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89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幸福指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所在学院专业班级政治与行政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摘要】幸福感就是对个人自身幸福状态的感受和评价,幸福指数是表征幸福的数字工具。结合宁波建设幸福城市的实践提出幸福指数是检测社会运转与个人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预警器”。运用其监测功能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指数的内容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相融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幸福指数理应成为考量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关键词】幸福幸福指数和谐社会宁波【ABSTRACT】HAPPINESSISTHEFEELINGA

2、NDEVALUATIONOFINDIVIDUALLYHAPPYSTATETHEWELLBEINGINDEXISTHEDIGITALMEANSTOTOKENHAPPINESSACCORDINGTONINGBOSCONSTRUCTIONPRACTICEOFAHAPPYCITY,THEPASSAGEREFERSTHATTHEWELLBEINGINDEXCANBEUSEDTOEXAMINETHEFUNCTIONOFSOCIETYANDINDIVIDUALDEVELOPMENTAS“THEBAROMETER“,“THEWEATHERVANE“AND“THEPRECAUTIONDEVICE“ANDTHIS

3、MONITORINGFUNCTIONCOULDCONTRIBUTETO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ALISTSOCIETYASMERGINGWITH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ALISTSOCIETYINSTARTINGPOINTANDGOAL,THECONTEXTOFHAPPINESSINDEXREFLECTSTHEPEOPLEORIENTEDCONCEPT,SEEKINGFORHEALTHY,BALANC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

4、ALISTSOCIETYINCONCLUSION,THEWELLBEINGINDEXSHOULDBEAPPLIEDTOCONSIDER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KEYWORDS】HAPPINESSWELLBEINGINDEXHARMONIOUSSOCIETYNINGBOIII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4一、幸福指数理论概述与宁波居民幸福感评价体系4(一)幸福、幸福感的界定4(二)关于幸福指数理论的多角度研究4(三)宁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证分析6(四)宁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9二、和谐社会理论与宁波和谐城市建设

5、的实践10(一)追溯和谐社会理念的由来10(二)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1(三)宁波市以民为本,建设和谐惠民城市的实践成果12三、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的关系14(一)以人为本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核心14(二)实现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目标14(三)幸福指数可作为检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15结语16参考文献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错误未定义书签。4引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幸福状况。幸福指数于是运用而生。对于幸福指数理论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结合宁波市幸福城市建设的实际,构建对应的幸

6、福指数评价体系是时代的需求。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也开始关注居民的幸福感问题。但迄今为止,综合研究居民幸福感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将结合宁波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和谐社会建设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希冀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将幸福指数作为考察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积极打造一个和谐而幸福的社会。一、幸福指数理论概述与宁波居民幸福感评价体系(一)幸福、幸福感的界定幸福的定义很多,“辞海指出,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态和体验”1。理论上讲,幸福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包含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上。幸福既要求实现生存发展,充分满足

7、其物质需求,也指实现人生重大的理想、需求、愿望等主观因素。为人们感受并评价的幸福就是幸福感,即“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是主体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协调及自我达到完满统一的自我认同及自我欣赏的感觉”2。通过界定出幸福及幸福感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找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通过一系列调查数据,可以对这些因素加以评分,从而对城市居民幸福加以量化研究。(二)关于幸福指数理论的多角度研究“指数,在经济学中指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反映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3。用指数的原理研究幸福,由此产生了幸福指数。作为测量幸福的数字

8、工具,我们根据其构成要素的不同,将幸福指数研究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他们界定的幸福感是一种主观高度满意的状态,包括愉悦感、力量感、自信心、自主意识等,而幸福指数作为指标数值用以衡量这种感受的具体程度。五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专家用实证的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611612页。2苗元江幸福感,社会心理的“晴雨表”,载社会2002年第8期。3张莉幸福指数发展价值观的新境界,载理论导刊2008年第2期。5方法来测量主观幸福感。由此形成了一批量表,如“情感量表、生活服务量表、生活满足感量表、整体幸福状况表、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

9、等”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幸福指数进入中国。其中,中国幸福指数理论研究专家邢占军教授强调“幸福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但说到底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5。为此,他从人们对幸福体验的角度来研究幸福指数,并提出了体验论主观幸福感测量的观点。由此刑教授提出了“由十个次级指标构成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6,即“成长发展体验指数、心理健康体验指数、知足充裕体验指数、目标价值体验指数、社会信心体验指数、家庭氛围体验指数、自我接受体验指数、身体健康体验指数、人际适应体验指数、心态平衡体验指数”7。这十项指标就是用来测量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工具。为此,五十年代的专家学者主要从主观视角来考察幸福主观

