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100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编者在何处对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与编者在何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与实验稿相比较,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对话主体。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就是充分领会编者意图。 从教学的层面来说,编者意图大于作者意图。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领会编者意图,这样教学才能更有效。 那么,就语文教材来说,编者意图一般藏在哪里呢?也就是该与编者在何处对话。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来谈一谈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在“导语”中 人教版教材是按专题组织单元的,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几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

2、个有机整体。教材每个单元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这是编者意图最为集中的反映,我们在研读文本时,要特别关注导语部分。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是: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2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从导语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

3、的意图:一是借助本组教材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三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二、在“过渡”中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时,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交叉安排。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的过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用一段“过渡语”将二者连接起来。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精读课文新型玻璃和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之间的“过渡语”是: 在日常生活中,新型玻璃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吗,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默读下面的文章,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再和同学讨

4、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短短一段过渡语,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连接了起来,并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提出了要求,也就凸显了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知课文大意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二是在学习新型玻璃的基础上继续了解说明问题的方法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三是3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默读、和同学讨论等方法。 三、在“标识”中 教材中的各种“标识”也是编者意图的一种反映,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解读文本、在进行教学时,无视这些“标识” ,使教学方向发生了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人教版教材中,有的课文前没有符号,有的课文前标上了“?” ,有的课文前标

5、上了“” ,这就指明了课文的不同类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课文类型不同,教学的目的与方法自然各异。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把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还美其名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对教材的自我建构” ,实际上是忽视了“符号” ,忽视了编者意图。 另外,课文中还插入了很多“泡泡图” (即学习伙伴) ,这也是编者意图的反映,不可忽视。有的“泡泡图”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有的“泡泡图”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的“泡泡图”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观察生活;有的“泡泡图”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有的

6、“泡泡图”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只有明白了不同“泡泡图”中所隐藏的不同的编者意图,教学才会更加实在、有效。 四、在“练习”中 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者意图最主要的反映途径之一。遗憾的是,很多教师解读教材是一种“裸体”解4读:仅仅关注一篇文章的本身,而弃课后练习于不顾!这样的解读是不可取的。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第三题是: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显然,编者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写什么” ,还要关注“怎么写” 。笔者听过很多教师执教这一课,但关注“怎么写

7、”的却鲜见,就是因为忽视了课后练习中的编者意图。 五、在“回顾?拓展”中 人教版教材每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一个“回顾?拓展” (低、中段为“语文园地” ) ,特别是里面设置的“交流平台”栏目,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平台,这也是编者意图的重要凸现途径。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中的“交流平台”: 本组有几篇课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 ?穷人:“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唯一的听众:“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 让我们再读读这几篇课文,找出这样的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5很显然,编者意图在这里体现得极为明显: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鼓励学生在习作中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这一“回顾?拓展”中把握住了编者意图,也就把握住了本组教学训练的重点。 以上几个方面是编者意图最为直接的流露,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也只有把握住了编者的意图,与编者进行了深入对话,我们的文本解读才能更准确,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