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073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个教学点的尴尬与困顿F 小学位于豫西浅山丘岭区,现设置 6 个年级共 6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10 多名,教师 10 人。该校始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鼎盛时期曾有12 个教学班 600 多名学生。已经从该校退休的老教师谈起当年的学校依然会十分激动和自豪,存放在档案盒里的几张老照片也显示着曾经的红火和荣耀。然而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本世纪初该校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成为“教学点” 。从那时起,这所学校便渐失生机,给教师们的感觉似乎只有“没落” 。 难免的尴尬 从学校变为教学点,F 小学所在地的村干部和群众曾经有过激烈的“抗争” 。一向尊师重教、视学校为“庙堂”的乡亲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村里

2、的学校会被撤了。他们懂得“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道理,他们承受不了那种“文化”的失落,他们担心没有了学校会影响子孙后代的教育,村干部更不想因此留下“败家”的恶名。这种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感最终还是产生了可喜的效果F 小学并没有像大多数村里学校那样从 16 年级调整为只有 13 年级,而是完完全全地将各年级保留了下来,村里所有的适龄孩子也不用走更远的路到外村读书了。然而布局调整毕竟是要“调整”的,从此 F 小学不能再称作“学校” ,只能叫作“教学点” 。于是“尴尬”在所难免。 位于豫西浅山丘岭区的 F 小学,现设置 6 个年级共 6 个教学班,在2校学生 110 多名,教师 10 人。该

3、校始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鼎盛时期曾有 12 个教学班 600 多名学生。已经从该校退休的老教师谈起当年的学校依然会十分激动和自豪,存放在档案盒里的几张老照片也显示着 F 小学曾经的红火和荣耀。然而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本世纪初该校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成为“教学点” 。从那时起,这所学校便渐失生机,给教师们的感觉似乎只有“没落” 。 难免的尴尬 对于从学校变为教学点,这所小学所在地的村干部和群众曾经有过激烈的“抗争” 。一向尊师重教、视学校为“庙堂”的乡亲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村里的学校会被撤了。他们懂得“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道理,他们承受不了那种“文化”的失落,他们担心没有了学校会

4、影响子孙后代的教育,村干部更不想因此留下“败家”的恶名。这种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感最终还是产生了可喜的效果这所小学并没有像大多数村里学校那样从 16 年级调整为只有 13 年级,而是完完全全地将各年级保留了下来,村里所有的适龄孩子也不用走更远的路到外村读书了。然而布局调整毕竟是要“调整”的,从此这所小学不能再称作“学校” ,只能叫作“教学点” ,归属于附近的另外一所完全小学领导。于是“尴尬”在所难免。 尴尬一:年级齐全的“教学点” 。什么是“教学点”?汉语词典没有相关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提及“教学点” 。互联网上的解释五花八门“百度知道”有一个解释是:指组织教学的地点或单位。

5、 “360 问答”给出的答案是:“教学点就是不完整的学校。比3如,有一间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它就不是一间完全小学,就可以称作教学点。 ”如果按照“百度知道”的解释,无论年级齐全与否,只要是“组织教学的” ,就均可称作“教学点” ,这显然与现行中小学“管理实践”不一致。如果认同“360 问答”的说法,F 小学就不是“教学点” ,因为它是“完整的” ,16 年级都存在。而事实上,F 小学能作为“完整的教学点” ,不仅在于村民和村干部基于朴素情感的“抗争” ,也在于准备吸纳其部分年级使其变成“不完整的学校”的那所完全小学的“无力”那里没有足够的校舍条件。如此,完全小学无力扩容, “教学点”却是年