10、满意度。其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不丹王国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以追求GNH最大化为不丹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8。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反思,各国相继制定了不同模式的国民幸福指数,其中包括由美国工商人口杂志公布的幸福指数,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公布的“全球幸福星球指数HAPPYPLANETINDEX”以及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这些幸福指数理论都是从影响人民福祉的客观条件即客观角度来组织幸福指数的。同一时期,我国专家学者也从客观视角研究幸福指数。学者蔺丰奇认为,幸福的抽象性导致很难对其加以度量,“但是我

11、们可以从社会健康、文明、福利和环保的角度定义幸福,用传递和替代的办法,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社会指标对幸福加以间接的计量”9。为此,他提出了影响个人幸福的五个客观条件,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社会健康、社会福利五个方面,从客观视角对幸福指数加以研究。再者,结合上述两种视角,部分研究者认为,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的正面反映,两者密切联系。这就决定了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即“综合考察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以及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主观感受”10。三种研究幸福指数理论的视角各有所长,但它们共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即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本文从主观研究视角,构建了宁波幸

12、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其幸福4BRADBUNM情感量表,1961年;ANDREWCAMPBELL,ETAL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1976年。5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7页。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数据杂志社,2006年版,第1012页。7邢占军幸福指数与社会决策,载中国职工教育2008年第5期。8丁雄英细听“不丹模式”把全民幸福的指标完成得更好,载管理与财富2006年第11期。9蔺丰奇从GDP到GNH经济发展价值坐标的转变,载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10严翅君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构成探讨,载唯实2010年第5期。6感城市

13、建设的成果,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三)宁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证分析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思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实现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幸福指数理论的提出得以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幸福指数及评价体系用以对居民幸福感进行调查。在中国由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该项幸福城市调查采用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奚恺元教授的幸福学评价体系。调查内容“涉及发展速度、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便利、文明程度、治安状况、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赚钱机会、就业环境等12个具体指标”11。宁

14、波市作为沿海重要发展城市,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其城市经济建设成果全国瞩目。同时该市积极参与该项城市评比活动,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其中,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幸福感调查报告,宁波当选为人情味最浓、就业机会最满意、安全幸福感第一、环境满意度第一的城市12。1宁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为了更好促进宁波建设、提升居民生活的满意率和幸福感、有效推广幸福指数理论,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其他城市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结合公民的幸福感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宁波市实证调查的实践报告13,从公民对社会生活满意度与个体生活满意度两个角度,来构建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以考察公民对该市的硬件

15、软件设施满意度。具体来说,宁波居民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由2个大类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组成。1社会生活满意度。社会生活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三方面的建设。其中,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满意度和城区居民收入满意度为参考指标,社会建设以“居住环境满意度、交通状况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医疗环境满意度以及社会保障满意度”14等5个方面为指标,文化建设主要以文化休闲条件满意度为指标。2个人生活满意度。个人生活状况以“个人物质生活、个人人际关系、个人状态等三方面为指标。其中个人物质生活包括收入状况满意度和住房条件满意度2个指标,个人人际11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报告,HTTP/BLOGSINAC

16、OMCN/S/BLOG_4F0F6ADD0100BTIIHTML2008年12月30日。12黄琳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载新华月报(天下)2010年第2期。13公民的幸福感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宁波市实证调查是由宁波大学法学院幸福之旅调研小分队于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做的一项市民问卷调查。其调查主题是关注幸福感,建设新宁波。14叶南客幸福感、幸福取向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以南京为例,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7关系包括家庭关系满意度和同事关系满意度2个指标”15,个人状态则以对婚姻状况、健康、事业状况以及个人发展的满意度为参考指标。实践中,调研小组综合

17、多种方法展开研究、搜集数据。“小组队员通过分层、系统抽样等方法,在宁波市城区范围内随机抽取了年龄在2545岁对宁波市相关硬件与软件设施以及发展政策有深刻感受的人群,针对居民的情感和生活满意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18,填答有效率在95以上”16。2宁波幸福感城市的实证分析。根据上述宁波市幸福指数及其评价体系,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本文列举了部分幸福评价指标的满意率情况。(1)宁波城市居民社会生活幸福感满意情况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直接作用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在本次调查中,高达98的调查对象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宁波市经济建设成果令世人瞩目。居住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让

