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事物的欲望,帮助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一个好的问题还能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个好的问题可以给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当教师把问题抛出后,幼儿就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在幼儿对问题不同诠释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彼此的想法,这不仅完善了问题的答案,还满足幼儿个人情感的发展需要。因此,提问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问也对教育活动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并非所
2、有的提问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分析大多数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提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中的提问是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问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无效提问较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无效的问题。比如,出示一盆花,然后提问小班幼儿这是什么呀?幼儿自然轻松应答“花”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他们对花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所以这个问题对小班及以上年龄阶段的幼儿显然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2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所提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如果提问涉及的内容幼儿已具备了充足的知识经验,这一问题对幼儿的发
3、展就没有价值,反之,所提问题对该阶段幼儿来说还难以理解,无从应答,同样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小班学习活动“学扮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区分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与用品,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教师在教室里呈现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用品,让幼儿看看、说说“这些是什么东西?” “谁经常用这些东西?” “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等问题。前两个问题一经提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然而,当教师提出“为什么爸爸要用打火机?”这一问题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冷却了下来,几乎没有孩子能准确回答这一问题。此时,教师也很尴尬,变成独角戏。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 “是谁?” “是什么?”这类的问题,一般
4、都很顺利地应答,而对于“为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往往会感到不可理解,教师应谨慎提问此类问题,以免提问无效。(二)封闭式问题较多 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幼儿思考问题的空间比较狭隘,比较不利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教师出示一只小白兔,问幼儿:“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幼儿齐声回答:“小白兔” 。老师又问:“小兔有几只耳朵?”幼儿答:“2 只。 ”教师接着问:“那它有几只眼睛?”幼儿回答:“2 只。 ”“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红色。”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情形我们不乏少见,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以寻求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即了解小兔的外3形特征。但殊不知,这
5、样的学习提问方式使得幼儿总是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思维的空间,很难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可以说,当老师这样十几个封闭式问题问下来,幼儿已经十分疲惫,毫无兴趣可言。相反,如果教师放开手脚将问题设计的开放一点,比如先让小朋友们和小兔子一起玩一会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然后再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问一问幼儿:“我们的这个小兔朋友长得怎样,它有哪些本领呀?”等等。你会发现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告诉你:小兔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感觉就像在介绍他身边的一个朋友一样。虽然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涉及的面不是很广,但是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交流,再加上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从而逐渐完善孩子们对兔子的外形特征、生
6、活习性等知识的认知结构。所以,只有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向更广泛的天地发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提问的准备不够充分 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 “下课老师再回答你” “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幼儿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有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幼儿都不愿回答问题。 二、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教师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
7、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4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给幼儿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当夏季临近时,每次孩子们在户外体育锻炼后总感觉很热,教师可以问他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凉快一点呢?有哪些地方很阴凉呢?”这些虽然是很简单的提问,但它留给幼儿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它能够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当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能坐等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答案告诉你,而是需要有支持幼儿去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为与措施。于是,教师应该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在幼儿园中找阴凉,让幼儿在家里找阴凉,让幼儿在马路上找阴凉。同时,也要让幼儿知道,在炎热的夏天,当你感觉很热时,你就可以找这些地方先休息一下,帮助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然这一
8、切的关键还在于首先教师要设计出开放而有效的问题。又如大班的学习活动玩泥 ,目标定位是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泥土的特征,探索泥土和水之间的关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讲述“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挖来的?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能让幼儿在比较中(与自己的泥土比较,与他人的泥土比较)进行学习。接着教师又问“你的泥土有什么气味?”既能让幼儿通过感官去获取泥土的物理性质,也能让幼儿在比较中(与自己的泥比较,与他人的泥比较)进行学习。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讲述自己的发现,既有利于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受益,也有利于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一个教学活动,因为教师的提问注重开放性,活动始终有效地推进着幼儿的探索活动,使他们
9、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所以教师提问如若是 “做什么?会怎么样?” (即动作后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问题才是开放的。 (二)提问要具有挑战性 5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需要幼儿经过认真思考,跳一跳才能解答出来的问题。比如在小班学习活动“动物的花花衣”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的花花衣有些什么作用呢?”可以说这一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是很具有挑战性。通常幼儿只是了解动物的花花衣有些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等,对于动物的衣服有些什么作用他们知道得很少。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动物百科全书,家长可以协助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花花衣的特殊作用。比如孔雀爸爸美丽的花花衣是为
10、了吸引孔雀妈妈,青蛙的花花衣是不让地里的害虫看见它,小鸭子的花花衣上有点油脂,使得鸭子在水里游泳的时候羽毛不湿掉等等。幼儿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发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幼儿觉得很新奇,因而在探索了解、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都很有兴趣。(三)提问要联系幼儿生活的实际 教师提出的问题越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幼儿越是有话可说。可以说只有问题中涉及的内容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那样,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比如 “夏天真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使自己凉快的办法有哪些?有的幼儿谈到了洗澡,于是教师就又问他们人为什么要洗澡,由于这一问题与幼儿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幼儿一下就炸开锅似的回答问题,有的说:“因为人不洗澡会脏死
11、的。 ”有的说:“因为人洗澡了会睡起来很香。 ”还有的说:“因为人洗澡了变干净了,会有很多人和你作好朋友。”还有的人说:“因为人洗澡了细菌就没有了,就不会肚子疼,不会生病了。 ”等等。幼儿这样能说会道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贴近幼6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生活经验作基础,幼儿的思维也就活跃了,话也就多了。又如小班音乐活动走路 ,活动中教师选择了胖胖熊这样一个音乐形象,使幼儿根据他们喜爱的音乐形象来感知音乐高低。 但在活动中教师有这样的问题:“谁在前面?谁在后面?”随后有一个追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这样的问题不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大班的孩子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平时教学
12、中教师总喜欢问幼儿为什么却从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从不考虑这样的追问是不是有必要?活动中教师也喜欢问“胖胖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小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大熊你在草地上做什么?”小班的幼儿来说这样的问题较难。 小班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问题的回答也较单一(如玩、玩玩具、玩滑板车仅此而已) ,所以此类问题不适合抛给小班幼儿。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迪幼儿的思维,检查幼儿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等;只有更好地把握学习活动中的提问策略,才能改变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真正成为幼儿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桥梁和阶梯,从而推动学习活动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