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班数学教学活动“1”和“许多”及反思摘要: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 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1”和“许多” 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l”和“许多”是幼
2、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 3 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 。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2,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有趣,比较形象直
3、观,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既保证了目标的达成,又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二、关于活动设计思路的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而小白兔又是孩子们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形象。所以选择了以兔妈妈带小白兔去郊游这样一个主题游戏为线索,在游戏中由若干个有趣的小游戏贯穿。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含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 和许多” 这两个不同的量。从而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关于活动目标的反思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
4、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 ,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3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
5、“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 1 个 1 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 1 个 1 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 “l”是自然的单位, “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四、关于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活动准备这一环节中,我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小兔头饰、萝卜、红花。通过这些让孩子们感知“1 和
6、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幼儿对这一活动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活动中的第一环节,我扮兔妈妈,幼儿扮成兔宝宝,听音乐起床,梳洗,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情境。 (教师:我们家都有谁?有几个兔宝宝?几个兔妈妈?)这样一来,小朋友就首先从视觉上有了一个关于“1 和许多”的量的概念。 活动中的第二个环节, “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以去郊游的情景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4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宝宝们!快跟在妈妈身后” 。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
7、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遇到了萝卜地让幼儿观察萝卜一样大吗?分辨出有 1 个大萝卜,许多小萝卜。每个兔宝宝拔一个萝卜抱回家,许多萝卜就分成了一个一个。让兔宝宝们把抱回来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在框子里,框子里就拥有了许多萝卜。这样,让孩子动手操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通过亲身感,孩子们在理解“许多和 1”的数量关系会更容易,体会也更深刻。后面让孩子们在将萝卜放进筐子里,体验 1 是怎样变成许多的,这样 1 和许多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 活动中的第三个环节,兔妈妈奖励兔宝宝发小红花,先让兔宝宝看看有多少朵,兔宝宝轻易的就说出了“许多”朵,给每个兔宝宝发一朵小红花
8、,兔宝宝又说出了“许多”朵小红花变成了一朵一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1 和许多的”认识。知道许多的“1”放在一起就是“许多” ,“许多”又能分成一个一个的。 活动中的第四个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理解,学以致用。最后,我设计了让幼儿寻找“1 和许多”这一环节,迁移经验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这样可以让我知道整个活动下来,对幼儿接受了多少,有一个了解,从而进行下一步教学。 由此这样反复进行,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 ,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
9、能正5确区别“1”和“许多” ,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活动中,我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成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孩子们在无形中理解、掌握了知识,并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我也达到了让幼儿可以自主学习,探索,有兴趣学习的目的。 六、教学策略的反思 1.教师的总结性语言。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提醒自己在每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以后都要进行小结。因为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前面说过,小朋友在语言的理解
10、上还是受年龄的限制的。我只注重了教师的小结,而没有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如果在小结时能够采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或许更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才真正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 2.对孩子语言发展的训练。虽然我们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我对孩子们施教的是数学领域的内容,但是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渗透在各个活动当中的,所以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我拿的是个萝卜” 、“我得到了一朵花”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会表达,虽然有的孩子并不能主动地去对同伴说,但是我尽量和每个孩子对话,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所想。活动中我也尽量给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 七、活动的启示 1、做反思型的教师。课后应当进行反思,但不能停留在
11、表面,而应6走向理性,追求“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循环过程,不断寻找培养幼儿发展的策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目标定位的重要性。目标要有一个适度,不能贪多过高,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难点,围绕一个重要目标展开,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 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过程要针对目标有效的设计,把幼儿放在主体位置。 4、关注幼儿。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活动,帮助幼儿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教无定法” ,在教学活动中的多思、多想对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与学的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学无止境,每一次的教学加上深刻的反思对自己都是一次成长。 参考文献:1、 幼儿教育 2、 学前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