18、人赏心悦目,优美的环境让人住的舒心,从而增加居民的幸福感。抽样调查中,高达985的人认为宁波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其中,认为环境优美、比较舒适的人数占到425。可见,宁波在综合环境的投入和建设上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可以大大满足城市居民在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生活,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从调查的公民中,仅有209的公民认为宁波市在文化娱乐生活方面丰富多彩,大多数公民仅表示客观的态度,认为宁波市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可以。社会保障情况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发展。通过我们的调查,只有46的人对宁波市的社会保障状况感到不满意。这一调查结果也正与“十一五”期间,

19、宁波市积极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交通状况便利的交通设施,特别是关乎百姓出行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次调查中,仍有129的调查对象觉得交通经常受阻,出行不便。可见,宁波在发15叶南客幸福感、幸福取向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以南京为例,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6陈战芒、蒋宣、张健、顾家超、张鼎、章鑫公民的幸福感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宁波市实证调查报告,2010年。8展过程中,要继续“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工具雏形,切实缓解出行难”17。社会治安状况安全感是幸福感的一种表现,也是居民产生

20、幸福感的保障。问卷调查中涉及了宁波的治安状况,882的民众对宁波市的治安状况表示满意。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宁波市政府在推动“平安宁波”建设中取得的效果。医疗环境状况医疗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顺利让更多的居民有钱看医、有地方就医一直是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点。从调查中反映出,954的民众对在宁波的就医情况满意。(2)宁波城市居民个人生活幸福感满意情况分析收入状况和住房条件相比市民对于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城市居民对自己的收入状况评价不高,751的居民对自己的收入持一般或满意态度。同时居民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也不是很满意,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只占319。收入和住房都是影响公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1、。这就提醒市政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老百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个人事业发展前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发展的最高峰就是实现自我。当一个人达到这一层次时,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由此产生个人最大的幸福感和最高境界的幸福。高达902的调查对象对于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反映出宁波市在城市建设中提供的就业机会让本地市民和外来公民感到有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深刻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个人健康状况身心健康是居民追求幸福的前提。被调查的民众中高达956的人认为自己身心健康状态良好。个体人际关系马斯洛同样认为,人们都希望自己能融入一定的生活圈子,能属于某个组织或团体,并能和亲朋好

22、友等互相信任和关怀。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家人和同事同学邻居关系的评价都17宁波晚报宁波“十二五”规划建议之民生解读,HTTP/NEWS163COM/10/1210/04/6NH307L600014AEDHTML2010年12月10日。9比较高,分别达到了941和932。表明宁波市公民的归属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3)宁波城市居民总体幸福感状况依据调查数据,952的调查对象认为宁波市总体感受是让他们幸福的,可见宁波作为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其次,调查数据显示出市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果及建设的不足,从而为市政府制定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增加民众幸福感的政策以实践参考。由此可见,幸福

23、指数意义重大。(四)宁波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首先,“幸福指数可以衡量社会进步发展”。“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18。从上述宁波居民幸福感调查中,证明了宁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幸福感城市。这一结果要得益于宁波城市建设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总体上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生存需求。同时,宁波市在提供个人发展方面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自我。从构建幸福指数以及幸福城市调查中得出,幸福指数切切实实关注人的发展。如果能将幸福指数融入城市建设,在制定政策时参

24、考幸福指数,可以有效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幸福城市,从而弥补片面追求GDP的不足,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其次,“幸福指数能够有效监测社会的良性运转”。“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一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作为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指标,幸福指数更多地发挥一种诊断功能”19。调查显示,在肯定宁波幸福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其不足之处,特别在提高居民低收入以及改善住房条件方面。这两个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无法平衡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势必激化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社会动荡,最终阻碍发展。因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充

25、分考虑幸福指数的“诊断功能”,有助于积极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再次,“幸福指数为社会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在我国,决策者所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根本依据。特别是在18邢占军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19注释同上。10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变革与转型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民众的主观选择和判断上,而民众幸福指数的走势是这类主观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预测变量”20。调查发现,宁波市在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中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文化娱乐生活、交通状况以及收入和住房条件方面居民

26、的满意率不高。为此,政府可以充分参考这一指数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实现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和谐幸福城市的构建。可见,“幸福指数不仅是社会运行状况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风向标,更是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21。二、和谐社会理论与宁波和谐城市建设的实践(一)追溯和谐社会理念的由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主张在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才能建立和谐社会。其中,魏特林将新的社会制度叫做“和谐、自由和共有共享的制度”。傅立叶则称新社会为和谐制度,以此代替资本主义的文明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上述思想,积极提倡社会和

