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088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以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摘 要:2013 年浙江省开始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工作,必修课程学分降低,选修课程学分增加,选修课程中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关键。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培育学校。为此,本文研究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依托社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以及总体实施思路和具体操作措施,以便为学校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做出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社团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条件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2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

3、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 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

4、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二、依托学校社团活动,开发校本课程 基于上述联系,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以求开创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依据我校“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的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在学校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开设的校本课程有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3实践类、人类与环境类、文娱体育类、志愿服务类五大模块,以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三、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下面就以我校的几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一个具体的介绍,主要是两大类的举例:理论学习类和实践研究类。 理论学习类:“社交

5、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实践研究类:“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1.理论学习类:“社交礼仪”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开展“社交礼仪”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研究能力的特点。每一个活动与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教程(阶段) ,每个教程(可以有多个学时)各有侧重的措施和目标: 第一教程侧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激趣,生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活动主题,从主题中筛选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实践与探究的一个个小课题。在开题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交往中一些有趣的问题、学生想去弄明白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探究的积极性。

6、第二教程侧重“案例再现,探究成因”“实例探究,明确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案例中进行,比如在社交礼仪中自己的言行、自己的穿着等,探究出一个案例的成因,然后以点带面归纳出一番道理,这样才能使实践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类似于数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 第三教程侧重“组织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活动,体验教育” 。4“社交礼仪”主题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育,感悟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因此,实践与探究循环往复、相互融合和促进,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愉悦中学到方法、体验教育。 第四教程侧重“过程评价,反思强化”“内化观念,养成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理念就

7、是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因此,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评价中强化,使学生的内心具有积极的、稳固的思想和行为形态。 2.实践研究类:“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它的实践性,而且要体现其计划性和学习该项运动的正确态度。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策略。选择主题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生集体讨论法,即学生分成若干个训练合作小组,设立 1-2 名组长,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训练和学习的内容;第二种是教师指导法,实践活动课前,老师布置

8、训练任务,供每个班级学生实践活动合作小组讨论选取。 第二阶段,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践内容,培训学生制定有特色的活动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主题、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所需器材、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制定方案的全过程。教师要参与学生制定方案的全过程,但不能包办代替。方案一般先由 1-2 名学生根据所选活动5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小组集体研究、修改,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 第三阶段,实施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活动前,明确训练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散打和防身术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耍勇斗狠,要摆正学习

9、和训练的心态,不能怕苦,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活动中,要预设克服实践中生成心理和技能困难的策略。一要克服学生害怕辛苦对训练的成功信心弱的心理障碍;二要克服学生基本功底差的不足,学生在训练之前基本上没有一点武术技能,所以动作要从最简单的做起。另外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保护问题。 第四阶段,实践活动总结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总结与评价是活动的终结阶段,其结论是学生达到实践活动目标的显性表现形式,它对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否有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评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过程性评价,即在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的评价,形式有表扬、表彰、成果展示等;另一类是终结性评价,例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的学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第制。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总策略是:没有不成功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季芳 陈征燕中学课题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3何晓文 小课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62002,75-80。 4夏正江 等 对研究性课程内涵的一种解读J.教育研究,2001, (6) 。 5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 (11)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