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太极拳运动论概述摘 要: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古老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方式,尽显东方神韵,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功夫中的极品,更是修身、健身、养身的顶级运动,太极拳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此太极运动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无论是地域分布、人种的多样性、参与人年龄跨度以及练习时间局限性都可堪称世界第一运动。太极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太极早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文化也正向世界敞开怀抱,如孔子学院、汉语学校等已在世界各地成立,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世界公认语言,太极拳运动正在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深感自豪,同时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更觉得有一种传承中国太极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关键词:太极拳; 运动论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51-001 一、太极 自人类诞生文化就存在了,据载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人,道法自然论! 战国时期的易传即易文化。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天地万物生于“太极” ,生于“一” ,生于“道”的传统发展观到宋代便形成无极生太极、2太极生阴阳、阴阳之气交合生万物的太极观。 二、太极拳 据载明末清初由陈王庭根据太极阴阳之理、中华养生经络学说、道家的吐纳之术以及其他武术之长,创立独具东方神
3、韵的太极拳运动。其运动特点:浑圆运动;无处不生圆、无处不缠丝、无处不螺旋、由慢极快、运柔成刚,收放吞吐、方圆相生。 三、太极拳发展 陈氏、杨式、武式、吴式、孙氏等现代邯郸有创建内径太极拳。 四、太极拳运动 毋庸置疑太极拳已被现代科学证实其自身运转是最符合人体力学的,这一点已被世界最权威的力学机构所证实!太极运动为世人带来和谐与健康,带来了文明与进步。 1.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博大精深,必须有一切入点。就是从其运动规律。从知己功夫切入,整合自身资源:内部如各大系统,神、意、气、力。外部大致分九大关节、206 块骨头、639 块肌肉、约 60 亿条肌纤维。最终使自身“小宇宙”能量发挥到极致,整和自身
4、并非全部太极拳,还有整合外部资源,所以太极又是哲学是方法是理念,包容万物、道法自然,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精髓、魅力所在。 2.太极运动的核心 世界万物的存在离不开核心,国家有领导核心、企业有核心科技,核心的科学性、合理性,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可持续发3展。 古拳论的运动核心:“丹田” 、 “主宰于腰” 、 “命意源头” 、 “天圆地方” 。现代科学运动核心论:腰椎。 人体如何运转, 黄帝内经说, “修其型正其神” , “不治已乱治未乱”三维、立体、时空浑圆论。三维:点生线、线生面、面生空间。(一,肢体做上下运动。二,肢体做左右运动,三,肢体做前后运动,做就是时间。 ) 3.言传身教 如
5、何用肢体以腰腹为核心做浑圆运动;手臂又是如何围绕核心运转产生开、合、?丝、螺旋、向心力和离心力;脚是如何分阴阳的,又是如何理解古拳论运动的核心的呢? 4.用现代科学阐述太极拳的浑圆运动 古论“太极者无极而生行气如九曲珠无处不生圆方圆相生无处不缠丝无处不螺旋活似车轮”等等。无不在说太极拳运动是圆运动。也就是说肢体运动是圆是弧线,是圆的一部分,这正是太极拳的灵魂!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的核心部位是丹田,即腰椎,至于身体其他部位必须以其为枢纽为核心运转,就像月亮围绕地球,地球围绕太阳,也就是公转与自转,也就是外圆中圆与内圆的道理,以腕、肘、肩为节点的上肢三节和以踝、膝、胯为节点的下肢三节都必须以腰椎为枢
6、纽运转,即做圆运动。上肢大致分三节:手、前臂、上臂,在稍领、中定、根松的前提下做屈伸圆转,做向心离心运动;下肢大致分三节:脚、小腿、大腿同样在脚领膝膨胯松的要求下主屈伸,在下肢任何4其一离地状态时运转规律同上肢。当然在身形与身法合理的前提下以腰为核心、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周身轻灵的最协调、最科学、最合理、最能将人体正能量发挥到极致的浑圆运动,也就是说把人体现有资源有机整合并发挥,这就是太极拳的浑圆运动。 5.事物都有两面性 太极拳也不例外,以上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面,即自身合理整合;相反还有整合外部资源的一面,又叫知彼的功夫,为了更好的做到知己知彼,我们的先辈发明了推手的训练方法,是向实战的过渡训练,有一种阐述推手,由听劲、化劲、拿劲、发放劲组成的,其中听劲最为关键,既感觉对手的劲路,首先是皮肤感,其次骨感,再者神意感。这里的劲与我们所学的物理学中的力是不同的,劲所含的七大因素就广度深度远远超过了力。 五.综述 在实践中要知己的功夫与知彼功夫共同练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要成为一代太极拳大师,要学的还很多,但是明白太极拳运动规律是我们走进太极世界的一扇门。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优化发展太极拳环境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203310 参考文献: 田元祥.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