27、谐的主张,但并未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和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相比片面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及以前的剥削社会,未来社会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将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的社会;其次,在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基础上,未来社会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财富,极大提高其精神境界,人们彼此将和谐相处;最后,在新社会人们能够掌握并运用自然界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和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中,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由此将和谐思想与执政紧密结合。这一理念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

28、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等方面飞跃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和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日益突显;区域发展平衡严重失调并且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民众心理失衡,威胁社会稳定;人口众多、资源瓶颈、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严峻。基于上述背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即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2。20邢占军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21邢占军幸福指数与社会决策,载中国职工教育2008年第5期。2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

29、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11(二)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社会系统包括人、自然、社会三大要素以及社会内各要素。“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全面实现各要素间的和谐,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以及社会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和谐”23。为此,和谐社会就在于使社会各组成要素能够相互融合、彼此借鉴,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并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转。把握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党和国家领导人理清了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精辟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具体如下第一,民主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0、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4。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民主体现在人民群众在合理的制度范围内,有充足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足够可信任的机制来解决利益冲突,从而通有效舒缓和排解各种社会矛盾。法治的重要作用则是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度,在整个社会确立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25。第二,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6。公平正义,就是要把“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定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直

31、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妥善解决”27。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28。在当今价值观多元的情况下,提倡诚信友爱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或价值观,从而有效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最终达到团结社会的目的。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支持创造活动,发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3期。23孟东方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32、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4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3期。25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载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26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3期。27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载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28林叶材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及基本特征,载探求2006年。12挥创造才能,肯定创造成果”29。在充满活力的和

33、谐社会,将更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其创造性。这对个人而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五,安定有序,是指“有健全的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的社会管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30。稳定有序的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生态的良好”31。尊重客观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关系。

34、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民众的正当利益”32,实现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幸福感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均衡地发展。(三)宁波市以民为本,建设和谐惠民城市的实践成果“十一五”期间,宁波市积极开展城市文明建设,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决策人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首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扎扎实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为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及各有关部门围绕宁波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专题研究

35、,提出将“民生、和谐、责任、创新”作为创建的主线和亮点,高度发挥企业的力量,提升创建水平,形成显著的文明特色和创建成效。实践中,宁波市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高度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民生问题工作上取得了重要成果33。环保方面。全面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部署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生态区建设,内河建设管理显29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3期。30林叶材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及基本特征,载探

36、求2006年。31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3期。32李志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分析,载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33孙黎明【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HTTP/WWWNBJDGOVCN/NEWS_READPHPID1376072011年1月30日。13著加强,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目标。绿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绿地认养认管全面推开。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城区面貌持续改善。积极营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率先开展充分就业城区创建,总体就业率达99

37、7。社保扩面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比例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率先实施因病致贫家庭和精神残疾人专项补助政策。同时,深入开展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阳光驿站成为省首批“残疾人之家”。卫生方面。促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对重大疫病的防控,卫生街道创建实现全覆盖,红十字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教育方面。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共同发展学区管理模式,涌现出一批知名特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79。社区教

38、育加快发展,四点钟学校等品牌不断提升。住房方面。进一步完善落实廉租房制度,使具备“三证”条件、人均住房12平方米以下的所有低收入家庭都能享受廉租房政策;同时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进一步健全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廉租房保障。出行方面。城区路网框架进一步完善,建成部分主干道路和全市首条公交专用道。东部新城“三大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四横三纵”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开始进入集聚产业、培育功能的新阶段。外来农民工服务方面。显著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综管员队伍建设,率先实行让外来务工人员按照积分落户。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帮助其更好融入到宁波社会,促进新老宁波人的共荣,实现和谐的人际

39、氛围。文化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百场文化进社区等品牌,区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起步良好。科普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安全方面。继续推进平安建设、深化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和“四无”居民小区创建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宁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了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社会内部的关系,特别是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平衡,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为民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

