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21 世纪,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要素质,每一位教师应在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融于数学教学之中.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
2、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愉快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 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生性求异,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常会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而这“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们教师应很小心地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并加以培养,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 首先必须打破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3、. 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想象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
4、”生趣,去积极探究和创新. 在教学中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问题必须高低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比如教“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扮成顾客,把教室当作商店,让学生到商店去买东西. 商品有水彩笔、积木、玩具熊、足球等平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设计付钱的方法,动脑筋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或者我给学生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兴趣非常高涨,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展现了出来,他们自觉地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启发动手操作,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3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波利
5、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 眼、脑、口、手的不一致性,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不一致性就必须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时,学生凭空想象很难分清楚. 于是我首先组织学生分清生活中的东
6、南西北,以教室内的同学为参照物,互相提问,初步建立方向感,接着组织学生凭生活经验说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趁势让学生说出自己周围的八个方向分别是哪名同学,注意做到眼看、手指、口说、脑想. 在学生充分掌握八个方向后进行拓展提高,改变参照物,提问老师周围的八个方向各有哪名同学,明确参照物改变,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意识到认识方向关键要看参照物,最后引领学生认识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这样,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四、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
7、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4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地设计开放性习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时,我补充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原来有乘客 28人,到观前街站停车后, ,继续前进,这时车上有多少乘客?题目出现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思考,补充题目的条件. 这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认真讨论,产生了十分丰富的联想,列出了许多算式.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学生对加、减应用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数学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各种题型都让学生吃透,这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精心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和例题.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从根本上说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 只有教师实现从观念到行动、从内容到方法的根本改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也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