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1-02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应是教书与育人并举的。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十年的教师,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制度建设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那些口号似的准则,其实是没有太深入的理解的。因此,想要立规矩,就要把规矩细化,让你定的规矩具有可操作性,细到学生一看就明白。在这一点上,我真的很欣赏美国优秀的小学教师罗恩?克拉克的做法。他的 55 条班规,相信做
2、老师的都不陌生。我也是受到了他的启发,在我现在所教班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为他们制定了 30 条班规。下面简单向大家介绍几条: 1.与大人互递物品,要有礼貌,用双手; 8.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问题; 16.值日要认真,做到黑板、窗台、桌子、地面一尘不染; 18.生病了或有事不能上学,要跟老师请假; 19.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或语言; 22.用餐要讲究礼仪、不讲话;吃完饭,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 226.全校师生集会的时候,不要讲话; 30.要乐观,要享受人生,珍惜生命; 由于新生入学,对小学生活还不了解,有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没养成,说很多大道理他们是不懂的。因此,我从待人接物、学习、文明礼
3、貌、珍惜生命等各方面具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让他们有制度可遵循,在遵守中养成习惯,学习如何做人。这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二、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但光有个光杆司令也不行,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显然就会力不从心。如果有一个得力的班级干部团队来帮忙,就省心多了。 班级干部的选拔,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人品。因为班干部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同学们的榜样。我在班里开展了班委会竞选活动,想要参选班干部,必须明确做这一职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自己当选后要做的事,再上台做竞选演讲,然后由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班委会成员。选出来的班干部,一定是具有责任心,又在学生
4、中有威信的人。这样管理起班级的日常事务来,也会得到同学们的拥护。 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当好班级干部的,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也很重要。老师要常常给他们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服务班级的态度来工作,做到以点带面,让班干部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其他同学,在生活上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一举两得。 3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言传不如身教,想让学生做什么,老师自己要先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不乱扔废纸、讲究卫生等,我就先做到了看到废纸弯腰捡起,穿着干净得体。带领同学们打扫操场垃圾时,我也拿起扫帚跟他们一起劳动。每节课上课前,我总是先到
5、教室等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这个榜样是老师,我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教育出来的也一定是富有责任感的学生。 有时,当他们犯错了,我也不会声色俱厉地呵斥,而是耐心地开导与教育。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被学生接受,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待人的态度。 四、班级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对他们积极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我重在展示学生的特长和成果。在我们班,有很多孩子都在课余学习了某项特长,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赋,我就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全面地发展。 为此,我特别设置了“书法绘画园地”和“
6、我是最棒的”两块展示区。一个用来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一个用来展示学生校内外获得的各种优秀证书复印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取得一次成绩,都是他们继续努力向上的动力,这种积极的精神是可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的。老师要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值得骄傲的闪光点。 4五、重视家校配合 学生每天的生活基本徘徊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的作用毋庸置疑,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 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我首先搜集了学生的信息,如家长的电话,家庭状况等。经常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互相商量教育方法。但沟通不等于告状,不能一打电话就跟家长反映孩子的错误,让家长批评孩子。长此以往,学生和家长都会感到反感,对老师带有抵触情绪,家校联合就没法开展了。跟家长沟通,更多的应该是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毕竟,在家长面前,我们是具有专业素养的,在教育方法上,也更专业,他们需要老师从方法上给予帮助。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要多关心,多照顾,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只要用爱心浇灌,枯草也能再发新芽!在老师精心的呵护下,学生定会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