40、进社会的可持续良性运转。14三、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一)以人为本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核心幸福指数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指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为此政府在制定发展政策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关注“人”,而不能只追求GDP的增长;同时,幸福指数主要考察民众日常生活质量,政府应依据调查结果调整政策,以此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让民众觉得自己备受关注而很重要,幸福指数即为民指数。为此,幸福指数充分彰显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尊重并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断满足人对物质文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1、、实现其根本利益。“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这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34。因此,以人为本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核心。(二)实现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目标幸福指数通过建立一套综合指标体系,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身心和谐发展。“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收入、生活水平、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健康水平、成就感和安全感”35。由此,幸福指数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人们的主观满意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衡量一个社会全面协

42、调、综合发展的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等以往评价体系里的硬性指标,更考虑了经济增长同时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资源保护使用状况,并且高度关注了人类的需求与满意度。“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和谐与发展”36。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及发展的协调性深刻影响了社会和谐的程度。经济发展为健全民主、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坚持发展的统筹兼顾。“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又不是经济的单项突进,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方面的34邢占军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载中共

43、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35杨国以提高幸福指数为重点实施平安工程建设美好家园,载党史博采2007年。36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载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15发展的关系”37,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者,社会和谐本质上是利益的和谐,中央强调要兼顾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分配,特别是要兼顾弱势群体、改革中受益少的群体以及后富群体的利益分配,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决定因素,社会的稳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实现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目标。(三)幸福指数可作为检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结合幸

44、福感调查,宁波居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主要从居民主观体验的角度,调查了该市居民对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满意状况。通过这一调查,我们得知宁波市在幸福城市建设中的成绩与不足,从而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这体现了幸福指数的社会监测功能。因此,应该把幸福指数引入和谐社会,作为监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两者都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道路,这是将幸福指数纳入和谐社会监测的理论基础。实践中,有以下注意事项(1)注意幸福指数的外来性。由于幸福指数理论最早提出和实践于其他国家和城市,这种外来性要求在引入这一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现状。“决不能忽视不同文化

45、背景下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差异、脱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国外的指标和测量工具”38。构建宁波市居民幸福指数是在立足我国幸福指数研究专家邢占军教授提出的体验论幸福感理论上,借鉴奚恺元教授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结合其他城市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以及公民的幸福感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宁波市实证调查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指数理论充分考虑了宁波市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2)“避免以最大化幸福为政策选择”39。“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国民幸福感的数字工具,具有监测社会建设的功能”,相反,政府也可以根据该指数的测量数据,有针对的制定相应措施以提高民众幸福感,即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政策目标。所谓最

46、大化幸福就是要求提高全社会的总量。“政府通过幸福指数反映的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目标,积极调整政策取向,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运转”。但不能将最大化幸福制定成硬性政策指标。(3)“避免简单地以幸福指数作为考核干部政治的标准”40。在实践中,幸福指数反映37丁剑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载理论与当代2006年第1期。38邢占军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39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政策意义,载理论动态2006年第12期。40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政策意义,载理论动态2006年第12期。16了民众对主观生活质量的一般心理体验。“这一心理

47、体验容易受到个人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长期的和短期的、宏观的和微观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决定了幸福指数的作用的时效性,即其主要在于衡量与评价特定的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良性运行状况。“其主要功能在于诊断,主要是对政策选择和社会运行之间问题的诊断,而不是对不同地区、国家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比较”。通过幸福指数的变化,可以考察社会是否按目标方向发展。结语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幸福问题日趋深入人心。幸福指数纳入决策者的视野是时代之趋。我国政府也应该积极考虑将幸福指数纳入和谐社会的监测体系中,利用其对社会运转的监测功能,调整政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指数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

48、康、均衡、可持续发展。17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徐光兵、周怡幸福指数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3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版。4秦宣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载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增刊。5邢占军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载杭州市委竞枝学报2007年第3期。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政策意义,载红旗文稿2006年第12期。7李砚忠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载探索2007年第2期。8程淑兰从“幸福指数”的维度谈和谐

49、社会,载科技情报与开发2008年第17期。9邢占军幸福指数与社会决策,载中国职工教育2008年第5期。10李贵成幸福指数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载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11李彩霞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与构建和谐社会,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12秦宣超越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背景分析,载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1期。13沈杰从“GDP崇拜”到幸福指数关怀发展理论视野中发展观的几次深刻转折,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4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5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载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第12期。16邢占军幸福指数量表在我国内地城市居民中的初步试用研究,载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第14期。17高建立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测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18叶南客、陈如、董淑芬等幸福感、幸福取向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以南京为例,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9朱西周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载北方经济2005年第4期。20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载数据2006年第8期。21JOHNCHAMBERSCHRISTOPHERSITUA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