6、级齐全。 尴尬二:校长变成“负责人” 。尽管仍有 6 个年级,但因是“教学点”,不是完全小学,按规定不能设“校长”岗位,行使校长职责的人员只能被称作“负责人” 。日常教学工作是听命于所归属的完全小学,还是可以根据“本校”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实际“自行决策”?“负责人”常常纠结于此。如果听命于所归属的完全小学,那就很难有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倘若可以自行决策,又好像与“负责人”身份不符。按理说,责、权、利应该是对等的,可是对于“教学点”而言,教师专业考核、评先表彰、职称晋级等,差不多都掌控在所属完全小学那里,就连财务支出也要到相距七八公里山路的完全小学报账, “负责人”既没有

7、人事权,也没有财务权,似乎只剩下“责任”了,这就难免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失衡。 尴尬三:教师超编却不够用。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长期低于城市和县镇,一般是 25 名学生配 1 名教师。2011 年,河南省政府下发4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 ,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解决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紧缺的问题。而按照 2002 年河南省政府关于中小学编制标准的有关文件要求,县镇小学教职工的编制标准也不过是 23 名学生配 1 名教师。这所小学每班学生数在 1825 人之间,全校不到 120 名学生,即使按县镇小学编制

8、标准,最多也不过配备 6 名教师。该校目前的教师数已远远超过了应有编制,应该说也是特殊照顾的结果。但即便如此,一位教师仍然要教两门以上的“主课” ,多数班级是一个教师教全班的所有课程,即所谓的“包班” 。 难解的困顿 因为曾经的办学规模,这所小学的“骨架”尚在,就目前的学生数而言,校舍面积不是问题。而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不断强化的教育装备配置,也使学校有了诸如“电子白板”等新的教学器材。但整体上看,“教学点”的局面仍嫌困顿。之所以用“困顿”一词形容 F 小学的现状,是因为其“艰难窘迫”之态实在是太契合这所学校教师们的感受了。这种困顿表现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课程教学等多个方面。 困顿一:投资停滞

9、,校舍老旧。由于是“教学点” ,财政经费方面原则上不增加其新的基础建设投入,所以 F 小学现有的房舍明显老旧,不少教室存在漏雨现象。图书室是有的,但里面的图书很少,且差不多都是旧课本、练习册之类。功能室也是有的,但也只是徒有四壁而已。按照“校舍也是课程资源”的新课程理念,这里斑驳老旧的校舍与年幼活泼的孩童就显得极不协调,教室墙壁上触目的漏雨痕迹仿佛是孩子们眼5角的泪痕。 困顿二:师资紧缺,进修困难。作为“教学点”的这所小学,尽管有 10 名教师,但要满足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运转依然显得十分紧张。民师转正的 2 名教师就要退休,新的教师不愿意来, “教学点”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除

10、了编制因素,还有待遇、晋职、进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所小学即将退休的一位教师是学校里工资最高的,可每月也仅有 2600 多元。已有 14 年教龄的全校唯一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的骨干教师,现在每月工资也不足 2000 元。职称晋级对“教学点”的教师而言尤其困难,参与教学活动的级别低,获得荣誉的机会少,晋升职称对他们来说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感觉。许多教师不愿意去想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愿意谈及这个话题,他们说“不说这方面的事情心里会好受一点” 。进修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未来发展, “教学点”的教师们也有迫切的愿望和需要,可是困难实在太大。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和学习,有位在这个“教学点”工作的

11、年轻教师很想再离职深造一下,但他知道那只能是一个梦想。想到不能养家糊口的工资,想到不能实现的梦想,这位年轻男教师说“有时候也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 困顿三:课程不全,质量堪忧。由于缺乏教师,这所小学在确保“主课”能够开齐的情况下,其他如音乐、美术、科学、社会、自然、书法等所谓“副课” ,则大多是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表上。孩子们每天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几乎接触不到别的学习活动,就连体育课也很难保证。新课程要求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学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实践课、实验操作课和活动课也都成了空谈。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往6往凭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质量,所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就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美好的愿望了。 以上所谈的“降校为点”的种种困境,虽然与其他地方的“撤点并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都是在农村地区盲目地实行“并校”所造成的后遗症。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切实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