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到数学学习中,就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正迎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建立具有“自主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可见学生中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2、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本人略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见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观察、讨论等等,但是往往学生却没有行动,每位学生还是独立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个场面使我脑海中出现一系列的问号:平时在座的学生有合作的习惯吗?合作的意识强吗?会合作吗?评课时有的教师甚至批评道:“不是合作而是合坐 。 ”之后,我不由地想:当“合坐”成为一种习惯未尝不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前提。 “以小组为单位合坐”该话题经常被人忽略淡忘,更不会在论文上提及。但我却有一个不成熟的看2法,认为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几个学
3、生组成一个小单元围坐在一起,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一起完成值日工作,一起游戏,一起谈笑形成习惯,学生明白合作并不局限在公开课上,不局限在课堂上,不局限在学习上,而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意识不难在心中萌芽。 “合坐”何尝不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前提呢? 善于运用评价手段,增强合作意识。好胜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合适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夺红旗的活动。只要小组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汇报等过程中,表现突出,合作得好,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出色的都可以为本小组赢得一面红旗。课后将所得的小红旗贴在评比栏中,并进行阶段性追踪评价。还
4、可以利用鼓励性评语或肢体语言进行评价。这样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形成,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互相撞击的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能不提升甚至根深蒂固吗?二、充分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刚接触数学教学,也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新理念,在课堂上进行贯彻。在实施中不难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的合作空间是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训练基地。 如,教学“桌子有多长” (厘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这样为学生提3供充分交流的机会。
5、(1)测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量一量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并进行交流。 (2)交流。课桌长 6?,课桌有 4 枝铅笔长,有 5 个这样的笔记本长,有 20 块橡皮擦那么长(3)探索。再次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这个问题。 (4)汇报。生 1:用的工具不一样,量的结果不一样;生 2:只要用同样的工具进行测量,结果就一样此时,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导出“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师先把小组讨论与大组交流相结合,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给予学生充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学生说的数是
6、不同的,从而真切地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又如,教学“数铅笔” (100 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是这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空间的。 (1)猜测。我拿出一捆 100 根的小棒让学生猜一猜,并将学生估计的报数板书在黑板上。 (2)思考。要得出准确的根数,我们怎么办?(数一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数出整捆的根数?(小组同学一起数;最好先分工;一人数一部分;)(3)探索。给每个小组提供 100 根小棒和橡皮筋若干根,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数小棒,并提出合作探索要求。 (4)交流。汇报:有的一个一个地数 1、2、3100;有的 2 个 2 个地数 2、4、6100;有的 20 根一小捆,一共
7、是 5 小捆,100 根;有的 10 根一小捆,一共是 10 小捆,100 根;有的 5 根一小捆,一共是 20 小捆,100 根(5)讨论。让学生讨论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悟出哪种数法可以更清楚地4看出结果。学生通过合作探索交流便很轻松地悟出哪种数法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把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空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
8、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去游乐园” (认识米)时,对于长度单位,学生是首次接触,1 厘米、1 米有多长,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都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我通过让学生二人合作反复量对方的身体的各部分长度,如,指甲盖、手指、手掌、腰围、胸围、身高的长度。再让学生合作量身边的物体长度,如,教室门高、教室长和宽、黑板长、桌椅高等,学生在合作中逐渐感悟到 1 厘米、1 米的长度及厘米与米的关系的同时也感悟到合作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第二册 P50 第 5 题“我的前面有 6 人,后面有
9、18 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带学生到室外树阴下创设情景,学生亲自排队感受“我的前面有 6 人,后面有 18 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我”一人要不要加进去。通过实践证明,学生不难5悟出算式“6+18+1”的来历,使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 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通过在生活合作中产生例题,从合作中产生认识,在合作中感悟,这便是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的见证。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必要条件,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创新和谐发展。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